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材 巧妙运用
2011-07-29方和平
师:一块块古砖有次序地排列成就了长城之壮美,一方方垒石有规则地组合形成了金字塔之雄奇,一则则材料按文意巧妙的聚合则构成文章之优美。写应试作文犹如建造一座大厦,这座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识材、选材、用材的能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建造一座议论文的大厦。我们大家一块儿学做建筑师,看看议论文这座大厦的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问题。首先看2005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略)
师:这篇满分作文之所以得了满分,材料运用得好是重要原因。我们首先看看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
生:选用了苏东坡、陶潜、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等6人的材料。
师:除此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材料?
生:另外用了席慕蓉的名句,暗用庄子典故、李商隐的诗句。
师:选材有什么特点?
生:材料比较丰富。
生:还有代表性。
师:能结合材料说吗?
生:苏东坡、陶潜、易安居士代表了古代,海子、三毛、凡·高代表了近代,而梵高又是外国人,因此古今中外的材料都有了。
师:结合这篇优秀作文,谁能总结一下,议论文材料选用的要求。
生:1、丰富(材料多,积累丰厚、知识渊博);2、典型(古今中外,代表性强)。
师:议论文材料用得好,还可以体现在哪里?
生:新颖,发生的时间近、材料新奇。
生:视角独特也是新颖的表现。
师:选好了材料,为议论文用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会选材毕竟不等于会用材。议论文对用材有什么要求?
生:首先是要围绕观点。
生:语言还要精练、概括。
师:答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材料,看看怎样进行加工。
以“宽容”为话题,以“名人往往具有宽容的美德”为观点,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加工。
例: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碰巧來到了这个城市,姑娘听说后惊恐万状,跑到李斯特的住处,抽泣着请求李斯特的宽恕,并说冒称他的学生是出于生计。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第二天,李斯特在音乐会上为她弹了最后一曲。
师:这是一则人物故事性的材料,这类材料特征通常是有故事情节、具体情景,文字量大。能不能直接引用作为议论文的材料呢?
生:不能,议论文中援引事实的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练。
师:答得真好,可是为什么要处理得这么精练呢?那主要的笔墨用来干什么呢:
生:放在说理分析上。
师:那好,我们来具体修改一下。
学生修改,示例如下:有个姑娘迫于生计,冒称是李斯特的学生要开音乐会,李斯特得知真相后,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收他为徒,对她的演奏细心地加以指点,并为她的音乐会演奏了最后一曲。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李斯特的宽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的大度,一个名人的涵养。
师:课堂练习:以“宽容”为话题,应如何加工下边的材料?
春秋时期,楚庄王在一天晚上携爱妃举办烛光晚会,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一名武将喝醉了,乘黑调戏妃子,拉了妃子的衣襟,不想反被妃子一把扯下盔上红缨,爱妃十分恼怒,建议楚王即刻点灯,看看哪个家伙盔上红缨已失,严加惩办。朋友妻不可欺呀,何况是领导之妻呢?武将非常紧张,心想死罪难逃,但他没有逃走。岂料庄王没有听妃子的话,而是下令众将全都摘去盔上红缨,然后方可点灯。那位武将非常震惊,心中十分感激楚庄王。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国开战,被困重围,手下兵将四散奔逃,楚王命悬一线,忽然窜出一将拼死力战,保楚王杀出重围,捡回一条性命。楚王激动地说:“别人都自逃性命,唯有爱卿肯舍命救驾,你叫什么?”该将答曰:“我就是那日烛光晚会上调戏大王妃子的人啊!”
(学生修改)
师:结合学生修改,示例:楚庄王邀众大臣共饮,请嫔妃助兴,风把烛火吹灭时,一武将醉酒失态拉了妃子的衣襟,但楚庄王以一颗宽容的心饶恕了他,巧妙解围。这位武将于是感激不已,在一次战役中奋勇杀敌,力救庄王于危急之时。宽容使楚庄王赢得了信任、赢得了部下、赢得了民心。
师: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结合我们学到的议论文材料的要求看看其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什么不足,尝试修改使其升格。
不要轻易说“不”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的时候,那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发展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吧!”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认为互联网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大胆探索,刻苦研究,不怕困难,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马云不轻易说“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对命运轻易说“不”的人:勾践面对国破家亡,没有放弃复国的梦想,而是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浪漫诗仙李白,遭遇仕途不顺,毅然地拂袖离开朝廷,遍访名山,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面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吟唱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们都没有轻易说“不”,用希望、豪迈和乐观演绎着心中的信念。
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导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数万人在生命的边缘挣扎。倾盆的大雨,受阻的道路,源源不断的余震更是让救援的工作难上加难!但是,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人民解放军等救援人员没有轻易说“不”。路断了,汽车进不去,解放军战士背着物资,日夜兼程,用双脚跨过千里障碍。空降部队,即使是在五千里高空,即使下面白雾茫茫,即使生死难算,也毫无畏惧地纵身一跃,首探闭绝之地;就算设备不足,危险重重,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舍身救人。用手挖,用棍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努力!人民解放军没有对灾民说“不”,不正彰显出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吗?
让我们不要轻易说出“不”!
生:“智慧”一段叙述过多,缺乏分析,喧宾夺主。
生:“信念”一段,材料陈旧,也不丰富。
生:“力量”一段论据比较单一,论证没有力量。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看来基本知识掌握得不错。那怎样修改能使文章升格呢。
综合学生意见修改:
(1)“智慧”段修改:
不轻易说“不”,表现出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普及。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你认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分析,认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说“不”,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师生评述修改效果:材料分析紧扣“不”“智慧”中心词,进行多种方式的分析论证,做到说理为主。格式:事例+分析。
(2)“信念”段修改:
不轻易说“不”,折射出一种信念。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不对命运轻易说“不”的人:王勃壮志难酬,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依然用青春吟唱,每一组句都昭示着生命的信念与顽强;贝多芬不能聆听,但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当激情在全身荡漾,每一个音符都展现着生活的信念与坚韧;李丽不能行走,却用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每一个苏醒的心灵都述说着信念的可贵。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们都没有轻易说“不”,让信念展现出豁达、坚强和美丽。
师生评述修改效果:王勃、贝多芬、李丽三个事例,兼顾古今中外,达到材料丰富的效果。论据要求:三个以上,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人物代表性更强。
(3)“力量”段修改:
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埋在废墟下的灾民没有对生命说不,人民子弟兵没有在困难面前说不,我们的领导没有在生死挑战面前说不,“我们决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党和政府这坚定的话语,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中创造生命的奇迹;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民族力量。
师生评述修改效果:灾民、子弟兵、领导、党和政府等事例丰富,材料新鲜。方法:同类论据排举略写,彰显文彩,推动说理。
小结:材料选择:丰富、典型、新颖。
方和平,语文教师,发表论文多篇,现居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