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我国纺织品贸易为例

2011-08-09詹正华诸士义

当代经济 2011年16期
关键词:纺织业纺织品排放量

○詹正华 孙 宁 诸士义

(江南大学商学院)

一、碳关税背景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关税,2009年6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微弱优势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一法案尽管还没有完成立法程序,但是其中的“碳关税”条款已经引发了关于美国到底是在进行环境保护还是在实行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论。

中国纺织业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难以达到国外制定的标准,纺织品原有的价格低廉等优势也受到冲击,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白热化,纺织服装业极有可能因碳减排不达标,成为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贸易制裁的对象,继而被征收“碳关税”。因此,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碳减排不只是一项环境义务,更是一项事关自身生存发展的大计。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出口拉动,且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能源利用率较低,由于有着出口的刺激,以及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缺乏主动转变生产方式以及降低能耗水平的动力。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迅速降低我国碳排放强度的成本将相当大。而长时间依靠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伴随着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包括环境的污染,以及我国目前所承受的国际舆论的压力等等,都已经成为我国纺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巨大阻力。

二、碳关税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国内现在针对碳关税影响的定量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在有关分析节能减排对经济造成影响的学术论文中,CGE模型是最为常用的分析工具。测算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也主要以一般均衡模型(CGE)为主。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模型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国际贸易、区域经济、财政税收、能源、环境、就业与收入分配等众多领域的分析。

在碳关税的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测算产品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能耗。为了确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测算产品的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量。所谓隐含能源是指产品生产全过程(包括原材料开采、产品加工制造直至把最终产品运输至终端用户的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总能源量。而隐含碳排放则是指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研究者们大多采用投入产出法结合CEG模型对碳关税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有生命周期法等不同方法得到应用。国内学者中如鲍勤、汤铃、杨列勋(2010);沈可挺、李钢(2010)等多采用的方法是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核算矩阵(SAM),计算能源消耗和隐含碳排放,并以此作为CGE建模的核算框架。万毅(2010)通过采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与湖南大学联合开发的MCHUGE模型结合投入产出数据和各种经济参数(进口品与国产品的替代弹性、不同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劳动力与资本的替代)对碳关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2008)则通过生命周期法计算了出口贸易产品的载能量。在测算出了各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后,利用CGE模型测算碳关税对各部门的影响。

三、碳关税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现有的估算碳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方式以一般均衡模型为主,但是由于CGE模型的设计适合用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因此大多数研究者更多地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分析碳关税的影响,而并没有对某个单一生产部门进行具体分析。鲍勤、汤铃、杨列勋他们的研究基于2007年数据,使用包含37个生产部门和4个国外账户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设计10种碳关税税率,计算结果显示碳关税将直接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巨额损失,将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除此以外,碳关税在节能碳排上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其在改善环境、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上可能效果甚微。沈可挺、李钢他们在分析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的可能影响。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每吨碳30美元或60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1.22%,使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同时使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而且以上冲击可能在5—7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生持续影响。

表1 在50和100美元每吨碳的碳关税税率下我国纺织业的外贸变动(2007)

表2 在30和60美元每吨碳的碳关税率下我国纺织业的产量变化(2009)

表3 2005年部分纺织品出口贸易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表4 2005年部分纺织品出口贸易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表5 2005年纺织业出口贸易产品载能量

为了研究碳关税纺织品贸易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其中有关纺织业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碳关税对中国纺织业影响的参考资料。

同时他们建立的模型估算出纺织业在60美元每吨碳关税税率下第1年的就业岗位降幅达5.48%,由此可见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纺织业的冲击十分明显。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0年四季度,纺织行业从业人员数为611.4万人,服装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为424.3万人,中国纺织行业、服装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就业总人口超过一千万,碳关税的征收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纺织业工人的失业,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方法来估算出口贸易产品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原料与能量需要量以及对环境排放进行量化评估的研究方法。他们将出口产品按照能耗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耗,另一类是产品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中所隐含的间接能耗。他们将出口贸易产品中的这种全能耗量定义为产品的“载能量”。

为了测算碳关税对纺织品贸易的影响,本文计算出口纺织品CO2完全消耗系数:

其中E为行业CO2排放强度系数矩阵,其第i列元素ei为i行业的CO2排放强度系数,即表示i行业生产单位货币价值的所产出CO2排放量;其中,αi表示能源j折标准煤系数,βi表示能源j的CO2排放系数。Ei为CO2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表示指某行业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产出CO2排放量。

表6 模拟20—60美元碳关税标准下中国纺织品应缴纳的关税税额

本文统计了2005—2010年纺织品出口量和相关的能耗数据,根据单位价值能耗,估算了20—60美元碳关税标准下中国纺织品应缴纳的关税税额。

由表6得出,碳关税的征收将会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未来某一时间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碳关税,国内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企业很有可能遭受几十亿美元的损失或者造成自身市场竞争力的下降。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带来的价格优势,一旦这种竞争优势受到削弱,国内纺织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将随之恶化。中国的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普遍缺乏抗风险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大批中小企业破产,碳关税的征收同样会对这些抗危机能力薄弱的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也将会对纺织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出口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四、建议对策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提出征收碳关税,很大程度上是为缓解因减排义务所导致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下降。中国纺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和中国许多制造业一样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能耗和碳排放状况意味着发达国家提议的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

1、政府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第一,扩大内需,减少纺织品对出口的依赖。同时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的转让。改善传统纺织业的能源利用方式,研究开发纺织新材料,纺织业能耗。“绿色产品”将是未来主导世界市场的主流,政府应加强相关的投资和税收优惠的力度,鼓励纺织企业开发绿色纺织品,构建绿色纺织业。

第二,积极争取碳关税规则制定的主动权,鉴于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参照标准,针对发达国家可能提出的过于苛刻的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标准,同时维护本国的利益,中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公约或者协定中“碳关税”的协商和谈判,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联合发展中国家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成为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的牺牲品。因此,中国应加强同国际社会的沟通,积极参与到碳关税和节能减排规则的制定中去,以争取更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规则的确立,为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继而推进全球性减少碳排放目标的实现。

第三,为低碳、节能减排事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无论企业是进行节能减排还是生产方式的创新,都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实现与发达国家接轨。我国应对低碳产业开放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服务。

2、纺织行业以及企业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第一,开发新材料,纺织行业加快新型面料的开发应用。以化纤织物为原料的制衣业,碳排放量很高,而要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标,就应使用丝绸、棉布、麻布这类天然纺织原料。品牌服饰企业在纺织面料的选择方面也应倾向于环保型面料。加快技术创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

第二,在出口贸易中,我国的中小型纺织企业纺织产品普遍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创新。面对国外市场更高的准入标准,出口产品的适应能力亟待提高。就纺织服装业来说,要想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成为重中之重。未来,绿色低碳将是大势所趋,而拥有创新能力的的企业将是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也将是市场竞争的胜利者。

[1]鲍勤、汤铃、杨列勋: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0(6).

[2]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1).

[3]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8).

[4]万毅:低碳时代碳关税征收的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大学,2010.

[5]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

[6]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10年四季度中经纺织产业景气指数[N].经济日报,2011-01-27.

猜你喜欢

纺织业纺织品排放量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纺织业觅路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