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2011-08-13赵化芹
赵化芹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的主要问题之一,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每一位产科工作者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1]。现将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12月正常分娩产妇200例作为基线组,又选取2011年1~7月正常分娩产妇207例作为干预组。对以上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进行列表登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方法
1.2.1 出血计算方法 正确收集和测量出血量,对防治产后出血极为重要。两组出血量均采用容积法、面积法加称重法来计算。胎儿娩出后即用弯盘置臀下收集产道出血,包括会阴切开部位出血,直至产后2 h加上分娩过程中所有敷料采用面积法计算出血,2 h后至产后24 h会阴垫上的出血采用称重法计算出血。以上三种方法相加所计算出的总出血量是比较准确的。
1.2.2 干预方法 基线组:对整个产程观察处理按护理常规,没有异常,则继续观察,等出现异常再报告医生处理,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干预组:产妇进入产房,助产士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产检记录,筛选出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即建立静脉通道,穿刺针采用静脉留置针。严防滞产、急产,积极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即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并舌下含化卡孕栓1 mg以加强宫缩。产后2 h在产房重点观察产后出血情况,督促并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产后出血超过2∶1∶1比例者(2∶1∶1方案即按产时>200 ml,产后2 h>100 ml,产后 2~24 h>100 ml及时寻找出血原因。)
2 结果
对基线组和干预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见表1、表2。
表1 产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ml)
表2 产后出血比较(例,%)
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气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基线组产后出血的患病率,说明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效果显著。
3 讨论
分产前、产时与产后3个阶段预防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有重要意义。
3.1 孕妇进入产房即详细询问病史,筛选出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有多次人流刮宫史、子宫膨胀过大、死胎、妊高症、前置胎盘、多产等,均是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对待,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并抽血查凝血功能[2]。抽2 ml血备用,留作必要时配血用。
3.2 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
3.2.1 第一产程。做好心理护理。注意孕妇营养与休息,保持体力,合理使用缩宫素,防止产程过长。基线组有3例因产程过长导致宫缩乏力出血。
3.2.2 对会阴伤口要及时加压、止血或进行血管结扎,胎头娩出步骤要正确,动作要轻柔,急产者适当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基线组有2例因产程进展过快未能做到适度的会阴侧切,产后软产道裂伤2例。
3.2.3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出血的关键[3]。干预组采取胎儿娩出后即肌内注射催产素10 U,并舌下含卡孕栓1 mg,此两种药品联用,对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强,持续时间久,有效的减少了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对胎儿娩出超过10 min胎盘未娩出,出血达200 ml时,即行人工剥离胎盘,如娩出胎盘、胎膜疑有残留者即行宫腔探查或用大号刮匙进行清官,产后30 min内帮助婴儿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3.2.4 产后出血量超过2∶1∶1时,及时查找出血原因,如发现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凝血障碍等要迅速报告医生及时协助处理。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的患者多伴有产前盼子或盼女心切,分娩时精神高度紧张,但产程进展顺利,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时,子宫收缩良好,但数10 min或20 min后大量阴道出血,色鲜红,检查子宫软,同时伴有产妇情绪低落[4]。此类产妇心理护理是关键。
3.2.5 产后2 h留在产房观察。产后2 h产后出血量占产后24 h出血量的3/4,因此控制产后2 h内出血量是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关键。每30 min检查一次宫缩、阴道流血、血压及膀胱充盈情况,督促并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重在预防,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可减轻其对产妇健康的不良影响。做好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和充分的应急准备,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1]江秀敏,罗丹丹,张玲玲,等.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2008,43(2):21-22.
[2]侯淡君.随访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妇康复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8,7(8):34-36.
[3]杨志云.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干预体会.中国实用医刊,2005,32(23):13-14.
[4]李俊妹.早期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5):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