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务公开重在创新思路和贴近群众
2011-08-03韩翔
韩翔
党务公开是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石油重庆公共事务管理中心,近年来以推行党内“阳光工程”为切入点,拓宽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增强党组织凝集力、战斗力,为党建工作探索了一条新思路。
党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党务公开坚持“三有四化”。即:有机构、有方案、有阵地;公开内容真实化、公开时间经常化、公开形式规划化、公开程序民主化。
一、有组织领导,有规章落实。石油重庆公共事务管理站中心及所辖各基层党委,从2007年就开始推行党务公开,成立了党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办公室,制定了规章《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公开内容及程序。从此党务公开便逐步成为党建工作一项长期制度,也具有各自特色,并深受广大群众的赞扬,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二、公开内容,突出党建特色。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应坚持四项原则。第一,社会公开原则。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党务信息,向社会公开。如:党组织设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结对帮扶对象和领导接待日等。第二,内部公开原则。属于党组织内部事项的,以适当方式在党组织内部公开。如: 领导班子及成员廉政情况;下级党组织接受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审批情况;党费收缴管理情况;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岗位补贴经费及发放情况;党员活动经费情况;职工疗养等。第三,特定公开原则。只涉及特定群众利益的,向特定对象公开如: 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第四,不予公开原则。属于党和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不予公开。既防止对外公开的事项没有及时公开,又避免片面追求公开度而将党内事物普遍公开,造成不良后果。
三、规范公开信息,拓宽民主渠道。科学规范公开信息,公开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领导班子履行情况、党风廉政情况等等。对不能通过文字表述的内容以流程图形式公开,对群众热点、难点实行全程公开透明,即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又较好地体现党务公开信息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创新公开方式,强化公开载体。一是固定式公开。利用公开平台,以党务公开为主要载体,并通过召开会议、信息简报,网络向党员群众公开党务信息。二是定期式公开。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建立党员示范岗服务窗口,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为党员群众咨询政策、释疑解难、表达意见、建言献策、办理事项提供平台,促进党群干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三是点题式公开。设置“回音壁”方式,收集党员群众需要了解的党务情况及意见建议,在一定期限内予以解答公开或反馈。这样虽然多一项公开,但少一项非议。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
五、公开程序,强化监督。做到“三要”:一要提出内容。每次公开的具体内容由相关职能部门或责任人提出,并对所提供的内容的真实性审核确定。二要公开及时。对已经审核实施的内容要及时公开,不能拖延遮掩。三要处理反馈。通过开通举报电话、意见箱、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收集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处理整改,及时沟通反馈。
党务公开给党建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第一,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更突出。实践证明,党务公开工作不仅调动了党员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党员工作责任心,激发了党员争当模范的自觉性,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近几年来,申请入党,逐年增多。第二,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更强化。开展党支部书记工作述职是健全党内民主监督制度,推动党务公开工作的一项创新工作。从2007年开始,党支部每年开展一次党支部书记述职工作,一方面使党支部书记将开展支部工作的方法和效果与党员深入交流,有利于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展示了支部书记的能力水平。第三,党群关系更密切。虚心听取干部群众对党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务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公共事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