APP下载

谈音乐作品与练耳的关系

2011-08-15赵戈非张新闻

戏剧之家 2011年4期
关键词:音响声部音乐作品

□赵戈非 张新闻

张新闻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

一、在音乐作品中训练听觉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在音乐作品中训练听觉的意义

1、音乐作品能给人耳以连续进行的感官听觉刺激,这使人的耳朵对作品的旋律、音高、节奏以及和声做出连续的反应,这样,不仅锻炼我们对于音乐要素的快速反应能力,还有助于我们分析完整的音乐作品。由于人们的听觉存在差异性,因此,有的人会对各声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甚至能清楚地分辨出各个声部,而有的人则会感觉困难,难以分辨出各声部,甚至将各声部混为一谈。但这种多声部听觉能力是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来得到解决的。在作品中进行这种多声部的听觉训练,对以后要成为演唱家、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等人来说是必须要经历的训练过程。

2、作曲家们用精湛的写作技巧,丰富的音乐灵感创作了大量多样的音乐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除了包含了他们的音乐思想外,也包含了他们对各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把握和运用。因此,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训练听觉,是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内涵,同时也是丰富和积累音乐经验的过程。

(二)在音乐作品中训练听觉的必要性

1、举例来说,指挥的听觉灵敏性关乎乐团合奏时的协和与否。指挥是整个乐团的引导者,他必须依靠准确的感官听觉来控制音乐进行的速度、节奏、音准、强弱、情绪等等的发展。在完整的作品中进行多声部的听觉训练,以及掌握速度和力度的训练,对于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指挥来说是必要的训练;对于从事作曲的人来说,对音高、音程、和弦的准确感受是进行创作的基础。当作曲家将不断涌现的乐思如“自动记录”般写在乐谱上的时候,像这样不借助于任何乐器的帮助的写作,依靠的是作曲者深厚的内心听觉经验,这种内心听觉的形成是要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感知训练来积累的。但凡在音乐上有所成就的人们,他们的听觉能力一定不会低于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的。

2、不论是在声乐作品还是在器乐作品中训练听觉,都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表现音乐是有必要的。主要表现在:音乐创作或音乐表演方面,人耳的听觉是规范音准、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标准;在音乐内容和结构上,良好的听觉是对整首作品作出基本正确认识的基础;在作品的整体认识上,能迅速捕捉音乐作品的信息和获得音乐感知的能力。

二、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听辨训练

在作品中训练节奏是在作品中训练听觉的内容之一,节奏具有增强音乐记忆和融合音乐音响的作用。培养优秀的节奏感知能力,是进行听写旋律以及和声的基础。

(一)什么是节奏

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与休止符的长短关系。它是音乐的骨架,是把乐音时值有组织地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现某种乐思的载体。

(二)在作品中训练节奏的听辨

英国音乐家伊莫根·霍斯特编著的《音乐基础56讲》中写道:“当人们在音乐中试图保持住节拍时,却往往在连续进行中失掉对它的控制……不过当这种困扰得到恢复之后,我们肢体便回复到正常活动状态,并能够正确地保持节拍的进行,就如像走路和跑步一样。那么,在连续进行的作品中,迅速反应并记忆节奏是我们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之一。”

1、首先,要对音乐作品中出现的每种节奏型形成准确的时值概念并进行实际演奏,着重训练对节奏型的区分。比如,连音线与切分音的区别,需要通过实际的进行速度以及小节拍数来作正确的判断。因此,平时进行大量的节奏型组合练习与演奏经验是在作品中训练听觉要做的准备工作。

2、在作品中训练听记节奏时,往往在连续的节奏进行中,失去对节奏的把握,这可能是由于多声部之间的节奏干扰,或是对上一小节没有听准的节奏的顾虑而造成的。那么,为了训练我们听写时的专注力,对多声部节奏的分辨力,以及纵向的多声部思维能力,就要分声部来听,集中注意力地听一个声部,多进行横向训练,同样方法也适合二声部或多声部旋律听写训练。对于速度感的训练,可以借助原地匀速踏步或匀速走步来进行训练,努力做到不受心脏跳动速度的影响,正确把握作品的速度。

(三)如何提高快速记录节奏的能力

1、由于是在连续的节奏进行中听记,手的记写常常跟不上大脑的反应,以致听记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同时进行。大家可以试试符头记写法,即以实心的音符符头,按照每个节奏型之间的间隔距离排列形状来进行排列各种节奏型,符头排列形状即可代替完整的节奏型,这样便可节省出写节奏型符杆所用的时间,减少听与记之间的时间差,就不会失掉对后面节奏型的把握,在听记完之后再为符头划上相应的符杆。反之,也可先提前画出许多符杆,利用符杠来连接节奏型并按照节拍进行分组,最后再为符杆填上相应的符头。

2、在中国民族器乐作品中,像锣、鼓、镲等传统打击乐器的使用不仅展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音响特色,而且演奏了大量丰富的节奏型,比如关乃忠先生创作的民族器乐合奏作品《丰年祭》,在热烈欢快的节奏中,表现了人们丰年收获的喜悦;在西洋管弦乐作品中,打击乐器小军鼓,是同样在音乐作品中能够表现精巧多样的节奏的乐器。集中注意力地对这些作品中的节奏型进行听辨训练,是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之一。

三、音乐作品中内心听觉的训练

在音乐作品中训练节奏、旋律或和声都离不开内心听觉,例如对旋律的听辨训练,借助固定音高和音程关系,向上或向下找到附近的其他的音,用这种方法来记写旋律,是通常的记法,但在音高高出我们可以模唱的范围时,就只有借助内心听觉了。

(一)内心听觉的训练

在伊莫根·霍斯特编著的《音乐基础56讲》中这样提到:“每一位音乐家,不论是作曲家、歌唱者或是乐器演奏者,都要训练他的内心听觉。这样他便可以默想到各种音响,就如同一位画家在一间暗室里,通过他的内心视觉,能看到各种色泽。”这种听觉能力是只有依靠大量地积累实际音响的听觉经验,逐渐地在内心形成深刻的音感,并经过长期练习和实际演奏才能达到的音乐素质。像这样,对内在心里的音乐活动进行的训练就是内心听觉训练。

(二)在音乐作品中练耳有助于内心听觉的形成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不借助任何乐器的帮助,就能立即找到所要找的音的绝对高度的,大多数人都要依靠他们对音乐相对音高的音感,来训练和发展这种内心听觉能力。在音乐作品中训练听觉时,某个特殊的音乐片段会对我们记忆音响有明显的作用,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内心听觉的形成。通过不断地对音乐作品中的实际音响的记忆,在内心形成音感,对于听辨节奏、旋律及和声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训练听觉,对我们培养快速的记写和记忆能力、提高正确的模唱旋律的能力、训练内心听觉能力以及多声部听觉思维的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练耳是成就指挥家、作曲家、演唱或演奏家的必要条件,是认识作品音乐结构和音乐内容的重要途径。此外,在获得大量的听辨经验之后,能对陌生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做出迅速的认识。因此,将平日的专项练耳训练与在音乐作品训练中听觉训练相结合,是提高我们听觉的有效方法。

1.G·威特利奇与L·汉弗莱斯合著的《练耳》,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

2.陈雅先著《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3.[英]伊莫根·霍斯特著《音乐基础56讲》。

4.俞人豪著《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5.刘沛著《美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猜你喜欢

音响声部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