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

2011-08-02陈升东于苏文赵建法郑秀琴蒋建波张伟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8期
关键词:汀组帕罗西抗抑郁

陈升东 于苏文 赵建法 郑秀琴 蒋建波 张伟浩

(第二军医大学精神卫生学院解放军102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3)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于1985年始就用于临床,由于它对抑郁障碍及帕金森病(PD)等许多神经精神科疾病有肯定的疗效,现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抑郁障碍是PD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非运动性症状,经常要合用抗抑郁药治疗,但这会使抗PD药物配伍受限、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且大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从而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1〕。许多研究表明,不管是高频还是低频rTMS均对抑郁障碍有明显的疗效〔2〕,且安全可靠〔3〕。高频rTMS是否对PD伴抑郁的患者的疗效目前国内尚无研究报道,故本研究进一步评估高频rTMS对于PD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改善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49例PD患者均来自本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神经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PD伴抑障碍的诊断;②经左旋多巴或联合应用其他的抗PD药物(不加任何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改善;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13;④近半年未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⑤改良的Hoehn-Yahr等级评分为1.5~4分;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帕金森综合征(包括外伤性、肿瘤性、药源性、中毒性、血管性及脑积水等)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②之前有过自杀倾向(HAM-D第三项评分≥3分);③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内置物者;④系统性疾病失代偿期患者;⑤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所致抑郁。本研究共纳入了PD伴抑郁患者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45~76岁,平均(59.56±7.89)岁,平均病程(5.65±2.92)年,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加用经典抗抑郁药帕罗西汀20 mg/d)24例,rTMS组(高频rTMS)25例。2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基线值时PD严重程度及抑郁的严重程度基本相同(P>0.05)。2组患者各量表基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帕罗西汀组在原有抗PD药物基础上加用经典抗抑郁药帕罗西汀20 mg/d;rTMS组行原有抗PD药物治疗的同时予5 Hz高频rTMS刺激入选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磁场强度为110%静息阈值,每序列20次脉冲,每天80个序列,序列间隔10 s,每周2次,共8 w。分别于第2,4及8周末评价其疗效,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负责评估的人员2名,接受相应专业训练。

1.3 疗效评价 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统一PD评分量表第Ⅱ部分(UPDRSⅡ)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和第Ⅲ部分(UPDRSⅢ)的运动检查总评分。评估相对于基线评分的变化情况。安全性及耐受性评估包括记录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在基线时及完成试验时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PD患者HAM-D量表评分值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的各时间点HAM-D总分均值与基线值相比均有下降,第4周末、第8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MS和帕罗西汀均可改善PD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善程度在逐渐增加,而rTMS组与帕罗西汀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说明rTMS和帕罗西汀具有相似的抗抑郁作用。见表2。

2.2 两组患者UPDRSⅡ评分的变化情况 rTMS组第2、4和8周UPDRSⅡ评分均值与基线值相比均下降,第8周时差异显著(P<0.05),而帕罗西汀组无明显改变。与帕罗西汀组相比,rTMS组显示出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见表3。

2.3 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变化情况 rTMS组第2和4周UPDRSⅢ评分均值较基线值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8周末与基线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帕罗西汀组无明显改变。与帕罗西汀组相比,提示rTMS具有改善运动症状的作用(P<0.05)。见表4。

表1 各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表2 各组患者HAM-D评分变化(±s)

表2 各组患者HAM-D评分变化(±s)

与同一组0周比较:1)P<0.05

组别(n) 0周 第2周 第4周 第8周帕罗西汀组(24)21.54±4.56 17.41±6.28 15.90±5.901)14.95±5.131)rTMS组(25) 21.01±5.06 16.01±5.10 15.63±4.821)15.02±4.621)

表3 各组患者UPDRS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s)

表3 各组患者UPDRS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s)

与同一组0周比较:1)P<0.05;与同一时间点帕罗西汀组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 0周 第2周 第4周 第8周帕罗西汀组 13.99±5.63 13.66±6.82 14.53±5.65 14.03±7.14 rTMS组 13.66±5.67 13.01±5.12 12.75±4.81 11.08±3.631)2)

表4 各组患者UPDRSⅢ运动检查总评分变化(±s)

表4 各组患者UPDRSⅢ运动检查总评分变化(±s)

组别(n) 0周 第2周 第4周 第8周帕罗西汀组(24)24.11±4.71 24.07±4.08 23.09±3.42 23.01±4.42 rTMS组(25) 24.23±5.02 23.95±5.68 22.78±4.25 20.11±4.791)2)

2.4 安全性及耐受性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rTMS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发生在刺激强度较高时,调整刺激强度后症状自然消失,没有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而退出试验的患者。

3 讨论

抑郁是PD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非运动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可发生在PD病程的任何阶段,部分PD患者甚至在运动症状发生之前就可出现抑郁。PD抑郁的发生时间常呈双峰,最高峰常发生于疾病的早期或晚期,会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认知功能以及增加家属的负担。目前,治疗PD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但左旋多巴对伴抑郁症状者无效,常需合用抗抑郁剂,但抗抑郁药物与抗PD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使抗PD药物配伍受限而带来更多的问题,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既往对PD伴抑郁患者常合用经典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4〕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但除抗抑郁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外,也可能会加重PD的其他症状。许多患者也不愿接受加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导致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少量临床数据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抗抑郁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普拉克索。但较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提示普拉克索可出现发作性睡眠、强迫行为和病理性赌博以及诱发精神病性症状等严重副作用〔5〕,另外普拉克索价格昂贵,从而加重了PD患者的经济负担。

经颅磁刺激(TMS)方法是近来用于神经精神康复治疗的一种无创性技术。到目前为止,TMS已由初期的单脉冲磁刺激(sTMS)发展到现在的成对脉冲磁刺激(pTM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rTMS对抑郁症以及对PD的疗效是一个研究热点。rTMS可调节运动皮层的兴奋性〔6〕,从而不仅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其可以改善PD患者的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rTMS的抗抑郁强度可与氟西汀相当〔7〕。近来 Fitzgerald〔2〕等研究表明,不管是低频还是高频rTMS对抑郁症都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基本相当。本试验应用高频rTMS对PD伴抑郁的患者治疗研究发现,rTMS组在降低HAM-D评分方面与帕罗西汀相当,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rTMS和帕罗西汀均可改善PD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善程度在逐渐增加,与先前的临床研究一致,再次证明了rTMS可改善PD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本研究提示rTMS可能在治疗后2~4 w时开始发挥了比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治疗4周末UPDRSII和UPDRSⅢ评分与帕罗西汀组无差异;提示rTMS抗抑郁作用起始阶段不是通过改善运动症状而实现的;治疗4~8 w时其抗抑郁作用强度与帕罗西汀相当。证明rTMS改善抑郁的作用的同时运动症状也得到改善。

关于rTMS治疗PD伴抑郁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Fregni等〔8〕的一项研究认为PD伴抑郁患者与额叶边缘系统功能失调有关,且rTMS和氟西汀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调节机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该研究纳入26例PD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rTMS和安慰剂治疗,另一组行假刺激和氟西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 w,治疗后8 w行脑SPECT检测,治疗前发现患者左额叶皮质、扣带回后部,左岛叶以及右顶叶皮层的脑血流量(rCBF)降低,治疗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均改善,且患者扣带回后部rCBF增加而右额中回rCBF降低,但是rTMS组前额叶皮质灌注量增加,而氟西汀组枕叶皮质灌注增加。提示rTMS的抗抑郁机制与氟西汀不完全相同。大脑皮质参与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正性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因此rTMS可能是通过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改善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通过额叶-扣带回-皮质下核团神经回路激活扣带回、壳核、海马和丘脑,通过胼胝体激活对侧相应区域,增强纹状体和中脑边缘系统区域的多巴胺释放,提高患者血清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最近有研究表明〔9〕,rTMS对P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不依赖于rTMS运动及认知的改善。对PD行rTMS治疗虽然可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状况,抑郁症状及运动症状,但抑郁症状的改善与运动改善并无相关性。由此,我们认为rTMS的抗抑郁的机制是独特的,与经典抗抑郁药物抗并不相同。

在安全性上,Boylan等〔10〕采用10 Hz的高频刺激对PD患者非但没有产生明显的治疗作用,甚至引起了某些不良后果。而Benninger等〔11〕报道,在调整刺激强度及间隔时间,50 Hz rTMS治疗PD患者也是相对安全的。本研究中个别患者在刺激强度高时会出现一过性的头痛,调整治疗强度后即好转。rTMS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无因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退出的患者。因此我们认为,在及观察和调整刺激强度的前提下,高频rTMS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本研究提示对PD伴抑郁患者,rTMS可避免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抗抑郁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1 Kalbe E,Calabrese P,Kohn N,et al.Screening for cognitive defici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the Parkinson neuropsychometric dementia assessment(PANDA)instrument〔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8;14:(1):93-101.

2 Fitzgerald PB,Hoy K,Daskalakis ZJ,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low-and high-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J〕.Depress Anxiety,2009;26(3):229-34.

3 Epstein CM,Evatt ML,Funk A,et al.An open stud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Clin Neurophysiol,2007;118(10):2189-94.

4 Weintraub D,Comella CL,Horn S.Parkinson's disease-Part 3:neuropsychiatrjc symptoms〔J〕.Am J Manag Care,2008;14(2 Supp1):S59-69.

5 Aiken CB.Pramipexole in psychiat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lin Psychiatry,2007;68(8):1230-6.

6 Elahi B,Elahi B,Chen R.Effect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1ation on Parkinson motor function-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Mov Disord,2009;24(3):357-63.

7 Fregni F,Santos CM,Myczkowski ML,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as effective as flu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8):1171-4.

8 Fregni F,Ono CR,Santos F,et al.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with rTMS and fluoxetine on brain perfusion in PD〔J〕.Neurology,2006;66(11):1629-37.

9 del Olmo MF,Bello O,Cudeiro J.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ver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in Parkinson's disease〔J〕.Clin Neurophysiol,2007;118(1):131-9.

10 Boylan LS,Pulhnan SI,Lisanby SH,et al.Repetitive transe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o SMA worsens complex movements in Parkinson's disease〔J〕.Clin Neurophysiol,2001;112(2):259-64.

11 Benninger DH,Lomarev M,Wassel Tnann EM,et al.Safety study of 50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Clin Neurophysiol,2009;120(4):809-15.

猜你喜欢

汀组帕罗西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