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庆茂博士“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系列讲座第十一讲 蔬菜集约化育苗操作技术模式

2011-08-07尚庆茂

中国蔬菜 2011年21期
关键词:成苗穴盘基质

尚庆茂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的核心是集成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基质配制、环境控制、水肥供应、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提高育苗成苗率,保证优质壮苗供应。本讲座整合了前面十讲的技术要点,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技术模式,供蔬菜穴盘育苗生产参考。

1 品种选择

蔬菜品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当地蔬菜种植情况,选择适合栽培的优良品种。若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应通过适应性试验证实该品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栽培技术特点后,方可用于集约化育苗。②根据供应目标市场的要求,选择商品性状符合或适销对路的品种。③根据栽培方式,选择适合保护地、露地栽培及提早、延后、越冬栽培等的品种。④根据种植地主要病虫害种类,选择主抗其中某些病虫害的品种。

2 育苗设施选择

2.1 北方地区 冬春季育苗选择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并配备热风炉等加温装置;夏秋季育苗选择连栋塑料温室或玻璃温室。

2.2 南方地区 选择连栋塑料温室或玻璃温室育苗,内设多层覆盖装置,外设遮阴装置,配置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和地热线、热风炉等加温系统。冬春季育苗采取多层覆盖,并开启加温装置;夏秋季育苗温室外覆盖遮光率为50%的遮阳网,并开启湿帘风机降温装置。

育苗设施要求结构坚固,覆盖材料密封性好,日光温室墙体无缝隙,育苗设施所有通风口和管理人员出入口处均覆盖22~25目防虫网。

3 播种前准备

3.1 相关资材及设备调试 集约化育苗必需的种子、穴盘、基质原料、肥料等按育苗量计算、准备,对播种设备、催芽设备、育苗设施环境调控装置、灌溉施肥装置、嫁接器具等进行调试,确保可正常使用。

3.2 设施覆盖 播种前1~2个月,彻底清理育苗设施内及周边杂物、杂草,平整设施地面,架设苗床,覆盖塑料薄膜,稳定设施内小气候。

3.3 设施消毒

3.3.1 日光高温闷棚 选择夏季高温休作期的连续晴好天气,向室内地面洒水,密闭育苗设施,连续曝晒14 d(天),保持棚温60~70℃,相对湿度80%以上,可有效杀灭室内残存的病原菌、害虫及其虫卵。

3.3.2 药剂熏蒸 药剂熏蒸消毒方式有:①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每667 m2设施用1.65 kg甲醛加入8.4 kg开水中,再加入1.65 kg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封闭48 h(小时)。②硫磺-敌敌畏熏蒸。每667 m2设施用硫磺粉3~5 kg加50%敌敌畏乳油0.5 kg,分散点燃,密闭24 h(小时)。③百菌清-敌敌畏熏蒸。每667 m2设施用75%百菌清粉剂0.5~0.7 kg加80%敌敌畏乳油0.6 g,与锯末混匀后,分散点燃,密闭 24 h(小时)。

3.4 基质配制

3.4.1 基质混合 先选择洁净的混凝土硬化地面,或铺设干净厚塑料膜,然后在上面使用基质混拌机将有机组分(如草炭、腐熟有机肥、椰糠、菇渣、蔗渣、树皮粉等)与无机组分(如蛭石、珍珠岩、河沙、煅烧土等)按照一定体积比混配均匀,形成育苗基质。若基质偏酸,可通过添加白云石粉提高pH;若基质偏碱,可通过雾喷低浓度硫酸、磷酸、硝酸降低pH。通过添加单一或复合化学肥料调节EC值和养分水平,但基质必须混拌均匀,且达到蔬菜育苗基质标准。

3.4.2 基质消毒 在基质原料来源明确,贮放环境良好无污染的条件下,可以省去基质消毒环节。而当基质组成复杂,无法确定基质中病原菌、害虫存在与否及数量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基质消毒:①蒸汽消毒。将基质装入柜内或箱内,或堆置后覆盖厚塑料膜(体积1~2 m3),用通气管通入高温蒸汽,70~90℃高温持续 20 min(分)。②福尔马林消毒。每立方米基质喷洒10 L福尔马林溶液100倍液,拌匀,覆盖塑料薄膜闷7~10 d(天)后,揭开塑料薄膜,充分翻晾基质,使基质中的福尔马林充分散去后再使用。③氯化苦熏蒸。将基质整齐堆放30 cm厚,按20 cm间距向基质15 cm深处注入氯化苦药液3~5 mL,随后立即用基质堵塞注射孔,依此可处理3层,覆盖塑料薄膜熏蒸7~10 d(天)后,揭开塑料薄膜,充分翻晾基质,使基质中的氯化苦充分散去后再使用。

3.4.3 基质用量 按每立方米基质填装隆基塑业T50穴盘 285盘、T72穴盘 250盘、Q105穴盘 475盘、Q128-2穴盘或Q200穴盘355盘,以每次播种总量确定每次基质混拌量(m3)。换言之,每1万个T50、T72、Q105、Q128-2、Q200穴盘分别需要配制育苗基质 35、40、21、28 m3。

3.5 穴盘选择与消毒

3.5.1 穴盘选择 采用聚乙烯吹塑穴盘,标准规格为540 mm×280 mm。黄瓜、西瓜等选择50孔穴盘,番茄、茄子选择72孔穴盘,辣椒选择105孔穴盘,花椰菜等甘蓝类选择128孔穴盘,芹菜可选择200孔穴盘。同一规格穴盘,应适当选择孔穴较深的多角形穴盘,因孔穴深利于排水,多角形较圆形利于通气。

3.5.2 穴盘消毒 对于新购置的穴盘,用洁净的自来水冲洗数遍、晾晒干即可使用。对于重复使用的穴盘,可采取下列步骤清洗、消毒:①用肥皂水洗净污垢。②用2%~5%季铵盐或2%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2 h(小时),或用70~80℃高温蒸汽消毒30 min(分)。③用洁净的自来水冲洗。④凉晒,使附着穴盘的水分全部蒸发。

4 种子消毒处理

对于已经包衣或丸粒化的种子,可不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但对于未经消毒处理的种子必须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防止种传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1 热水-福美双复合消毒技术 将种子松散地装入棉纱布或尼龙口袋,在37℃水浴中预热10 min(分)。种子装入量要小于纱布口袋容量的50%。预热过程中轻轻摇晃纱布口袋,以排除种子表面的空气,打破包围种子表面的气膜,确保每粒种子浸湿均匀、彻底。将经预热的种子放入另一个水浴容器中,严格按照不同蔬菜种子的推荐消毒温度和时间(表1)进行高温消毒。

表1 蔬菜种子热水高温消毒的温度和时间

高温消毒时间一到,立即将装有种子的纱布口袋放入冷水中或用冷水冲淋降温。降温后从口袋中取出种子,将种子平摊在口袋上,并置于超净工作台上晾干。要避免消毒后的种子被外界病原菌再感染。避免晾干过程中接触杀菌剂、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种子完全晾干后,用7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是种子质量的0.2%~0.4%。

4.2 次氯酸钠-福美双复合消毒技术 用5.25%次氯酸钠与水按体积比1∶4混合,并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后浸种。次氯酸钠水溶液用量是种子质量的5~8倍。消毒时间为1 min(分)。次氯酸钠消毒液必须是现用现配,不能用已用过的消毒液或失效的消毒液。浸种消毒后用洁净的自来水冲洗种子5 min(分)。将冲淋干净的种子平摊在无菌滤纸上,置于超净工作台晾干。要避免消毒后的种子被外界的病原菌再感染。避免晾干过程中接触杀菌剂、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种子完全晾干后,用7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福美双用量是种子质量的0.2%~0.4%。

5 播种与催芽

5.1 播种 将配制好的基质加水至相对湿度40%左右,并堆放2~3 h(小时),保证基质湿度均一。将基质装入选定的穴盘中,使每个孔穴都装满基质,表面平整,装盘后各个格室应能清晰可见。穴盘错落摆放,避免压实。将装满基质的穴盘压穴,每穴播1粒种子,根据种子大小播种深度为0.5~1.5 cm,其上用蛭石覆盖,喷淋水分至穴盘底部渗出水滴为宜。

5.2 催芽 将播种后的穴盘移至催芽室,可将穴盘错落放置,也可放置在标准催芽架上,人工控制催芽室环境温度如表2所示,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左右,当有50%种子拱起基质时完成催芽。对于小规模育苗模式,也可采取催芽后人工播种的方式。

表2 蔬菜适宜催芽温度和出苗时间

6 苗期管理

6.1 幼苗发育阶段 为了便于管理和说明,将出苗后的幼苗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

第Ⅰ阶段:子叶平展期(出苗至子叶平展)

第Ⅱ阶段:第1真叶发生期(子叶平展至第1片真叶展开)

第Ⅲ阶段:真叶发育期(第1片真叶展开至成苗标准规定的所有真叶展开)

第Ⅳ阶段:驯化期(培养幼苗适应环境的能力)

6.2 环境管理

6.2.1 温度 采用变温管理方式:①昼夜温度变化,一般昼间平均温度要大于夜间平均温度8~10℃;②发育阶段温度变化,在幼苗发育的Ⅰ和Ⅱ阶段,为了防止胚轴的徒长和形成高脚苗,应降低日平均温度,但日最低温度应不低于12℃;在Ⅲ阶段,按照每种蔬菜适宜的温度范围进行常规管理;在Ⅳ阶段,应调控温度尽量接近定植地环境温度,如春季定植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幼苗驯化温度也应降低(表3)。育苗设施内温度的调控可通过设施通风、保温覆盖、开启加温或降温设备等实现。

6.2.2 光照 在幼苗发育Ⅰ阶段,子叶刚拱出基质时非常柔嫩,应覆盖遮光率为50%~70%的遮阳网,防止强烈的阳光灼伤幼苗(特别是子叶),随着幼苗转绿和含水量下降,再逐步揭去遮阳网。在Ⅱ、Ⅲ阶段应尽量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至到达Ⅳ阶段,应接近定植地的光照条件。当遭遇大雪、连阴天气,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无法满足幼苗发育需要,还应采取人工补光或短时间适当揭开不透明覆盖物。

表3 蔬菜苗期温度管理参考指标

6.2.3 水分 每次灌水应将整个穴盘的基质浇透,以排水孔有水珠溢出为止。在Ⅰ、Ⅱ阶段,应延长灌水时间间隔,适当降低基质含水量,防止幼苗徒长。在Ⅲ阶段,保持基质正常的干湿交替,不可使基质太干甚至表面结皮,以免下次灌水时水分无法下渗;基质也不可太湿,以免幼苗含水量过高,抗性下降。在Ⅳ阶段,应适当降低基质含水量,提高幼苗对定植地的适应性。

6.2.4 CO2在幼苗发育期间,为了促进幼苗光合作用,在Ⅱ、Ⅲ、Ⅳ阶段可以采用CO2施肥器或CO2气瓶等进行苗期CO2施肥,使育苗设施内CO2浓度由300 mg·L-1左右提高到 800~1 200 mg·L-1。在Ⅰ阶段,由于幼苗光合能力很小,可不实施CO2施肥。

6.2.5 养分 随着幼苗发育应逐步加大施肥量(包括施肥频度和施肥浓度),通常在Ⅰ阶段,不需施肥,基质中所带启动肥料可以满足幼苗发育需要。在Ⅱ阶段后期,根据幼苗叶色可每周施用1次N浓度50~100 mg·L-1的完全肥料。在Ⅲ、Ⅳ阶段可每周施用2次N浓度200~300 mg·L-1的完全肥料。

6.2.6 综合管理 蔬菜种类和品种多样,苗期发育速度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发育阶段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要求也不同;育苗期间气候的易动性等特点,要求苗期环境管理具有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6.3 病虫害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苗期病害实行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选择抗病、耐逆优良品种;加强苗期环境管理,因时(幼苗发育阶段)灌溉施肥,培育壮苗,提高幼苗自身的抗病耐逆性;清洁育苗设施内部和周边,拔除杂草,减少病虫传播源;成苗后,及时定植,防治幼苗在穴盘中老化,并加强幼苗运输中的环境控制,避免长途运输中幼苗弱化、染病。

物理防治措施:高温消毒;防虫网的规范使用;悬挂黄板、蓝板,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在育苗设施内部悬挂反光幕,增加光照,趋避害虫;在育苗设施外部设置诱杀灯等。

化学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应严格按照GB 4286、GB/T 8321规定执行。蔬菜穴盘育苗常用化学农药及使用剂量见表4。

表4 蔬菜穴盘育苗常用化学农药及使用剂量

6.4 成苗标准 成苗标准为茎秆粗壮、子叶完整、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根系紧紧缠绕基质,根系嫩白密集,根毛浓密,形成完整根坨,不散坨;无黄叶,无病虫害;整盘苗整齐一致,定植后不萎蔫。主要蔬菜成苗标准和苗龄见表5。

表5 主要蔬菜成苗标准和苗龄

7 成苗贮运

当幼苗已经达到成苗标准,但由于气候等原因,无法及时出圃,需要在圃中存放,此时,应适当降低育苗设施温度至12~15℃,施用少量硝酸钙或硝酸钾,光照强度控制在2.5万lx左右,灌水以保证幼苗不萎蔫为宜。目的是既可延缓幼苗生长,又不至于造成幼苗老化。

成苗的运输可以采取标准瓦楞纸箱、塑料筐或穴盘架等包装运输形式,但必须标明蔬菜种类、幼苗品种名称、产地、育苗单位、苗龄等基本信息。长途运输时,应尽量保持装苗货箱温度约12℃,基质含水量约75%,并进行间歇式通风。幼苗达定植地后,应即时定植。

猜你喜欢

成苗穴盘基质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关节式蔬菜育苗穴盘播后自动摆放机设计
蔬菜穴盘投放式摆盘装置的设计与仿真
浅谈园艺作物穴盘育苗技术
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