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1-08-03杨珍旭姜大钧纪琳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危险性等位基因多态性

杨珍旭 姜大钧 刘 琨 李 全 纪琳琳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亦逐年增加。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采用PCR基因扩增技术研究基因,为分析冠心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可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27例,男75例,女52例,年龄(61.79±8.68)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对照组:选择汉族健康查体者110 例,其中男66例,女44例,年龄37~86岁,平均(63.52±7.92)岁,和冠心病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详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排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本研究人群个体之间无血缘关系。

1.2 实验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

1.3 统计学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所有资料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见表1、2。

表1 ACE基因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表1为ACE基因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表2 ACE基因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关系

经计算ACE基因型在各组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Ⅱ相比,ID,DD的OR随D等位基因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并且与含Ⅰ等位基因的基因型相比,DD基因型与冠心病的病因关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DD基因型与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关(P<0.05)。DD基因型的OR值为2.06。即表明具有DD基因型比具有Ⅱ基因型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06倍。

3 讨 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调节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血压,维持血管张力等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CE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灭活缓激肽,调节血管张力。血管紧张素Ⅱ有很强的缩血管作用,且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肥厚,加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抑制纤溶活性,使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内滞留、氧化及被巨噬细胞吞噬,促进血栓形成;而缓激肽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舒张因子,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此ACE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很重要。

关于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1992年,Cambien等人[1]首先做了报道。他们对61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和73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ACE基因多态性检测,发现DD基因型频率在心肌梗塞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1993年,Tiret[2]观察了亲代有严重MI者的子代ACE基因多态性情况,发现子代DD基因型发生率增高,进一步证实了ACE基因型的遗传变异可能与MI的危险性相关。但也不少研究持相反意见,在他们的研究中,并未发现ACE基因多态性增加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的危险性,认为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无关[3]。本研究中,具有DD基因型比具有Ⅱ基因型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06倍,这与国内陈健等人的研究相似[4]。但由于本研究例数太少,结论仍有待于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

[1]Cambien F,Poirier O,Lecerf K,et al.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gene for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s a potent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J].Nature,1992,359(6396):641-649.

[2]Triet L,Kee F,Poirier O,et al.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 associated with parental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Lancet,1993,341(8851):991.

[3]Lindainter D,Pfetter MA,Kreutz R,et al.A prospective valuation of an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risk of ischemic heart cliseuie[J].N Engl J Med,1995,332(11):706-711.

[4]陈健,张金枝,程龙献,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及机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7(6):254-256.

猜你喜欢

危险性等位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亲子鉴定中Penta E稀有等位基因28的确认1例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广东汉族人群Penta D基因座off-ladder稀有等位基因分析
贵州汉族人群23个STR基因座的OL等位基因研究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