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1-08-09陈雪晶

海峡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陈雪晶

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陈雪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外语系

成功的外语教学是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保障,跨文化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使接受外语教育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知识成为首要任务。然而由于师生意识不足,教材、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中未能有效渗透跨文化知识。鉴于此,应当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有效、及时地解决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匮乏的问题。

跨文化知识 外语教学 渗透

1 前言

跨文化知识指两种不同文化或文明之间在主、客观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具体表现。在世界文化、经济不断融合与发展的今天,加强跨文化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

纵观中国的外语教学,从基础阶段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阶段,我们不难发现英语教学似乎一直都在为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原本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初衷的外语教学变了味。由于对语言的狭义理解与认识,外语教学中通常将语言孤立,只是教语言形式,将语法、词汇、语音、书写等方面的知识的获得及所达到的程度高低视为评判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外语教学很少与文化挂钩,使学生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及文化的误解,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很多障碍,甚至造成交际失败。这个现象对于大学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十分堪忧。大学院校人才培养以实用性、职业性、超前性为目标。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按照社会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如果大学英语教学只教会学生通过四六级的应试能力,而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与外国人交流时频频出现与交流障碍,那么英语教学无疑是无效的。鉴于此,在以职业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教育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知识刻不容缓。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导入的现状及原因

在综合参考先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及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导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如下:

2.1 导入跨文化知识的意识不足。中国师生在教学英语时过于注重成绩,忽视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机制。院校评估教师的优秀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让学生掌握单词、句型、语法为主要目标,主要教授知识点与考试技巧,忽视了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其次,学生方面。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就是通过考试,加上学校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不考察(或者较少考察)学生对语言背景等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更没有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动力。

2.2 课程目标与英语教材对跨文化知识的重视不足。跨文化知识的导入不是英语教学的硬性指标。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并没有提及文化知识或文化意识的培养。虽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却没有对教学内容中的跨文化因素本身进行系统的分类描述。在教材方面,目前我国英语教材大多数为国内专家编写,很少由国外直接进口,而且更新的周期较长,因此内容常常滞后于社会现实。即使学生掌握了课文里的知识,由于跟不上英美国家实际社会文化生活的步伐而变成了的“中国式英语”了。

2.3 大学院校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跨文化知识渗透的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大学院校能为跨文化知识教学提供的主要硬件设施为多媒体教室,无法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真实的情境创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跨文化教学的进行。此外,有限的文化教学的参考资料及英语学时也是跨文化教学的障碍。

2.4 教学方法不当。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大学英语的教学成了英语应试教育的练兵场,为了四六级考试的过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由于应试教育是为考试展开教学活动的,它注重强化的是训练式教学,因此,分数便成了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使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学生的语言使用不得体,这是跨文化差异造成的。学生由于不了解语用规则生搬硬套,不能随着情境的变化而选择正确的表达法。因此,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语写作时常出现的中国式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1]。

综上所述,注重应试成绩的英语教育制度、教学硬件的不足以及师生的教与学重点的偏移共同造成了跨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匮乏。为了使将来大学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能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中渗透跨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知识

鉴于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传授跨文化知识。Seelye, H.N.(1989)在其著作“Teaching Culture” 一书中提出了几个实际教学原则:(1)通过所教的语言了解文化;(2)使文化行为成为每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3)让学生获得相应社会经济地位的能力;(4)让学生对自身文化及目标文化均有所了解;(5)要认识到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要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应对其表示理解[2]。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其中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而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通过在英语课堂上渗透跨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1 教师必须加强语用意识,加强跨文化修养,把握教学思路

首先,必须树立语用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其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已习惯于词汇、语法的讲解以及阅读的练习。当教学时间缩短,英语考级不再与毕业挂钩,为了考级的强化训练不再成为必须之时,有的老师就觉得课堂无内容可讲,这是因为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缺乏真正的了解,从而造成无所适从的局面。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摒弃只教语言知识和四会技能的固有观念,树立语用意识,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必须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修养。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只有想法,没有知识储备是不行的。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接触多元文化,不仅是英美国家的文化,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文化都应多方面学习。教学中涉及跨文化背景知识时,教师才能有足够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将其纳入教学范畴,成功地驾驭[3]。

3.2 选择合适的教材,实现跨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

为了使跨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渗透于大学英语课堂,教材的选择十分重要。我们所选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多元文化因素。课文内容最好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课文信息量要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大学英语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3 利用课堂教学实现跨文化知识的渗透

传授跨文化知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4]。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3.3.1对比法

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

3.3.2任务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 tree. 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 family (大家庭)、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 (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3.3.3讨论法

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知识[5]。

3.3.4利用课外活动,实现跨文化知识的渗透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能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6]。例如,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英语辩论赛,组织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文化内容进行演讲,辩论。举办戏剧表演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以课本剧为依托,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争取能使学生以目的语文化成员的身份来参与表演。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举办外语影视或音乐欣赏会,更多地来了解英语国家的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状况,从而能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辅助手段,通过充分利用教学材料,适当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及丰富课堂活动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实现跨文化知识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宋更宇.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式英语[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3): 53-56.

[2] Carley H. Dodd.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田翠娥.谈如何把英美文化渗透到高职高专中[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 (1): 15-16.

[4]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2004.

[6] 王福祥,吴汉樱. 文化与语言[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