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2011-07-27贾丽
贾 丽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梅毒螺旋体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吻、性交、哺乳等方式[1-2]。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很多,为寻找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集的1548份血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检验,现将临床资料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来自我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住院、门诊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共收集血清1548份,其中,男752例,女796例;年龄18~65岁。
1.2 仪器与制剂
TECAN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帝肯公司,瑞士);人梅毒螺旋体IgM(TP 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试剂盒(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日本)。
1.3 检测方法
1.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取静脉血2 ml,室温下自然凝固10~20 min,3000 r/min离心20 min,仔细收集上清。在酶标包被板上进行样本稀释,稀释后各孔浓度分别为90、60、30、15、7.5 μg/L,加样量均为 50 μl,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入样品稀释液40 μl,然后再加入待测样品10 μl,轻轻晃动混匀。封板膜封板后37℃温育30 min,洗涤,加酶,温育,再次洗涤后,每孔均依次加入显色剂A、B各50 μl,轻轻震荡混匀,37℃下避光显色15 min后于每孔加终止液50 μl,终止反应。15 min内进行测定,以空白孔调零,450 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1.3.2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 室温下将0.05 μl待检血清,加入检测卡片上的圆圈内,使用专用针头将RPR抗原向待测血清中滴入1滴,使用RPR旋转仪将纸卡以水平方向进行旋转,持续8 min,立即在光线充足处观察是否出现黑色凝集颗粒或絮片,如出现,则为阳性。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根据酶标仪读数判定结果。
1.3.3 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法 在微量反应板的第 1~4 孔中分别加入 100、25、25、25 μl标本稀释液,取待检血清25 μl加入第1孔中,以2倍逐级稀释至第4孔,于第3孔中滴入未致敏粒子25 μl,第4孔中滴入致敏粒子25 μl,使用微量振荡器将其震荡混合30 s,加盖,水平静置于室温下2 h。显微镜下观察,粒子聚集成纽扣状,呈现出圆形,边缘平滑,为阴性;粒子成小环状,边缘平滑,为弱阳性;粒子形成大环,边缘杂乱,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48例患者中,以TPP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16例为金标准;RPR试验检测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18.75%,ELISA试验检测未出现假阴性,两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阴性1532例为金标准;RPR试验检测假阳性2例,假阳性率为0.13%,ELISA试验检测假阳性1例,假阳性率为0.0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ELISA、RPR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结果的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西方自由思想的传播,国人的思想日益开放,人口流动加剧,社交活动逐渐增加,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升高。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3]。梅毒由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所致,可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据统计,梅毒患者数量已居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第5位[4]。为防止梅毒的进一步大量传播,对梅毒螺旋体进行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膜蛋白与溶血素是梅毒螺旋体的重要致病因子。感染梅毒螺旋体4~10周,人体血清中即可产生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以及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5-6]。目前,临床上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检测主要是对血清中梅毒抗体的检测。一类为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类脂质抗体。如RPR,此方法开展早、应用广泛,但敏感性低[7];本组资料中,RPR假阴性率为18.75%,准确率低,可出现部分漏诊情况,已越来越不适应临床筛查要求。另一类为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如TPPA,是目前诊断梅毒螺旋体的金标准[8];本组中ELISA法与RPR法的假阳性、假阴性率均以TPPA检测结果为标准进行计算。ELISA是近年研制并发展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ELISA法敏感性高[8],本组资料中,ELISA试验未出现假阴性结果,假阳性率为0.07%,说明此法漏诊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且其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仪器读取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筛查。
综上所述,实验室检测梅毒螺旋体,TPPA为金标准,但ELISA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筛查,两者配合应用,可提高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为尽早制订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1]杨建兰,郎亦波.不同血清血诊断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90-91.
[2]王远流.妊娠期梅毒感染与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4):3767-3769.
[3]陈景云.不同检验方法检验梅毒血清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38-239.
[4]王靖,王丽,王春风.梅毒临床诊断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9-20.
[5]关盼香,张桂芹.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J].医学检验杂志,2009,6(16):112-113.
[6]康健.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78.
[7]王育瑛,赵文波.TPPA和RPR联合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488-489.
[8]唐菁娟.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0):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