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宽尾凤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1-07-30周善森周红敏刘国龙陈杏林

浙江林业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凤蝶背板成虫

周善森,刘 伟,周红敏,刘国龙,陈杏林

(1.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龙泉 323700;2.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浙江 龙泉 323700;3. 浙江省龙泉市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浙江 龙泉 323700)

宽尾凤蝶(Agehana elwesi)属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科(Papilionidae)宽尾凤蝶属(Agehana)[1~2]。中国宽尾凤蝶是中国特有的两个蝶种之一,2000年,中国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颁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列为国家保护种,主要分布于北京、陕西、四川、江西、浙江、安徽、湖南、福建、贵州、广东、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3~5]。另一个台湾宽尾凤蝶(Agehana maraho)只分布于台湾[6]。宽尾凤蝶的特点是后翅尾突特别宽阔,在尾突内分布有两条翅脉(第3脉及第4脉),因而与别的凤蝶明显不同。

为了促进和加强对中国宽尾凤蝶繁衍和发展的保护,拯救珍稀濒危的蝶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对中国宽尾凤蝶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各虫期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以利于保育工作的开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野外调查

调查地点:浙江龙泉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昴山风景区、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海拔500 ~ 1929 m。

生境选择:山谷、路边、田野、山脊和山顶,以寄主植物为中心考察栖息环境分布和虫口密度。

调查时间:2009-2010年每年3月上旬至当年的12月底。

1.2 室内饲养

1.2.1 卵的孵化 将刚产到叶面上的卵采回后置于直径15cm的培养器皿进行室内饲养,共8只培养皿,每皿置卵3枚。结合野外卵进行对比观察孵化期的生物学特性,每天记载3次,8:00、13:00、22:00各1次。

1.2.2 幼虫饲养 把同一天孵化的幼虫放进养虫皿内(20 cm×38 cm,特制的有机玻璃器皿),尽量使养虫皿的环境与野外生境相近,养虫皿内放置广口瓶一个,装满水插上寄主植物,器皿盖上有两排小孔用于通气,分龄期饲养,编号记载各龄期生物学特性。

1.2.3 蛹饲养 将同一天化的蛹做标记,放在同一个养虫皿内,观察蛹的羽化过程并记录。

1.2.4 成虫饲养 将羽化的成虫放进养虫室里,虫室里为3 m×3 m×4 m的四面砖墙,上面盖上网,透光、透雨、透风。观察记录交尾、产卵情况。

2 结果分析

2.1 形态特征(图1)

2.1.1 成虫 雄蝶体长 38.5 ~ 58.9 mm,翅展 90.2 ~ 132.8 mm;雌蝶体长 40.2 ~ 61.3 mm,翅展 106.5 ~ 151.3 mm;头黑色;触角球杆状,黑色;复眼大、浅褐色;体翅黑色;胸部密披黑色绒毛;前翅近三角形狭长外缘呈深黑色宽带,后翅狭三角形,外缘内凹,自前缘部至中室区呈褐色,其余部分深黑色,后翅外缘波浪状在第2至第8翅室外缘区有血红色新日形斑纹并有白色眉线,臂角有一血红色环斑;尾突宽阔,长达18.8 ~ 26.3 mm,宽13.2~ 15.2 mm,第3、第4翅脉伸达,后缘具黑色长缘毛。

2.1.2 卵 卵圆球形,直径1.8 ~ 2.0 mm,表面光滑,初产时叶绿色,以后逐渐变成黄绿色、褐黄色,孵化前变成黑色。

图1 宽尾凤蝶的各期形态Figure 1 Morphology of Agehana elwesi

2.1.3 幼虫 5个龄期,各龄幼虫体长、头宽见表1。

2.1.3.1 一龄幼虫 头黑色,体黄褐色,随时间的变化体色加深,第3至第5腹节及第9至第11腹节背板呈灰白色,每节背板两侧具4根刺状突,排列4个纵行,前胸、中胸和第10腹节背板的1对刺状突较长。臭丫腺橙红色。

2.1.3.2 二龄幼虫 体色灰黑、淡黄和灰白色相间,前胸背板和腹部两侧呈黑褐色,第7至第9腹节背板、侧板乳白色,第10、第11腹节短小,下弯,黑色,鸟粪状,刺状突退化,无明显突起。仅在前胸、中胸和腹部第10节背板有刺痕。

表1 各龄幼虫体长和头宽Table 1 Length and width of each instar larvae

2.1.3.3 三龄幼虫 胸部背板和腹部背板两侧的黑斑处出现丝带状的白色斑纹,刺状突消失,仅前胸背板有刺痕。

2.1.3.4 四龄幼虫 体色黑白分明,头部回缩,胸部缩起,背板向上突起,侧板明显向两侧突出,前胸背中部具暗黑色大斑,中、后胸背板有一对模糊眼状斑,无刺痕。

2.1.3.5 五龄幼虫 体绿色,头缩小,前胸背板黑色,与中后胸分界明显,后胸背面中线两侧有一对明显眼状斑,斑块中央黑色深外缘浅,斑内具兰紫色短纹,中后胸体节愈合紧密,背板扩张呈三角形,胸腹部交界处明显向上隆起,孤形,腹部第 1、第2节腹节背面有两个相连接的倒双峯状黑色斑,第4至第7腹节背板侧面具有相连的棕褐色不规则的斑块,并镶嵌黑边,第10腹节背面棕褐色,气门线以下棕褐色,腹部腹面和腹足棕黄色,趾钩3序中带,气门长椭圆形,浅褐色,臭丫腺乳黄色。

2.1.4 蛹

2.1.4.1 预蛹 静伏不动,各腹节逐渐缩短,虫体显著缩短,体色呈褐色,体形短棒状。

2.1.4.2 蛹 缢蛹,体形粗壮,纺缍形,体表粗糙,褐色,长35 ~ 51 mm,宽8 ~ 11 mm,吐丝作尾垫,以暗黑色丝带环绕胸腹交界处,呈45°角悬挂在树枝上,头部前端两侧和上下侧向前突出,胸部背板有灰白色“凸”字形斑纹,与腹部背板灰白色斑纹相连接,腹部第4至第7腹节具铜绿色斑点,中胸背板呈棱形角状突起,后胸和腹部背板第1至第6节各具一对小瘤突,腹部分节明显;翅芽和喙伸达第4腹节中部,前足明显可见腹部未端尖削。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生活史 中国宽尾凤蝶1年发生2代,也有个别1年发生1代[7],以蛹悬挂,在寄主的下部枝条或附近的灌木、草丛和石缝处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陆续羽化。5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中旬孵出第1代幼虫,一直延续至7月上旬。6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7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一直延续至8月下旬,直至9月上旬还可见到成虫。7月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直至9月下旬可见到初孵幼虫。8月下旬第2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各代虫态历期为:第1代,卵的孵化期9 ~ 13 d,幼虫期34~ 48 d,蛹期13 ~ 18 d,成虫期18 ~ 30 d;第2代,卵的孵化期6 ~ 10 d,越冬蛹期 205 ~ 260 d,其他虫态与第一代相近,其生活史及各世代历期表2。

表2 宽尾凤蝶生活史Table 2 Life history of Agehana elwesi

2.2.2 生活习性

2.2.2.1 成虫 成虫多于白天中午羽化。羽化前蛹有抖动的预兆,在羽化时蛹壳沿触角线裂开,并有响声,刚羽化时成虫停息在蛹壳附近,30 min左右,体液风干翅平展伸开,随后成虫往上爬一段距离,静伏不动1 ~ 2 h,然后开始飞翔活动。成虫在展翅过程中常排泄出淡黄和白色混浊液。起初飞翔能力较弱,经1 ~ 2 d吮吸花蜜补充营养,飞翔能力增强,即行求偶。8:30-9:00成虫开始密集于山顶(海拔700 ~ 1929 m)或空旷地带,而后数量不断增加,此段时间极其敏捷兴奋,成群的蝶类相互追逐,并时常在树枝、花梢上停息,当别的蝴蝶飞来时瞬间起飞直追。如果采集到一只雌宽尾凤蝶后握在手里,其它宽尾凤蝶就会纷纷追赶而来,在身边飞舞盘旋,这表明雌蝶虫体会散发出一种引诱雄蝶求偶的雌性激素,引雄蝶追逐而至,此时是捕捉成虫的最好时机。随着气温的上升,11:00后蝶群散去,求偶活动可延续到15:00,交尾后雌虫在寄主植物树冠上空往返飞行,寻找适合产卵的叶面。每雌虫产卵量为9 ~ 32粒。

2.2.2.2 卵 卵散产于寄主植物嫩叶正面的主脉附近,每叶多为1粒,稀为2 ~ 3粒。卵的孵化期为6 ~ 13 d,孵化前卵壳透明可看见里面幼体晃动,顶破卵壳。

2.2.2.3 幼虫 初孵幼虫用头顶破卵壳,并蚕食破口处卵壳,经20 ~ 30 min后爬出卵壳,继续取食卵壳。而后经4 ~ 5 h的静止歇息开始取食寄主的叶片,从叶缘开始取食,1 ~ 2龄幼虫食量少,取食3 ~ 4片成熟的嫩叶,叶片取食后留下的食痕大小不一;3龄幼虫食量开始增加,取食叶片的面积增大,缺口增大,取食5片成熟的叶片;4 ~ 5龄幼虫食量显著增加,取食7 ~ 8片成熟的叶片,体长,体重增加较快,常食尽叶片的中部,甚至全叶1/3 ~ 2/3,再转到新的叶片上取食。

幼虫脱皮前要停止取食1 d,脱皮多在中午和傍晚,脱皮后有先取食蜕的习性,而后才开始取食叶片。幼虫昼夜取食,白天少活动,休息时常至完整未取食过的叶片正面近叶脉处吐丝于叶面静伏不动,头紧缩于前胸下方,腹部收宿,这时身体前部呈三角形上举,后部紧贴于叶面。受惊时翻出臭丫腺。

2.2.2.4 蛹 老熟幼虫停食后下爬寻找合适的化蛹场所,头尾以黑丝固定,腹部第1、第2节上挂黑丝,虫体悬挂,静止不动,而后身体慢慢收缩,排出大量体液,虫体形成弧形,时常抖动,经2 ~ 3 d脱皮化蛹,蛹以臂棘作固定,裸挂在寄主周边的树枝、叶背面或石缝等处。

2.3 生态学特性

宽尾凤蝶是一种珍稀蝶种,多分布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密林,在龙泉地区只在海拔500 m以上地带有分布,由于其食性比较单一,除取食木兰科的一些种类外还有樟科的檫树,所以其分布与寄主的分布相关,卵的孵化与环境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越冬代成虫5月产卵,月平均气温15.6℃,卵期10 ~ 13 d;第2代成虫7-8月产卵,月平均气温21.3℃,卵期6 ~ 8 d,9月产的卵孵化率很低,幼虫多数不能发育成熟,幼虫在气温低的阴雨天不取食。因越冬各代幼虫发育不良死亡率高,越冬蛹又要经受低温、冰冻、雨雪等恶劣环境的影响,故第 1代虫口密度低,第2代虫口密度明显增大。受到越冬的影响,宽尾凤蝶种群的数量总是有限而稀少,鸟类、捕食昆虫、寄生蜂等天敌的侵害以及人为对寄主的采伐、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有作为虫害的防治,这些更加严重的影响了宽尾凤蝶野生种群的生存。

3 讨论

(1)宽尾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蝴蝶种类,该属全世界仅有中国宽尾凤蝶和台湾宽尾凤蝶2个种,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蝴蝶王国”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宽尾凤蝶被列为国家保护蝶种[8]。应加强对其自然栖息环境的保护,以有利于宽尾凤蝶的繁育和发展,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宽尾凤蝶生存力的持续性,以及对蝶类的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2)蝴蝶这个大自然最娇艳的生灵不仅给人们带来愉悦和美妙的享受,也给旅游业和科普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近年来,建立蝴蝶馆、蝴蝶园风靡全球。宽尾凤蝶体型大,色彩鲜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对蝶类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宽尾凤蝶幼虫取食木兰科树种的叶片,过去被视为害虫进行防治,这与蝶类保护构成矛盾,一边是保护,一边要防治,其解决的办法就是作为资源昆虫,进行人工饲养,进一步开发利用[9]。

[1]周尧. 中国蝶类志:修订版[M]. 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9.

[2]武春生.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二十五卷:鳞翅目:凤蝶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李密,周红春,谭济才,等.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资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4):412-414..

[4]黄邦侃. 福建昆虫志:第四卷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刘文萍. 重庆市蝶类调查报告(Ⅰ)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眼蝶科、蛱蝶科[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23(6):489-493, 497.

[6]黄邦侃,齐石成,吴小玲. 海峡两岸的宽尾凤蝶[J]. 华东昆虫学报,1993,2(1):5-9.

[7]陈汉林,黄水生. 中华宽尾凤蝶的生物学特性[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3,19(2)128.

[8]黄国华,李密,周红春. 宽尾凤蝶的保护生物学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报,2009,35(6):660-663.

[9]张潮巨,卢福生,陈顺立,等. 中国宽尾凤蝶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1,11(1):59-66.

猜你喜欢

凤蝶背板成虫
红星花凤蝶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绿凤蝶
金凤蝶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黑凤蝶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