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鬼海:有多少船只做了魔鬼的点心

2011-08-10刘少才

飞碟探索 2011年8期
关键词:风浪海啸魔鬼

■ 刘少才

海之大,不仅仅盛产海水,也盛产神秘、传奇和传说。如果说,百慕大魔鬼三角区被人们在茶余饭后传得沸沸扬扬,几乎是尽人皆知,那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人们对大海充满好奇,那片海域离我们又很遥远。不论你怎么说,反正也没有几个人到过那里,更没人前去调查核实。可是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南部海域,也有一片海域被添枝加叶地说成是“魔鬼海”、“龙三角”,有理有据列举大量船只无缘无故在此失踪的案例。对这样的传闻,还是只听听好,就当是听觉上的一次放松,因为海难年年有,谁也不会因为有海难就不行船了。

被称为“魔鬼海”的地方位于日本千叶县野岛崎以东,即北纬30°~36°、东经144°~160°的海域。一提到魔鬼海,自然就联想到在这里很多船舶和飞机也是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这片水域真有那么神秘,真有超人的力量将现代化的舰船拉进海底吗?也许有,但笔者航海时并没碰上。没碰上就是没有,先说没有的原因。太平洋的得名,源于古代欧洲探险家的亲历,他们航经了险恶的大西洋,风大浪高的印度洋,进入风平浪静的水面,觉得这么宽的水域风平浪静,着实有点不可思议,便索性给这片水域起名叫太平洋。

太平洋季风一般是每年的11月到翌年3月,过了这个季节风力相对来说小多了。一年四季,不论是什么季节,凡是从西向东过太平洋去北美的船只都要经过太平洋的二条航线,一条是高纬度航线,另一条是低纬度航线;反之,从东向西也要从这里经过。在季风季节,越往北风浪越大,船就得走低纬度航线;在太平洋风浪小的季节,走高纬度航线比较经济,因为越接近极地航程就越短。但是,不论是低纬度航线还是高纬度航线,从印度洋及南亚来的船,无一例外要走中国台湾附近水域到日本南部水域,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途经日本南部的这个所谓的“魔鬼海”。笔者从国内去美国、加拿大都是途经这片海域航行的。

“魔鬼海”沉船档案

对于“魔鬼海”不信归不信,没碰到“魔鬼”归没碰到。海洋之大,那才叫无风不起浪呢!从另一个角度讲,为了安全航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心驾驶、安全航行是上策。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无数巨轮在“魔鬼海”沉没,的确也令人费解。笔者在这里摘录20世纪80年代有代表性的沉船案例。

1980年9月8日,相当于“泰坦尼克”号2倍大小的巨轮“德拜夏尔”号装载着15万吨铁矿石,来到了距离日本冲绳海岸200海里的地方。这艘巨轮的设计堪称完美,已在海上航行了4年。因此,船上的任何人都感到非常安全。

这时,船遇上了飓风。但船长对此并不担心,在他眼里像“德拜夏尔”号这样巨大并且设计精良的货轮,对付这种天气应该毫无问题。他通过广播告诉船员:他们将在晚些时候到达港口,最多不过几天而已。可是,岸上的人们在接到船长发出的最后一条消息“我们正在与每小时100千米的狂风(10级风)和9米高的狂涛搏斗”后,“德拜夏尔”号及全体船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1980年11月27日,日本货船“尾道丸”从美国南部的莫其尔开出,载货53 903吨煤炭。这是它的第106次航行。它是一艘56 300吨的散装船,长218米、宽317米、吃水11.6米,有8个大货舱。自1965年12月投入运输以来,安全往返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之间。“尾道丸”按预定航线穿过墨西哥湾,进入巴拿马运河,然后驶入烟波浩瀚的太平洋,向日本方向驶去。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航行,“尾道丸”到达北纬30°、西经160°的水域,遇到了强西风和大波浪,航速显然下降,浪涛盖过船头,滚过驾驶台,船只能在万顷翻滚的波涛中艰难前进,时而波峰,时而浪谷,有如半潜艇一样。1981年2月11日18时5分,与风浪抗争一个多月的“尾道丸”在北纬15°22′、东经155°28′处沉没。

1980年12月27日,从智利驶往日本名古屋的利比里亚29 700吨货轮“阿迪尼斯”号在距野岛崎以南570千米处发出了“SOS”信号。日本海上保安厅立即派出了“野岛崎”号巡逻船,将该船全体32名船员救了出来。获救船员说,当时这一带海上刮着每秒17米~28米的猛烈西风(8级~10级),平均浪高4米以上。

1980年12月28日,南斯拉夫14724吨的货轮“多瑙河”号从美国洛杉矶起航,驶往中国青岛,一路平安,谁知航行到日本南部的“魔鬼海”时却销声匿迹,突然失踪,船上共35名船员全部下落不明。

1981年1月2日17时45分,希腊13 861吨货轮“安提帕洛斯”号也在野岛崎以东1300千米处的“魔鬼海”突然失踪,35名船员下落不明。

“魔鬼海”沉船有因

我不忍心摘录更多的商船失踪案例了。从以上这些失踪船只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船舶在失踪前与岸上都有正常的通讯联系,多数船舶都说遇到大风浪。一个“遇”字好生了得,这里有大学问。笔者当海员时是一级报务员,负责收发电报、抄收气象及航行警告,这是最基本的业务。如果说是遇到大风浪,最终导致船舶沉没而失踪,那这个大风浪肯定是海岸电台没有发布或者没有预报出来的意外的风浪。否则,报务员就是严重失职。不过,以笔者20年经验看,报务员再失职也不至于连气象报告都没抄上吧,因为正常情况下一天要抄收二次前方海域气象报告,恶劣天气还要多抄。既然按时抄收气象报告,船怎么会走到大风浪或台风中心去呢?

有关“魔鬼海”船舶失踪的事件众说纷纭,早期有人说是海洋怪兽作怪、磁偏角现象、飓风说、外星人所为等。

作者站在业务的角度上说,既然没抄到天气预报,那么这个大风浪就是卫星都没有拍到的。因为任何一个台风(飓风)、低气压、气旋等,也就是凡是在海面、天空形成的东西都逃不过卫星的监督和拍照,只要卫星拍到,马上就能返回地面有关气象组织。日本频发地震并引起海啸,不能不给我们带来启示,那就是在“魔鬼海”那片海域,是一个海底地震多发区,并形成了不大不小的海啸,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陆地来不及监测到。正巧船舶从这里经过,也正巧此海域有大风(从上述失踪船舶案例中可以看出,失踪事件多发生在太平洋季风季),船就这样遇难而失踪了。

其实,为了揭开“魔鬼海”沉船之谜,在多种科研途径中,日本科学家采取了试图从研究海底世界这一层面来解释海难事故的方法。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向这片“魔鬼海”的黑暗之处投放了一些深海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可以到达世界大洋最深的底部。海洋科学家在黑暗的深海花费了大量时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看不见的世界。科学家发现:在“魔鬼海”西部的深海区,有岩浆随时冲破薄弱地壳的威胁。这种事情的发生毫无先兆,其威力之巨足够穿透海面,而且转瞬之间它又可平息下来,不会留下任何证据。当大洋板块发生地震的时候,超声波到达海面表层,形成海啸。海啸引发的巨浪时速可以达到800千米以上,这是任何坚固的船只都经受不起的。此外,毁灭性的巨大海啸在生成海浪时于广阔的洋面上只有1米或者比这还低的高度,这种在大洋中发生的缓慢的浪潮起伏是不易被过往船只察觉的,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20分钟~1小时后,灾难就开始降临。如果在海啸发生时又正好赶上飓风,那么遇难船只甭说自救,就连呼救的时间可能都没有了。这也是最能让人信服的沉船原因。

现在,魔鬼海”的危险有没有,你还信不信呢?应该说危险是有,但绝对不像流传得那么神秘而危险。船在无风季节穿过,又没碰上海底地震海啸,当然就平安无事了。

猜你喜欢

风浪海啸魔鬼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魔鬼也温柔
East Side Story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海陵湾台风浪场的数值模拟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