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1-08-09陈春姣
陈春姣
(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一、引言
中国经济在持续迅速发展,但是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整体金融水平也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不断上升,农村金融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足。据统计,至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9.5万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为8万个;城市金融创新较快,而农村金融创新明显不足,业务品种少,服务方式单调,结算手段落后,不良贷款率整体比城市高20多个百分点。
据相关调查分析,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在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获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局部出发,剖析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
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研究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揭示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在金融发展早期,收入分配差距会扩大,在金融发展的成熟期,收入分配格局会逐步趋于平等水平。Galor和Zeira(1993)构造两部门跨期模型,基于人力资本角度揭示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认为资本市场的完善可以促进收入分配的改善。Banerjee和Newman(1993)通过构建模型,认为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会影响个人职业的选择,进而影响财富的分配。Patrick Honohan(2004)通过中国、韩国、英国、俄罗斯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金融深化可以提高人们的平均收入,降低贫困比例的结论。Jeanneney和Kpodar(2005)通过发展中国家的样本数据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可以缓解贫困,缩小收入差距。
国内众多学者也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了研究。章奇、刘明兴等(2003)利用各省的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温涛等(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发展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姚耀军(2005)基于VAR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杨俊等(2006)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认为我国金融发展扩大了全国、农村以及城乡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乔海曙等(2009)基于金融集聚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论证了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
三、计量模型和指标的选取
(一)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a为截距项组成的向量,Ai为带估计的参数矩阵,§为随机扰动项。
(二)计量说明
基于上述模型和浙江省的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本文选用的计量指标有以下4个:
(1)城乡收入差距指标(URD)。在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定上,许多研究者都以城乡收入比率作为衡量指标,因为其更为方便和直观。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由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衡量。
(2)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RFD)。本文采用张立军(2006)选取的农村储蓄与农业贷款之和除以农业名义GDP来衡量。
(3)农村金融效率(RFE)。金融效率就是指金融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反映出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农村金融效率指标的选取上,根据王志强等(2003)的观点,本文用储蓄与贷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
对照组的形象职业素养评分、护理综合评分分别为(5.6±0.4)分、(5.2±0.4)分,观察组则分别为(8.9±1.3)分、(8.8±0.9)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形象职业素养评分以及护理综合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5.910、38.569,P<0.05)。
(4)城市化水平指标(UL)。城市化水平指标用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三)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本文采用浙江省1986—2008年的农村储蓄、农业贷款、非农人口量、总人口量等数据。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储蓄+农业贷款)/农业GDP;农村金融效率=农业贷款/农村储蓄;城市化水平=非农人口/总人口。相关指标数据来自于《浙江统计年鉴》1986—2009年。
四、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对任何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时,需要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可能造成一个随机游走变量对另一个随机游走变量的“谬误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由于应用协整检验的时间序列数据必须为同阶差分平稳过程,因此需要对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URD、RFD、RFE、UL以及其一阶差分值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变量 ADF统计量 滞后阶数 检验类型 临界值(5%的显著水平下)稳定性 结论URD -0.283128 0 intercept -3.012363 不稳定 I(1)ΔURD -4.117157 2 none -1.959071稳定RFD 1.282887 0 intercept -3.004861 不稳定 I(1)ΔRFD -2.679635 1 none -1.958088稳定RFE -1.661904 0 none -1.957204 不稳定 I(1)ΔRFE -4.474917 1 none -1.958088稳定UL 1.419241 0 none -1.957204 不稳定 I(1)ΔUL -3.477005 1 none -1.958088稳定
根据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URD、RFD、RFE、UL都是非平稳的,而 ΔURD、ΔRFD、ΔRFE、ΔUL 都是平稳的,说明这四个时间序列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方法最早是Johansen(1985、1995)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在上述变量一阶单整的基础上,再利用Jonhamen协整检验法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通过协整检验表明URD、RFD、RFE、TR和UL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协整方程是:
协整方程数目的零假设 特征值 迹统计量 临界值(5%的显著水平之下)0 0.893081 61.52284 40.17493至多1个0.425072 16.80908 24.27596至多2个0.242742 5.738887 12.32090至多3个0.008853 0.177853 4.129906
从该式的长期关系分析得出:
(2)浙江省农村金融效率(RFE)与城乡收入差距(URD)是正相关,即农村金融效率的扩大会扩大城乡收入的差距。但是,根据系数可以发现,农村金融效率这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微小的。
(3)城市化水平(UL)与城乡收入差距(URD)两者呈负相关。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将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直至基本平衡。
(三)因果检验
根据以上实证,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及城市化水平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来考察它们之间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原假设 滞后期 F统计量 P值UL不是URD的格兰杰原因3 0.41347 0.7462 URD不是UL的格兰杰原因3 2.0143 0.1617 RFE不是URD的格兰杰原因3 0.30245 0.8231 URD不是RFE的格兰杰原因3 0.24749 0.8617 RFD不是URD的格兰杰原因1 9.62379 0.0059 URD不是RFE的格兰杰原因1 9.25506 0.0067
由上表可以得出,在1%的显著水平上,浙江省农村金融规模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并且格兰杰因果关系明显,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村金融效率的格兰杰原因,即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会影响到农村的金融效率。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6—2008年间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效果微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也会对农村金融效率产生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整检验表明,浙江省城乡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即金融非均衡发展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果检验也显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Granger原因;因此,目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导致农村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抑制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村经济的缓慢发展又反过来抑制农村金融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而城市金融发展提高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城市的经济增长又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方面保障,最终形成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对策建议
浙江省作为一个大省,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更要关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稳定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关建议如下:
1.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合理的政策环境,通过鼓励创新、竞争,并运用适当的法律和借款人保护规定提高业务的公开透明度,以达到扩大金融业务辐射范围的目的。政府需要大力进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利环境。
2.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首先,完善农村的金融体制,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其次,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把原先落后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造成效益好、资本足、内控严的创新型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第三,创新金融工具多样化和丰富化,政府可以适当放低门槛,鼓励农村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开发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加快农村资本市场的开发。
3.加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逐步优化农村服务结构,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农村金融覆盖面不到位问题。尽力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信贷服务流程,提高对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信贷支持,以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会扩散到农村,进而影响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当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5.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和农业保险机制。可以采取政府直接出资的方式设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财政扶持,在鼓励农户自愿互助担保的同时,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引进国外涉农担保机构等,以解决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为农业融资提供风险分散机制。
[1]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5).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学,2004(3).
[4]Jeremy Greenwood,Boyan Jovanovic.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obution of Incom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5]Nobel Maurer,Stephen Haber.Related Lending and Economics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xic[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