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气管内注入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1-07-28林楚兰
林楚兰,熊 丽,范 星
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汕尾 516600
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之一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固尔苏经研究可以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要给药途径为气管内注入给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为多体位气管内给药法,效果良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仰卧位气管内注入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为合理、简便。现将传统多体位气管内给药方法和仰卧位气管内给药方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其中,男20例,女16例;胎龄29~33周;出生体重1.50~2.15 kg。将3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研究组(18例)。两组体重、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于红外线辐射台上,经皮血氧饱和度分析,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无菌操作下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固定后先用复苏气囊通气1~2 min,使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达95%。将预热至37℃的药液抽至5 ml注射器中,研究组严格消毒气管导管外壁后,用4.5号头皮针从气管插管一侧刺入气管插管内,将固尔苏少量缓慢注入导管内,同时用复苏气囊正压通气使药物充分均匀压入肺内。对照组分别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打开气管导管接头从气管导管口分次直接注入1/3药液后,再用复苏气囊正压通气。早期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吸入氧浓度为0.21%~0.80%,气体流量为 5~8 L/min,压力为 4~6 cm H2O。
1.3 观察项目
血气分析: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3、6 h进行;胸片:用药前后进行胸部透射;病情转归:观察用药前后皮肤黏膜颜色、呼吸、体温、心率等,其中,皮肤黏膜颜色红润、呼吸<20次/min、体温 36.3~37.6℃、心率 80~100次/min为治愈;并发症:颅内出血、肺出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
对照组(18例)和研究组(18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 h, 血 pH、PaCO2、PaO2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H变化的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H变化的比较()
对照组(n=18)研究组(n=18)P值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h 7.23±0.06 7.24±0.06>0.05 7.28±0.05 7.27±0.04>0.05治疗后2 h 7.29±0.04 7.28±0.06>0.05治疗后3 h 7.31±0.04 7.30±0.05>0.05治疗后6 h 7.32±0.04 7.31±0.05>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CO2变化的比较(,mm 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CO2变化的比较(,mm Hg)
对照组(n=18)研究组(n=18)P值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h 45.12±9.39 45.16±9.75>0.05 45.03±9.38 44.69±9.48>0.05治疗后2 h 41.67±8.97 42.95±9.15>0.05治疗后3 h 40.39±8.61 41.28±8.45>0.05治疗后6 h 40.02±7.98 39.89±7.93>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变化的比较(,mm 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变化的比较(,mm Hg)
对照组(n=18)研究组(n=18)P值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h 47.94±5.87 47.86±5.79>0.05 75.46±6.37 76.69±6.27>0.05治疗后2 h 74.35±6.29 73.23±6.19>0.05治疗后3 h 72.16±6.16 70.16±6.07>0.05治疗后6 h 69.46±5.87 70.01±5.85>0.05
2.2 胸片
两组用药前后胸部透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情转归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愈9例,呼吸暂停6例,死亡3例;研究组治愈10例,呼吸暂停6例,死亡2例。两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1例颅内出血,2例肺出血;研究组2例颅内出血,2例肺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出生后4~6 h内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皮肤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透明物质缺乏或功能障碍而引起大部分肺泡萎缩,肺顺应性下降[1];后血浆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外渗,肺透明膜形成。最终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肺水肿、酸中毒等,多于3 d内死亡。早产儿因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较少而更易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常采用常频机械通气、高频机械通气和体外膜肺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但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Fujiwara首次报道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成功以来,国际上也已通过10多年对数万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证实了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因此使得外源性PS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为20世纪新生儿医学最突出的成果之一[2]。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固尔苏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物质,由猪肺中提取,其中磷脂酰胆碱占80%左右,可直接作用于肺部,使肺泡表面产生生物效应,补偿早产儿缺乏的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阻止肺泡在呼吸末塌陷,促进肺的膨胀,提高肺的顺应性,起效快、峰效早、持续时间长[3],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且早期用药可明显降低各重要器官的损害,如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等,故提倡越早用药越好。随着固尔苏的广泛使用,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4]。
本研究比较了两种气管内注入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方法,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仰卧位法明显比多体位法操作简便,有利于患儿的配合。有学者认为多体位法给药有利于固尔苏的均匀分布,但仰卧位法经临床观察发现也可达到均匀分布的效果。两种方法均须注意药液的滴速要适当,过快会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增加肺有效循环血量,导致体循环血量和脑循环压下降[5-6],过慢则使脱机时间过长而出现供氧不足。临床上固尔苏的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切忌盲目治疗。孕周<28周患儿可预防性使用;孕周为28~32周者,出生前未使用皮质激素预防或用量不足、出生时窒息、出生时需要插管、母亲糖尿病、多胎、男性、家族易感性和剖宫产等可作为预防性使用固尔苏指征;孕周>32周者一般不使用固尔苏预防。
综上所述,在正确掌握临床用药指征的情况下,两种方式气管内注入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效,但仰卧位气管内注入固尔苏操作简便,方法容易掌握,适于临床推广,可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首选。
[1]潘新年.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5,27(9):1403-1404.
[2]匡凤梧,许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6):335-336.
[3]陈就好,李薇.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5):422-424.
[4]陈霞静.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7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0,1(9):183-185.
[5]金玉,薛君莉.PS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1):38-40.
[6]朱晓云,黄俊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现代医生,2009(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