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控释片与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2011-07-28姚诚
姚 诚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阿图什845350)
变异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痉挛而引起的。这种痉挛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的收缩,这样会使动脉血管内腔缩窄[1]。氨氯地平控释片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和特异性阻断AT1受体亚型的作用而发挥其心血管效应,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2]。现对我院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氨氯地平与二硝酸异山梨醇酯进行治疗,比较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1.3±4.6)岁;病程 1~2.5 年。心绞痛发作每周>5次。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3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3.3 ±5.1)岁;病程1~2.6年。心绞痛发作每周>5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79)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用药前2周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控释片10 mg,晨服1次。对照组给予二硝酸异山梨醇酯片5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测定采用HXDI型电脑多功能检测仪,采用频域分析法。每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变化。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禁食10~14 h后抽取静脉血10 mL,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并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及缓解时间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变化,所有指标均参考正常范围。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二级,心电图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减轻,心电图有所改善或显著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3.637,P<0.01);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3.369,P <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和血脂变化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和血脂变化的比较
3 讨论
变异型心绞痛的病因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氧供量原发性减少所致。变异性心绞痛是继发于大血管痉挛的心绞痛,在安静时发作,与劳累和精神紧张等无关,可因卧床休息而缓解,并伴有ST段抬高,它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痉挛。其发病特点与活动量无明显关系,多发生于休息时,偶发于一般日常活动时,发作有定时,且常呈周期性,几乎都在每天的同一时段发生,尤以后半夜、清晨多见。可从睡眠中痛醒,也可于睡醒时出现。午休时或午休醒后也易发作,发作前无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心肌需氧量增加的表现。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短则几十秒,长则可达20~30 min,但总的来说,短暂发作较长时间发作更为常见,疼痛剧烈,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并涉及邻近两个以上的导联[4,5]。
心绞痛发病后,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找出对应的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才会显著。阻止钙内流,扩张冠状动脉平滑肌是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最理想的方法[6,7]。钙拮抗剂还能明显改善预后,与硝酸酯类合用,疗效相加。氨氯地平控释片、地尔硫艹卓和异搏定均可。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缓解心绞痛的准确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在运动时,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和心率血压乘积,减少心肌氧需,治疗心绞痛;通过抑制钙离子、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血栓素A2引起的冠状动脉和小动脉收缩,治疗心绞痛。不改变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不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本研究中使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及缓解时间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氨氯地平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优于二硝酸异山梨醇酯,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平盛生炎.不稳定心绞痛分类法的必要性[J].日本医学介绍,1994,15(5):193.
[2]Blanco F,Gil P,Arco CD,et al.Association of clinic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with vascular damage in the elderly:the EPICARDIAN study[J].Blood Press Monit,2006,11(6):329-335.
[3]Gómez-Angelats E,de La Sierra A,Sierra C,et a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silent cerebral damag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04,17(7):696-700.
[4]Pringle E,Phillips C,Thijs L,et al.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opulation[J].J Hypertens,2003,21(12):2251-2257.
[5]车法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处方的整体点评[J].中国医药导报,2011,31(13):158-159.
[6]苏宏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36):143-144.
[7]Ichihara A,Kaneshiro Y,Takemitsu T,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n un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J].J Hum Hypertens,2006,20(7):52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