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1-07-27吴文华庞爱军
雷 鸣,吴文华,庞爱军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1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痔疮、肛裂及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有因便秘用力排便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报道[1-2]。随着青少年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焦虑,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功能性便秘日益成为影响现青少年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学校内积极开展对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不仅能解除便秘之苦,同时也能减少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意义非常重大。现代医学对本病多采用对症治疗,应用泻剂,多有副作用,长期应用易形成对泻剂依赖的顽固性便秘。而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该病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本病临床报道确实有效,而穴位埋入药线的方法临床未见报道。本课题拟在观察穴位埋入药线疗效的同时,并且观察此方法的远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9月~2010年5月我院附属医院治疗的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132例。其中,男21例,女111例;年龄16~22岁;病程 1~8 年。
1.2 纳入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3]: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⑦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⑧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制备药线 选取优质黄连、黄芩、生大黄、厚朴、枳实各20 g,当归、何首乌、生地黄各15 g,洗净后经高压蒸汽灭菌,放入磨口瓶中,用75%酒精250 ml浸泡,经常振荡有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到酒精中,1周后过滤出药物的酒精溶液备用。把医用羊肠线剪成1~2 cm长小段,浸泡在以上制备的酒精溶液中30 d以上,至羊肠线颜色与药液相近即可应用。
1.3.2 取穴 以大肠俞、上巨虚、天枢等为基本穴,胃肠积热加胃俞、内庭,胃肠气滞加胃俞、支沟,气虚加脾俞、足三里。
1.3.3 操作方法 穴位局部用碘伏常规消毒,将制备好的药线,从针管前端放入埋线针针管内,对准所选穴位快速进针透皮,然后缓慢刺入,患者产生明显针感后,缓缓推针芯同时退针管,将线留在穴内(注意药线要留在肌肉内),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用创可贴粘贴。埋线治疗期间不能服用其他通便药物或应用其他通便方法。2周埋线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
1.4 观察项目
埋线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要求患者填写病例跟踪调查表,包括大便次数、质地、感觉及其他伴随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理论与实践》[4]制订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5 d内可排便,此后排便次数≥1次/2 d,症状消失,疗效持续超过3个月。显效:治疗5 d内可排便,此后排便次数≥1次/2 d;疗效持续30~90 d。有效:治疗5 d内可排便,此后排便次数≥1次/3 d,疗效持续≥30 d;或排便次数≥1次/2 d,疗效持续时间在15~30 d之间。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近期(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愈率为44.70%,远期(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愈率为35.61%,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显效率为 31.06%,远期显效率为 34.85%,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总有效率为90.91%,远期总有效率为89.39%,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说明穴位埋入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疗效持续时间长。见表1。
3 讨论
穴位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疗法是中医治疗方法简、廉、便、验的特点,是针刺法、埋针法和中药作用的有机结合,发挥了对机体的综合作用[5]。其作用为:①埋入药线进针时的针刺效应,埋线针为9-0腰穿针改进而成,针粗且长,产生强烈针感,具有明显强于毫针的刺激作用;②羊肠线被植于穴位所在的肌肉内,当肌肉运动时发生肠线和肌肉组织的相对运动,使患者产生持久的针感,因而具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③羊肠线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在机体组织中缓慢吸收,作为异体蛋白对机体产生持久的刺激作用[6];④药线中所含中药成分对机体有通便作用,生大黄攻积泻下、泻热通便,黄连、黄芩可清泻、降泻肺、胃、大肠之热,厚朴、枳实行气通便,何首乌润肠通便,生地黄凉血滋阴通便,当归养血润肠通便。所选取的穴位之中,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2寸,恰为人身之中点,是升清降浊之枢纽,对便秘患者具有通便作用;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大肠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具有调整大肠气机的作用,亦对便秘患者具有通便作用,且大肠俞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更能增强通便的功效;上巨虚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的下合穴,对便秘患者亦具有通便作用;天枢穴、大肠俞、上巨虚三个主穴相配具有显著的通便作用。
表1 近期、远期疗效比较[n(%)]
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患者经络、脏腑功能在相互叠加的多重作用下得到调整,使机体便秘的状态得到改善。患者每2周埋线1次,不需要每日花费时间治疗,更适合于学习和生活节奏紧张的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
本课题研究发现,穴位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远期与近期疗效比较,疗效衰减无明显,说明此方法不但近期疗效好,而且远期疗效显著。另外,在临床观察中还发现,由于穴位埋入药线对机体具有综合调节作用,便秘患者伴随的其他疾病也相应得到改善,如一些女性患者月经病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一些患者胃病明显好转。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期间亦有中老年患者接受治疗,效果显著,只是病例相对较少,未做全面跟踪观察记录。总之,穴位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对于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效果显着,长期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章淑萍.功能性便秘的饮食和生活指导[J].甘肃中医,2006,19(7):42-43.
[2]冯根凤,金朝辉,段建华,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0):62-63.
[3]张丹,夏志伟.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J].中国医刊,2008,43(12):63.
[4]吴佐周,吴菲,张东洛.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
[5]刘绮,林青,韦刚,等.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1):39-41.
[6]慈爱萍,张迪,刘秀英.穴位埋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