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情况分析

2011-08-13王伟军

重庆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区县冷链

王 青,王伟军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2)

为了解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免疫规划工作,为制订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依据,2009年1月重庆市卫生局组织对所辖的40个区县的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综合审评。

1 资料与方法

1.1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

1.1.1 抽样方法 全市40个区县,每个区县抽查两个乡镇和一个城区街道。

1.1.2 审评对象 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区县级疾控机构和乡镇级卫生院。

1.1.3 审评内容 现场审评: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观察,由市级专家检查组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填写县、乡级的“2008年免疫规划工作检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配套和资金投入,宣传、培训及督导,冷链系统建设、接种服务管理等情况。

1.2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1.2.1 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调查

1.2.1.1 调查对象 在被调查区县抽中的3个乡镇(街道)中,各随机选择1个行政村(居委会),每村随机抽取2007年以后出生的儿童10名,每个区县共计30名,对所有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开展入户调查。

1.2.1.2 调查内容 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以及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应当完成的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1.2.1.3 合格接种的判定 (1)有准确的出生和接种年、月、日记录;(2)在12月龄内完成6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3)对接种时间的判定以预防接种证为准,无证者以预防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视为未接种[1]。

1.2.2 预防接种情况市场快速调查

1.2.2.1 调查对象 在被检查区县的县城,从集贸市场中快速抽取20名2007年以后出生儿童进行接种情况的调查。

1.2.2.2 调查内容 儿童既往及新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 结 果

2.1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

2.1.1 政策落实及经费投入情况 40个区县政府及卫生局都分别以政府或卫生局的名义下发了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成立了卫生、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免疫规划协调小组,部分区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免疫规划目标责任书,将扩大免疫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2008年目标考核内容。

40个区县已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07、2008年免疫规划经费分别投入 3390.62万元和4915.08万元;辖区人口人均投入分别为1.09元和1.58元;以免疫规划经费占当年区县财政支出的比例计算,比例分别为0.05%和0.08%。所调查乡镇的年平均防疫经费(包括所有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投入为35906元,有30个区县给予村医补助,年均补助费为 661.31元,预防接种补助平均在2.5~4元/次之间。见表1。

表1 2007、2008年 40个区县免疫规划经费投入情况

2.1.2 扩大免疫规划管理情况

2.1.2.1 宣传、培训 40个区县开展了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县级新闻媒体开展了免疫规划免费宣传,其中电视400次、广播80次、报纸 64次。所检查的120个接种门诊,91.67%(110个)的接种门诊设有固定宣传栏,张贴了扩大免疫宣传画。40个区县均开展了扩大免疫规划培训,其中培训乡级人员5627人次,村级人员15547人次。所检查的120个乡镇卫生院,有93个开展了对辖区内村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对象达到3325人次。

2.1.2.2 冷链和疫苗的管理 到2008年年底,40个区县疾控中心(CDC)现有疫苗冷藏车8辆,疫苗运输车32辆,低温冷库18台,常温冷库 46台,低温冰箱 235台,常温冰箱 2470台,冷藏箱377个,冷藏包13100个。按照扩大免疫后冷链的配置,它们的短缺比例分别达到 76.47%、43.86%、33.33%、57.29%、48.01%、57.35%、64.70%和 22.97%。调查的40个区县CDC和120个乡镇卫生院的冷链均有专人管理,均有完整的温度记录,但冷库和冰箱内疫苗摆放拥挤;抽查的A+C流脑、麻风等疫苗均做到账、苗相符,但疫苗领发登记不完整,缺项较多。

2.2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2.1 接种率调查 共调查40个区县,120个村,调查了1200名2007年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2007和2008年出生的儿童分别为679名(56.68%)和521名(43.42%),建卡、建证率分别达到95.83%和98.33%。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90%、99.84%、99.69%、99.69%、99.22%、92.62%、97.49%。 36.58%的适龄儿童接受了新增加扩大免疫疫苗的接种。

表2 2007年以后出生儿童既往接种疫苗情况[n(%)]

2.2.2 快速调查 全市共调查780名2007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其中男396名(50.71%),女384名(49.29%);本地户口的儿童有651名(83.46%),外地户口且居住超过3个月的有 94名(12.05%)、居住不到 3个月的有 35名(4.49%)。2007年和2008年分别出生的有292名(37.44%)和488名(62.56%)。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地点分别为:医院751例(96.28%),家中 23例(2.95%),其他地方6例(0.77%)。快速调查结果见表2。

3 讨 论

3.1 各级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方式需要进一步落实重庆市从2006年起,每年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与各区县政府一把手领导签订免疫规划目标责任书,责任书要求各区县政府从政策保障、经费保障、部门配合、防保网络建设、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各区县政府将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分解到各乡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但部门配合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免疫规划免费宣传、流动儿童管理和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方面,各部门对相关工作方案和措施的理解不一致,存在执行较为困难的情况[3-5]。

3.2 区县级财政保障力度不够,地区间差异大 区县财政经费保障虽然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44.96%,但和扩大免疫增加的工作内容相比,经费投入仍有一定的缺口。(1)免疫规划专项经费的保障力度地区差异巨大,2008年人均投入从0.68元/人至10.88元/人不等;按经费使用范围分析,经费保障较好的区县对接种补助、冷链建设与宣传、督导等相关工作经费均给予了支持,而保障较差的区县仅停留在中央财政补助的较低水平的接种补助层面。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疫苗用量大幅增长,预防接种工作量的成倍增加对专项经费保障提出更高要求。(2)对基层防保人员的保障力度地区差异巨大,多数区县对乡镇防保人员只部分保证基本工资,绩效由科室自行解决,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全面实施,各级基层接种单位原用于创收补贴财政投入缺口的二类疫苗大部分转为一类疫苗,直接导致其收入的大幅减少。在免疫规划工作中起重要宣传发动作用的村医的公共卫生补助仍未得到较好解决,多数村医无补助或补助很低,难以调动其积极性[6-8]。

3.3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制约因素较多 通过多年的免疫规划工作,原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都能达到97%以上(A群流脑疫苗因为缺苗,接种率为92.62%)。通过入户和市场快速调查,新增加的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率分别达到36.58%和43.85%,但和目标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由于疫苗供应困难(本市2008年一类疫苗开展3次采购才完成所有疫苗招标),采购后疫苗不能及时到位,给基层开展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也存在冷链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冰箱缺口较大,疫苗积压在市、县两级,虽然两级都将冷链运转频率提高到1个月/次以暂时缓解矛盾,但冷链不足仍是制约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加大投入,提高疫苗使用保障能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要解决制约免疫规划发展的根本问题,即加大免疫规划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合理配置基层防保人员,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和乡村医生的报酬,从而调动基层防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9-12]。(2)要从根本上解决疫苗供应和冷链建设的问题,要根据每年各省的一类疫苗的计划,从国家层面上协调每个省的疫苗供应,避免宣传到位而疫苗不能到位造成的矛盾;加快冷链建设的步伐,急需要完善县、乡两级的冷链建设。建议应以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中央和县级财政为辅,在1~2年内完善基层冷链系统建设[13-14]。最后,必须建立免疫规划的绩效考核长效机制,免疫规划是一项需要建立长远机制的一项工作[15],应结合目前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细化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指标,科学评价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程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和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发展。

[1]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58.

[2]王青.论免疫规划工作中政府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1):16-18.

[3]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陈超,林琳,周剑慧.2004年吉林省计划免疫审评结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133-135.

[5]罗耀星.广东省免疫规划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135-137.

[6]郭飙.中国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5):415-419.

[7]于湘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58-59.

[8]陈洁.新形势下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62-6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04-19.

[10]疏俊,彭国文,谢莘.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与冷链设备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4):195-197.

[11]陈永第,李倩,凌罗亚,等.浙江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9):89-90.

[12]苏海军,马宁,罗力.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工作人力配置现状和需要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276-279.

[13]余文周,金水高,崔钢,等.中国部分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经费投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4):292-297.

[14]赵铠.扩大免疫规划范围促进疫苗产业发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3):161.

[15]卓家同,刘军,钟革.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探索及黄牌警告机制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2):180-182.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区县冷链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