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庆茂博士“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系列讲座 第十讲 蔬菜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2011-08-07尚庆茂
尚庆茂
害虫蛀食幼苗根系,刺吸幼苗汁液,咀嚼叶片,损害幼苗组织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幼苗商品性状,传播病害,严重影响蔬菜商品苗生产,同时,如果商品苗携带害虫(尤其是虫卵)出圃,也可能成为蔬菜种植田害虫发生的源头,因此,虫害的防治也是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的重要内容。
集约化穴盘育苗采用了人工混配的轻型基质,应该可以避免地下虫害,如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发生为害,但是,如果人工混配基质中添加了有机肥,特别是无法判断有机肥的腐熟度和生产条件,还是应做好防治地下害虫的准备,如接种速腐剂进行再堆肥处理,或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熏蒸和混拌。本讲座重点阐述了蔬菜苗期叶部虫害的发生规律、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为蔬菜集约化育苗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1 蔬菜苗期虫害的发生
1.1 虫害种类 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天然沼泽厌氧腐熟产物或工业加工产物,只要生产、加工及贮藏过程符合卫生条件,除了草炭可能含有蕈蚊、沼泽蝇外,与营养土育苗相比受地下害虫侵害的几率很小。蔬菜育苗设施结构及其维护、管理精细程度相对优于定植后栽培阶段,育苗设施内大型害虫(如小菜蛾)比较少见,主要以小型害虫如蚜虫、白粉虱、蓟马、斑潜蝇、红蜘蛛等为主。
1.2 发生规律 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害虫无法以幼虫、成虫越过严寒的冬季,主要以卵在杂草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孵化,形成有迁飞能力的成虫,为害菜田并不断繁衍,在夏秋季节达到虫口高峰期,进入秋末,气温降低,再产卵越冬。但是,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设施内良好的温、湿度条件为害虫加代繁殖提供了场所,害虫有逐年为害加重、种类多样化的趋势。蔬菜育苗常在冬季进行,也是害虫集中越冬、为害的地点。
1.3 为害症状 大多害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幼苗,它们或吸食幼苗汁液,或咀嚼幼苗叶片,或潜入组织内部,或蛀食幼苗根系,造成幼苗组织养分、水分匮乏和机械损伤,组织机能丧失,提前衰老、脱落。如瓜蚜成虫或幼虫在幼苗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幼苗萎蔫,甚至枯死。斑潜蝇则是成虫刺伤幼苗叶片,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形成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破坏叶片光合功能,最终使叶片或植株干枯、死亡。
害虫普遍有趋嫩性。在蔬菜植株上,靠近顶端生长点的叶片是受害较重的部位,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虫害症状有明显的上移现象。幼苗比较鲜嫩,也容易吸引更多害虫为害。
2 蔬菜幼苗虫害的诊断方法
蔬菜幼苗虫害的诊断可通过侵害幼苗害虫的形态特征来鉴别,或通过害虫为害症状、残留物诊断。害虫的残留物如卵壳、蛹壳、脱皮、虫体残毛及死虫尸体,以及害虫的排泄物如粪便、蜜露物质、丝网、泡沫状物质等。
(1)叶片被食,形成缺刻。多为咀嚼式口器的鳞翅目幼虫和鞘翅目害虫所吃。
(2)叶片上有线状条纹或灰白、灰黄色斑点。多是由刺吸式口器害虫,如叶蝇或椿象等害虫所害。
(3)幼苗被咬断或切断。多为蟋蟀或夜蛾等所为。
(4)分泌蜜露,发生煤病。此类害虫通过产生蜜露状排泄物覆于蔬菜表面造成黑色斑点,常以吸汁排液性的害虫为主,如各种蚜虫。
(5)心叶缩小并变厚。甜椒和辣椒上多出现此类症状,这与螨类害虫有关。
(6)幼苗体内被害。这种害虫一般进入幼苗体内,从外部很难看到,若发现幼苗叶片上有新鲜的害虫粪便且有新的虫口,则可判断害虫在幼苗体内为害,有时虽然有粪便和虫口,但粪便和虫口已经不新了,则表明害虫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此类害虫多为蛾类害虫和幼虫。
(7)幼苗地上部枯萎死亡。这表明蔬菜根部受到损害,多为地下害虫所为,如蝼蛄、根螨、根结线虫等。
3 蔬菜苗期虫害的基本防治策略
3.1 农业防治
(1)育苗场选址,应尽量远离蔬菜种植田块,避免菜田大量害虫迁飞至育苗场为害蔬菜幼苗。
(2)清理干净育苗设施周围的杂草、树叶、蔬菜残株等,进行焚烧或堆肥处理,防止害虫在育苗设施周边越冬,或就近为害蔬菜幼苗。目前,有一些育苗场为了美化环境,在育苗设施周边种植观赏花草、树木,其实并不可取。
(3)根据育苗场主要害虫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避虫、驱虫植物或蔬菜。如白粉虱喜食茄果类、瓜类、豆类,不喜欢甘蓝类和葱蒜类蔬菜,可以在茄果类蔬菜育苗设施外种植少量结球甘蓝、花椰菜、大蒜、洋葱等蔬菜。
(4)选用丰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增强幼苗的抗虫性,减少害虫的为害。
(5)周年育苗的设施一定要预留1~2个月的休闲期,以便设施进行全面、严格的日光高温消毒或药剂熏蒸,杀灭设施内残存的害虫及其虫卵。
(6)通过科学的温光调控和水肥管理措施,培育健壮的幼苗,提高幼苗抵抗害虫侵害的能力。通常,弱苗、病苗更容易受害虫的侵害。
3.2 物理防治
(1)根据害虫对颜色的偏好采用黄板、蓝板诱杀害虫。黄板可以用来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和黄曲条跳甲,蓝板可以用来诱杀蓟马。诱捕时悬挂的高度、密度非常重要,以诱虫板底端高出幼苗10~20 cm为宜,还应随幼苗生长不断调整诱虫板的高度。一般每10~20 m2苗床悬挂1块诱虫板。
(2)在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等成虫羽化期,每栋育苗设施安装1~2台诱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诱虫灯有黑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诱虫灯、高压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诱杀效果、电能消耗、天敌负面作用等,目前频振式杀虫灯推广较多。频振式杀虫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性特点,将光波设置在特定范围内,用波远距离和光近距离引诱害虫扑灯,灯外绕有频振高压电网,害虫一触电网即被灼伤翅梢,失去自控而坠入灯下的袋子中。其显著特点是杀虫谱广,杀虫量大,对蔬菜的30多种主要害虫均具诱杀效果,特别是对斜纹夜蛾、棉铃虫和地老虎的成虫的诱杀效果极显著,斜纹夜蛾的田间蛾量、落卵量和幼虫量的降低幅度分别达75.8%、53.2%和64.6%。此外,对天敌的诱杀力小,虽然对部分草蛉、瓢虫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其影响程度较小,远远优于高压杀虫灯和化学农药制剂,其益害比一般都在1∶70以上。
(3)采用防虫网覆盖,可以有效阻止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进入育苗设施。生产上防虫网有黑色、白色、银灰色等,可根据使用需要来选择网色。单独使用时,应选择银灰色(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好的拒避作用)或黑色,与遮阳网配合使用时,以选择白色为宜,网目一般选择22~25目(每平方英寸面积内的孔数)。防虫网要覆盖所有的通风口和人员的进出口,并经常检查防虫网有无撕裂口,一旦发现应及时修补。
(4)塑料薄膜本身不断释放有毒气体,如氨气、亚硝酸、一氧化碳等,早晨棚内结露带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早晨揭开草苫后,先不要放风,而是拍打植株,驱使白飞虱迁飞粘着在流淌的露水上而溺死。
(5)利用风吹或吸气的方法扰动育苗设施内部气流,使蔬菜幼苗产生振动,驱赶植株上的害虫。这种方法对潜叶蝇、烟粉虱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治
(1)利用抗生素防治害虫。农业生产上用于防治害虫的抗生素有浏阳霉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等,对螨类、鳞翅目幼虫的防治效果很明显。
(2)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条件;有时还要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如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等。
(3)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防治害虫。如用Bt制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如威敌等)防治菜青虫、菜蛾,用座壳孢菌剂防治白粉虱。
3.4 化学防治
3.4.1 化学信息素 化学信息素是一种昆虫释放的、能引起同种其他个体产生特定行为反应的信息化学物质。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性信息素使用方法有群集诱捕法和迷向法。群集诱捕法通过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并用物理方法捕杀雄蛾,从而降低雌雄交配,减少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国内近年来逐步开发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高质量防治诱芯。迷向法是通过大量释放信息化合物,使田间到处弥漫着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迷惑雄虫寻找雌虫,从而干扰和阻碍了雌雄的正常交配行为,最终影响害虫的生殖,抑制其种群增长。
受化学信息素组分配比、合成纯度以及使用过程中自然气候特点、地理因素、化学农药等的影响,化学信息素对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还不稳定,推广应用面积也有限,但化学信息素环境安全性好,有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害虫抗药性问题,未来应用前景较好。
3.4.2 化学杀虫剂 化学杀虫剂按进入虫体的途径和作用可分为触杀剂(与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虫体蜡质层,或堵塞气门而杀死害虫)、熏杀剂(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挥发而发生蒸气毒杀害虫)、胃毒剂(经虫口进入其消化系统起毒杀作用)及内吸剂(被植物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在一定时期内,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随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吸吮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生产上应用的化学杀虫剂可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杀虫作用。
目前,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有机磷杀虫剂。如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松、双硫磷等,多数具有广谱杀虫作用,并常兼有触杀、胃毒与熏杀作用,对昆虫的杀灭作用强大而快速,也较少引起昆虫产生抗药性。有机磷杀虫剂在自然界中易分解或生物降解,故不存在残留或污染,在动物体内无蓄积中毒危险。②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此类杀虫剂的合成发展很快,具有广谱、高效、击倒快、毒性低、用量小等特点。对抗药性昆虫有效。③驱避剂。如联苯酰、法尼烯等,本身无杀虫作用,但挥发产生的蒸气具有特殊的使昆虫厌恶的气味,能刺激昆虫的嗅觉神经,使昆虫避开,从而防止昆虫的叮咬或侵袭。
化学杀虫剂的施用方法有灌根法、喷施法、熏蒸法、毒饵法等,不管何种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杀虫剂的杀虫作用,提高化学防治效果,降低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在生产中都应注意:
①更新农药品种。生产上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或几种农药,尤其使用防治对象和杀虫机理单一的杀虫剂,害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
②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虫剂。广谱性农药并不是可以防治所有对象,多数农药具有选择性,如胃毒剂只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收效甚微,甚至无效。
③严格使用浓度。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稀释倍数和使用剂量,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配制药液,对防治害虫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药液浓度越高,杀灭害虫的效果越好。但如果任意加大农药的使用浓度,虽然能一次杀死较多的害虫,同时也杀死许多天敌,破坏了田间的生态平衡,剩下的害虫抗药性明显增加,再次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很难有效防治,而且过高的药液浓度容易造成药害。
④选好喷药时间。要熟悉害虫的活动规律,选择适宜的时间喷药,提高防治效果。夜蛾科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等幼虫喜欢在傍晚或晚上出来觅食,喷药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进行,可明显提高杀虫效果。菜青虫每天有两次取食高峰,上午约9:00前后,下午约4:00前后,幼虫活跃在叶片表面,此时喷洒农药极易杀死幼虫。
⑤选准防治适期。加强虫情测报,力求在害虫点片发生阶段和害虫抗药性最差的生育时期喷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的产卵高峰期至3龄之前为防治适期,初孵期幼虫不仅食量小,抗药性弱,并且暴露取食,易于防治,4龄后幼虫分散为害,即使用药次数增多,防治效果也不理想。防治瓜蚜也要及早用药,将其消灭在点株发生阶段。
⑥明确喷药部位。喷药时,应将药液喷洒在害虫集中为害的部位。防治蚜虫时,应注意喷施叶片背面、嫩茎和嫩尖处,仔细、均匀喷洒,尽可能将药液喷到蚜体上。防治小菜蛾时,以叶片背面和心叶为主。棉铃虫初龄幼虫取食嫩叶,成虫隐蔽于叶片背面,应重点喷洒植株中上部及叶片背部。
⑦合理混用农药。科学合理地混合使用主要成分不同、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既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成本,又可兼治多种害虫,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⑧控制用药次数。用药次数过多、过滥,间隔时间过短,使用同一种杀虫剂过于频繁,既浪费了农药,又降低了防治效果。防治瓜蚜一般每隔5~6 d(天)喷1次药,连续喷3次即可。在16~35℃之间,美洲斑潜蝇随着温度的升高生育速度加快,生育周期缩短,因此越是在高温季节,喷药间隔时间越短,冬春季节每7~8 d(天)喷1次药,夏季应每4~5 d(天)喷1次药,连续喷4~5次,连续喷药时,每次应选用不同的化学农药,轮换使用。
⑨提高用药质量。喷药要细致、均匀、周到,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不漏行、不漏株,并根据田间虫害的不同发生情况,适当增加药液的使用量,对虫害严重的植株重点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使用触杀性杀虫剂防治时,药液喷洒到虫体上是提高施药质量的关键。用毒饵法防治地下害虫时,应将害虫喜食的饵料和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充分混合均匀,在傍晚撒施毒饵效果最好。防治蚜虫时,应尽量选用具有触杀、内吸、胃毒三重作用的杀虫剂,对于为害严重,叶片向下弯曲的植株,适当加大喷药量。常见蔬菜害虫的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表1。
表1 常见蔬菜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