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锅炉主汽温控制策略的比较研究
2011-08-08孙成龙赵景波胡春霞
孙成龙,赵景波,胡春霞
(青岛理工大学 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033)
锅炉的主蒸汽温度与火电厂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关系,是火电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厂的整个经济效益。主蒸汽温度的控制任务是:(1)维持主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亚临界机组的主蒸汽温度为540℃±10℃,长期运行应控制在540℃±5℃,对于超临界及超临界主蒸汽温度控制在(540℃~610℃)±10℃,长期运行应控制在(540℃~610℃)±5℃;(2)保护过热器,使其管壁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气温过高,会烧毁过热器的高温段,气温每降5℃,热经济性下降1%,气温偏低会使蒸汽机尾部蒸汽湿度增大甚至带水,严重影响汽机的安全运行。
影响主汽温的扰动因素很多,主要有蒸汽量扰动、烟气量扰动和减温水量扰动。而对主汽温的控制策略通常有两种:
(1)在火电厂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主汽温控制是一个存在大时滞、时变性、大干扰、具有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复杂热工对象,常规气温控制系统设计为串级PID控制,如图1所示。
图1 主汽温串级控制框图
其中,r为主汽温设定值,G1(s)、G2(s)分别为控制系统对象的导前区和惰性区的传递函数,M1、M2分别为副变送器和主变送器传递函数。
(2)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性和不依赖于对象精确模型的优点,对主汽温的控制方案加入BP神经网络,搭建成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系统,用以完成对锅炉主汽温的控制。该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主汽温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框图
在传统PID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BP神经网络,用神经网络在线实时输出PID的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
1 BP神经网络的算法
上文中BP神经网络采用三层结构:j表示输入层节点,i表示隐含层节点,l表示输出层节点。输入层有m个输入节点,隐含层有q个隐含节点,输出层有3个输出节点。输入节点对应所选的系统运行状态量,输出节点分别对应 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 kp、ki、kd,输出层神经元激活函数取非负的Sigmoid函数。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输出为:
隐层输入:
隐层输出:
最后网络输出层三个节点的输入为:
最后的输出层的三个输出为:
即:
取性能指标函数:
用梯度下降法修正网络的权系数,并附加使搜索快速收敛全局极小的惯性项,则有:
其中,η为学习率,α为惯性系数。BP神经网络输出层权的计算公式为:
同理可得隐层权的计算公式:
2 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控制策略,主蒸汽温度的导前区数学模型为G1(s),惰性区数学模型为G2(s)。仿真时采用600 MW直流锅炉主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600 MW直流锅炉主汽温的对象动态特性
其中,串级控制的副控制器采用P控制,kp2=1;主控制器采用 PI控制,kp1=0.05,ki=0.05。基于 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案中,采用PID控制,BP神经网络取三层神经网络,有3个输入,分别为输入信号、输出信号、输入与输出之差,阈值取为 1;有 3个输出 kp、ki和kd,隐含层取 5个节点。学习步长 η=0.6,惯性系数∂=0.06。对于惰性区传递函数采用近似方法用 e-10s来代替。
限于篇幅仿真结果只列出负荷为50%和100%时两种控制策略的仿真曲线和100%负荷时BP神经PID控制下的3个参数变化曲线。图3、图4所示分别为负荷为50%、100%时阶跃响应曲线。
图中虚线代表串级控制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实线代表BP神经PID控制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负荷为100%时BP神经PID控制下的3个参数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仿真结果分析如表2所示。
从以上仿真结果分析,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整定PID控制能依据被控对象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PID的3个参数,依据一定的最优准则满足不同负荷下的控制要求。在不同负荷下,也即从锅炉的启动到稳定运行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且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当负荷为100%变化时,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与串级控制的调节时间相近,但是超调量却明显优于串级控制;当负荷比较低时,串级控制的效果极差,而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仍然有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表2 各种负荷下的仿真结果
[1]刘金琨.先进 PID控制及其 MATLAB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马平,朱燕飞,牛征.基于神经网络的主汽温控制系统[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28(2):52-55.
[3]薛阳,叶建华,钱虹,等.火电机组过热汽温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25(1):33-38.
[4]王华春.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主汽温控制系统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3.
[5]COMINOS P,MUNRO N.PID controlles:recent tuning methods and design to specification[C].IEEE Proceeedings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02,149(1):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