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2011-08-06梁启明许小志潘国铨曾文磊方耀忠
梁启明 许小志 潘国铨 曾文磊 方耀忠
(1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2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常见老年性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59.87%[1]。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每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使骨质疏松症和随之而来的骨折越来越成为未来医疗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雌激素的应用由单纯雌激素的运用,转变为小剂量雌激素与孕激素合用;综合用药代替单一用药。这些都开创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纪元,同样西医治疗方法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及对整体调节的优势显示,中医药对骨质疏松防治以及防止骨折发生等方面大有可为,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我科应用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月9月期间到我院门诊就诊及骨科病房住院的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60例均为自愿配合实验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3岁,平均(69.2±3.1)岁。
1.1.1 中医辨证标准
①腰脊酸痛;②胫膝酸软;③耳聋耳鸣;④性欲低下;⑤发脱齿摇;⑥尿频或夜尿频数;⑦自汗、盗汗;⑧畏寒恶风;⑨脉细无力,舌淡或淡紫。患者均符合以上①②③④⑤标准,并具备⑥⑦⑧⑨诸症之二。
1.1.2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推荐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的标准(1999年10月22日昆明骨质疏松症会议)。以峰值骨量(M ±SD)为正常参考值。
>M±1SD:正常;M±1~2SD:骨量减少;M±2SD以上:骨质疏松症;M±2SD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M±3SD以上:无骨折,也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1.1.3 排除标准
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继发性骨质疏症及低(高)血钙、成骨不全、恶性肿瘤及肝脏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并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1.2 分组方法
按患者就诊治的顺序号查所对应的随机数字(横行顺序),奇数者分到甲组(治疗组),偶数分到乙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3 观察方法及项目
采用积分的方法进行记录,采用非盲法,按临床观察表中所设计的项目,定期进行观察和复查,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计分比较,以观察药物疗效。观察项目:①腰脊酸痛;②胫膝酸软;③自汗、盗汗;④畏寒怕冷;⑤尿频或夜尿频数。积分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
1.4 骨密度测定
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仪器:国产SD1000骨矿物测定仪(北京核工业地质研究所制造),放射源为镅。测定部位:非优势侧,桡尺骨中远1/3处。观察数值:桡尺骨面密度平均值(g/cm2)。其他理化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24h尿钙,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延缓衰老中药的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的标准拟定为:显效:总积分,下降≥2/3;有效:总积分,下降≥1/3;无效:总积分,未及上述标准。
1.6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右归丸(主要成分有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5g(烊化)、杜仲12g、肉桂3g、当归10g、制附子12g等),每天1剂,煎熬2次,2次混合在起,分成150mL/袋,共2袋,由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煎药室统一煎熬制提供。每天1剂方药,煎熬成2袋,每次150mL/袋,温服,同时片剂安慰剂2片,每天2次。
对照组:骨化三醇胶丸,每日2次,每次2片,同时口服口服液安慰剂,每次150mL,每天2次。
两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补肾药、止痛药及与本病有关的西药。
1.7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应用右归丸加减治疗的3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t=17.57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平均积分相比较(t=9.0153;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s)
治疗组 30 9.36±0.96 5.71±0.61对照组 30 9.27±1.01 7.61±0.98
2.2 治疗组显效为21例占总数70%,对照组显效为11例占总数的36.7%,两组患者在显效率方面比较(χ2=6.6946,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为29例占96.7%,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3例占76.7%,两组比较(χ2=3.6057,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n(%)]
2.3 从表3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升高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钙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碱性磷酸酶治疗后在正常值内明显升高(正常值32~96IU/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用药前后骨密度均值的变化(±s)
表3 用药前后骨密度均值的变化(±s)
组别 例数 骨密度(g/cm2) 24h尿钙(mmol/L)血碱性磷酸酶(I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0.781±0.017 0.953±0.022 3.81±1.62 2.20±0.83 40.85±22.33 47.11±21.33 69.95±24.21对照组 30 0.772±0.020 0.856±0.029 3.82±1.60 2.25±0.81 40.88±21.56
2.4 不良反应及随访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随访至令,暂未发现复发病例。
3 讨 论
骨骼重建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解剖学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和成骨细胞功能衰退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并认识到体循环激素,如雌激素(E)、降钙素(CT)等及局部化学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等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祖国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归属于肾虚“虚劳”“骨痹”“骨痿”等的范畴。目前,祖国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中医证型研究表明,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原因[2,3]。“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乏力,引发骨质疏松,如《医精经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认为骨之强劲与脆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4]。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的表现为腰背、关节等冷痛或酸痛,屈伸不利,足痿无力,甚者驼背、骨折,齿摇发脱,耳鸣耳聋,精神萎靡,四肢怕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辨证属肾阳虚、肾精不足。其中腰背酸痛或冷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主要症状[5]。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是从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由于肾虚、肾精不足,精不生髓,日久骨失所养,则出现骨质疏松,出现“骨痹”、“骨痿”等病证[6]。
我们科室通过多年的临床及实验观察,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病机为肾虚、脾虚与血瘀。右归丸加减是我们积多年临床经验所用的中药方剂,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为君,鹿角胶、杜仲、菟丝子补肾阳、益精血为臣,熟地、山药、山茱萸、当归、枸杞子滋补肾阴、养肝血、补脾为佐使药。诸药配伍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体现“阴中求阳”法则,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加减:阳衰甚者可加巴戟天,补肾壮阳;大便溏泻者:减熟地、当归等滋腻之品,加入党参、白术、苡仁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腰脊痛甚者:可加续断、桑寄生、田七温补肾气、活血化瘀止痛。标本兼治,照顾全面,共奏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效。临床用于骨质疏松有明显改善肾虚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的作用。
从以上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可见,右归丸加减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后患者骨密度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结果表明,右归丸加减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矿含量,改善其生命质量,显示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的效应。应用右归丸加减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可对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具有促进作用,使成骨活动增强,并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使破骨活动减弱。综上所述,右归丸加减可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特点,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质素,提高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一种疗效确切、无毒安全、价格低廉的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药,值得临床推广。
[1] 赵燕玲,潘子昂,王石麟,等.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1):1-4.
[2] 邵敏,庄洪,宋文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J].中医正骨,2000,12(5):26.
[3] 寇美静,邹小娟.肾虚与骨质疏松症[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4):61-62.
[4] 章凤兰.骨质疏松症与中药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2):88.
[5] 戴芳芳,岳丽.肾虚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1):67-70.
[6] 金珉廷,郑洪新,朱辉.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大鼠下丘脑BMP-4、Smad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55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