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电热灸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观察
2011-07-30史榕荇
杨 玲,罗 敏,李 辉,史榕荇
(1.解放军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北京100034;2.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指患者耳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但其体外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耳鸣表现多样,常见描述有蝉鸣声、汽笛声、刮风声、电机声、嘶嘶声、铃声等。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扰人不安,工作和生活皆受影响。其产生机制复杂,本文仅就因颈椎急慢性损伤所致的颈源性耳鸣进行讨论[1]。
在以往的治疗中颈源性耳鸣常被归为神经性耳鸣范畴内,未能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疗效欠佳。近年来颈源性耳鸣作为耳鸣中的一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电热灸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2008年~2010年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针灸治疗组(对照组)、电针配合电热灸法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30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为一侧或双侧的不同程度耳鸣,伴或不伴听力下降,可伴有耳堵塞感,经耳鼻喉科检查示由耳鼓膜无器质性改变、内耳结构未见异常,电测听结果显示“神经性耳鸣”,颈部 X线结果提示颈椎骨质增生。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电热灸法治疗。取穴:主穴为耳门、听宫、听会、风池、完骨、翳风、颈夹脊穴;辨证取穴:中渚、外关、阿是穴等穴。操作方法:用0.35 mm×40 mm华成针灸针,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其中听宫、听会、风池、完骨、翳风、颈夹脊穴加电针,英迪电针仪KWD-801Ⅰ型,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于风池、完骨、翳风、颈夹脊穴行电热灸法(祥和多功能艾灸仪DAJ-8型),留针30 min后起针。隔日1次,共15次,1个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针刺入穴,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起针,其间每10 min行针1次。隔日1次,共15次,1个月为一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听力正常,无耳内鸣响;显效:耳鸣明显消失或仅安静环境下才能闻及,惊吓或疲劳等因素可诱发;有效:自觉耳鸣响声变低;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结果
结果应用 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检验分析,P<0.05具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电针配合电热灸法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针灸疗法的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因颈椎急慢性损伤所致的耳鸣,即颈源性耳鸣,属临床常见病,患者人数众多。以往的治疗中常将其归入神经性耳鸣范畴,忽略了其颈椎病的致病基础,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诊漏诊,影响了临床疗效,甚至贻误治疗时机。
关于颈源性耳鸣研究的普遍观点认为,异常增生的颈椎对颈部软组织造成异常牵拉,影响颈部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迷路动脉血管反射性痉挛,导致内耳血液循环不足,供血障碍,内耳缺血缺氧,变性坏死,影响内耳功能,引起耳鸣耳聋[2]。
本研究应用电针结合电热灸法,意在解除颈部软组织粘连挛缩等病理改变,解除颈部异常高应力,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恢复肌肉弹性,调整脊柱异常结构及肌肉的内外环境,促进、恢复颈部血液循环,恢复椎动脉对内耳的供血,改善内耳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达到修复内耳微结构,改善内耳功能的目的,使耳鸣减轻和消失。电流的持续刺激及电热灸的温热效应对颈部病变针对性强,而且结合对耳部局部的直接刺激,使热感传至耳中,有助于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及微环境,达气至病所之效,增强了针灸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保持更加持久。此方法从病变根本入手,针对性强,能迅速收效,缓解症状,达到长期而稳定的疗效,其操作安全,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疗效持久稳定,易于为患者接受,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值得强调的是,治疗后患者仍应长期坚持采用针对颈部的锻炼,如颈部保健操等,或配合以针对颈部的放松性按摩,这对巩固治疗效果、减少耳鸣复发具有长远而积极的意义,这一点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8
[2]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