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义奇人周玉成

2011-08-03余新龙

对联 2011年3期
关键词:玉成周庄周家

●余新龙

明初,楚天中部有一周庄,庄中的周应麟因仁孝忠善曾入朝做过官。朝廷上下颇为敬重,他告老时,朝廷给他一笔丰厚的赏赐。他用这笔钱购置大量房产田地,但不准子孙享受。他把这些田充作“义田”,房子叫“济困房”,以较高的工钱专雇长工短工耕种照看与管理。田地每年的收获物能储藏的储存入“义仓义库”,不能贮藏的换成银元与铜钱纳入“慈斛慈斗”中,将这钱物用来周济穷困与老弱孤残;用于旱、涝、虫灾的救助,还用作调解地方矛盾纠纷之需。周家人靠自己原来的祖业田自劳自食,谁也不能贪图享受,且子子孙孙都必须遵循祖训。他儿子周玉成真有乃父之风,他更加仁善忠孝,方圆百里称他周孟嘗,时人赞他一联:

垄园设“义田”,万石珠玑留义赈,万人称颂;

租课纳“慈斗”,千斛璧玉作慈捐,千里讴歌。

有一年,一个多月的连续阴雨使各地受灾。周庄上片的大黄村小杨村地势很高,下片相邻的周庄坨螺垸各有几千亩耕地,地势相对很低。这两村庄为挡上片渍水,分别筑有高大的土石坝。假如挖开大坝,上片两村绝对丰收,而周庄是一大庄,近半数的田属低洼地将变成小湖泊,坨螺垸也将是一片汪洋。此时此刻,情况十分危急,上片两村的男女老少一齐上阵要挖掉两处大坝。周庄坨螺垸的男女老少也一齐上阵竭力护坝,互相都带有铁锹和梭镖、短刀。双方的矛盾犹如箭矢在弦一触即发,这真是:

三村四处起波澜,势危同水火;

百户千家生肘腋,情急若烽烟。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若无有威望很高的人赶快调解,将发生一场死伤惨重的残酷战争。周玉成火速召集各村头面人物及本庄大部分在情在理的庄户,由他果断决定:允许上片两村挖改口,但不动坨螺垸大坝,在周庄大坝旁挖一条二三十丈长的导流明渠(不宽大的但比较长的排水沟)直通周庄低洼地让它受水,周庄其他家淹多少庄稼,将来就到玉成的高田里割多少庄稼,这就可避免一场武斗。为了抢时间,他还动员周姓人也帮忙挖渠。当时周庄有人觉得玉成是拧着胳膊向外扭,有的长辈还骂他是蠢猪,另一人还气愤地写了纸条丢给玉成,这是一副质问对联:

行仁可以,仗义应该,何必将生来替死?

乐善当然,好施也罢,焉能剜肉去补疮?

此时此刻,周玉成无法仔细解释,他情急智生,立即口占一联,来了个反问代答:

祸殃来至,见灾不减灾,法律纲常何有理?

厄难降临,能救而非救,人情道德岂无亏?

他这舍生取义的语言行动,很快被大多数人理解与佩服。接着他对大家剖析利害:若让这场战争爆发,那将增加多少孤魂野鬼?那我们岂不是犯下大罪吗?他问得大家无言以对,心服口服。随之周玉成一呼百应,挖导流明渠的工地上灯笼火把,四个村庄协同作战,只一夜一天全部挖通了,第二天晚上,周庄低洼地成了一片汪洋,上片两村全部解除了涝灾。坨螺垸因没受上片渍水的叠加之苦,也解除了威胁,他们的大部分田地也成为保收田,这样做的结果是:

四村五处高低地,渍水滔滔,上流下接循常理;

一渠两畻生死墙,乡情暖暖,善解义通遵矩规。

这一来各村人都醒悟了,真正遭受巨大损失的是周玉成,他为了调和矛盾自己作了最大牺牲。各村的人立即产生共识——此恩必报。为了长远利益,他们四处走访勘察,发现周庄低洼地东北方经一段荒地约三里多远,可开挖一条排涝大渠,能直通一个大湖,这湖又直通汉江,若大家协作,上下三村一垸两万多亩良田都能旱涝保收。意见统一后,当年冬次年春,几个村共同挖了近两个月时间,这条排涝大渠彻底开通了。竣工那天已是次年正月底,大家都到周庄广场开竣工大会,为感谢周庄人舍己救人的义举,尤其感谢周玉成为调节纷争而毅然做出的自我牺牲。大家合伙给玉成家送了一块金字牌匾,匾上书写:

仁和桑梓;

义感天人。

当时的情况正是:

水笑山欢,鼓响锣鸣褒善义;

莺歌燕舞,龙腾虎跃颂和谐。

从此,周玉成成了令世人的敬慕的善义奇人,连整个周庄也成为仁善之庄。

又有一年,从京山一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家逃出两个长工,他们拖儿带女,走投无路,听说周庄多重善义,尤其周玉成最肯扶贫济困,于是投奔了来。玉成经了解知他们不是诈骗,确实已到走投无路地步,玉成按他们人口多少分别给了几亩“义田”几间草房,让其自耕自食,开始一两年连耕牛农具也由玉成提供,不收他们半文铜钱,像这样类似情形也出现过多次,有人道周家人是:

逢贫即助释迦面;

遇难则帮菩萨心。

外地有些穷人找周玉成商量,要租种几亩课田,愿意按例纳租。玉成一想,干脆宣布,若有如下情况,租课完全不交:一是水旱虫涝不交;二是因子女、老人有婚丧嫁娶的大事者不交;三是家大口阔生活实难维持者不交。他的“三不交”给了穷人很大的实惠。其他的人只按“二八交”甚至“一九交”(即出租者只得一至二成,耕种者可得八至九成)。这比阎王财主们的“四六开”、“对半开”甚至“倒三七”真是相差悬殊。更重要的是,收进来的租课,周玉成都分别储存在“义仓”“义库”中或纳入“慈斛”“慈斗”中,周家人不享受一星半点,这成了周家的祖训家规,因此有人赞曰:

祖行善,后积德,芳名永续;

父施仁,子伸义,美誉连绵。

戊午年,长江流域普发大水,那时的真实情景惨不忍睹:

湖广难民如蚂蚁,儿啼子哭;

荆襄洪水似汪洋,浪滚波翻。

大水过后,到处都有冻尸饿殍,谁能顾及赈济救灾?只有周玉成做了两件令人感激涕零的义举。一是请人购买芦蓆收尸埋葬;二是将义仓中粮食拿出来舍“饥粥”救活逃难的幸存者,本地庄村一视同仁。这真是:

救穷救苦,不管中青老少;

除害除灾,岂分南北东西。

同年鄂西北竹溪、竹山一带先涝后旱,颗粒无收。竹山一位名叫尹纪恩的男子携妻黄玉娥逃到周庄时,已是三天水米未进,人瘦的皮包骨,仅是一息尚存。他们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年纪轻轻却到了走投无路,不得已想劳燕分飞,又难舍难分,正是欲哭无泪。周玉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把这夫妻二人接到家里,先让他们一日三餐吃饱喝足,想救他们渡活性命养足精神后,再给几亩田让他们自劳自食,谁知他们不会种地,倒是都会做竹篾活。周庄没有竹子,玉成干脆从慈斛中拿出一些银子让他们去买竹子,还给了他们四间房子住宿兼做竹活。当时周庄有人赞题一联:

视难民为弟兄,胜过嫡亲昆仲;

待异姓作朋友,远超至上圣神。

题联者还为尹氏夫妇特撰一联:

三朝不进一颗糁,气微力竭似枯柴,危乎险也;

一日饱尝三顿羹,膀阔腰圆如石磙,雄矣壮哉。

当接到玉成给他们的银子时,尹氏夫妇千恩万谢,一时间泪如雨飞,跪在地上只顾磕头不肯起来。一月后,他夫妻编织一批筲箕、箩筐、团窝、晒簟等竹器作样品开张展销,他夫妻果然手艺精良,竹器做的十分精巧漂亮,招来了远近顾客。不久他家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他为了报恩,也学恩公周玉成仗义施舍,每年拿出相当一部分钱作慈善资金。他与恩公志同道合,协同行善布施。这一来感动了全周庄老老少少,只要是正常年景,所有周庄人每年多多少少都捐点钱物以充作慈善费用。又有人褒颂一联:

周家仗义义生义;

尹氏报恩恩造恩。

(433000湖北省仙桃市宏达路仙洪公路管理段宿舍二单元五楼)

猜你喜欢

玉成周庄周家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一担银圆示忠诚
杵坨
怪丐
周家生
落日之下的画卷
周家生
可圈可点
羊毛里擀出的岁月味道
三道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