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
2011-08-06陈潜沛文四成
陈潜沛 文四成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800)
近年来我国剖产率显著增高,一般为30%以上,而硬膜外阻滞,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是普遍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但一些患者术后引起的腰背痛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颇感不适,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需认真对待。为探讨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情况,我们对我院近年来部分剖宫产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椎管内麻醉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以分析连续硬膜外阻滞、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术后患者腰背痛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ASA为Ⅰ~Ⅱ级健康足月产妇,无既往腰背痛史,脊柱活动正常,手术切口均为横切口,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及身高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硬膜外阻滞麻醉组)100例,用16G硬外穿刺针作硬膜外腔穿刺。穿刺点在L2~3,直入法进针,针勺状面与脊柱纵轴平行,均为一次穿刺成功的病例(2次以上穿刺者均予剔除不计)。注药用2%利多卡因3~5mL作试验剂量,然后追加0.75%盐酸罗哌卡因直至满足手术要求。B组(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组)100例。用16G硬外穿刺针加25G腰穿针作腰硬联合穿刺。实施方法与A组相同。注药腰麻用布比卡因8~12mg,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3~5mL作试验剂量。两组穿刺操作均由二位固定医师完成。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均留置硬膜外镇痛48h。镇痛药物配方一样,用吗啡和盐酸罗哌卡因。
1.2 诊断与评分
术后随访,局部麻醉药作用消失后出现的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疼痛、酸胀不适、穿刺点及相邻棘突压痛、有无腰背部活动障碍以及向下放散的疼痛或感觉改变作为穿刺所致腰背痛并发症的诊断标准。记录术后2d、4d、6d患者有无腰背部疼痛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并记录恢复时间。若疼痛仍存在则继续追踪随访,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不同程度疼痛比例。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腰背疼痛情况
两组患者腰背疼痛主要表现为穿刺间隙压痛为主,腰段棘突、椎旁无明显压痛,无明显活动、感觉障碍或广泛弥散于腰背部呈酸痛,无明显压痛点,患者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颇感不适。具体发生情况见表1。经卡方检验两组腰背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2.2 恢复情况
两组200例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37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完全恢复,2例患者术后1年内在天气变化时仍有轻度腰痛不适,VAS 1分,未予以特殊处理。
表1 两组腰背痛发生情况及VAS疼痛评分
3 讨 论
腰背部疼痛不适是腰部椎管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产妇因有孕子宫引起脊柱腰曲的变化是否会增加腰背疼痛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腰背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21%,与文献报道相似。其发生原因复杂且不确切,椎管内麻醉术后,由于腰背肌肉松弛,腰椎生理前凸暂时消失,引起脊间肌和韧带长时间受牵拉[1]是引起腰背痛的主要原因;其次腰痛还与麻醉穿刺损伤有关。腰痛与穿刺方法、穿刺次数及患者躺在手术台上的时间均有直接关系,这可能与穿刺损伤、肌肉和韧带过度疲劳有关[2]。硬膜外阻滞麻醉和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很多方面都相似,但仍是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同时又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我们体会到腰背痛发生率并不低,值得临床重视,由于产妇的特殊性,尽量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腰背痛除了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积极治疗和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消除顾虑外,是否与麻醉方法有关。本观察对比了这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腰背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腰背痛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本观察表明,剖宫产手术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脊麻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并不影响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我们选择麻醉方法应依据母胎情况、设备条件以及麻醉者技术掌握情况而定[3]。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37.
[2] 施庆.腰段硬膜外阻滞后腰痛有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1):50.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