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2011-07-27张静
张静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保障中心,北京 100853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订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其内容包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需要进行的检查、化验、医生和护士的说明、围术期所进行的处置、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大量信息,涉及的相关人员除医生、护士外,还有营养师、药剂师、护理助手以及患者本人,以计划表的形式并辅以形象的图标,使应用者对诊治计划一目了然[1-2]。
老年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是指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由于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综合结果,其病理变化多种多样,发病机制仍存在多种学说。虽然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为白内障的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是治愈率仍然远远低于发生率,因此药物的预防与治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白内障研究的不断深入,抑制其发生的药物和治疗的手术方式有机结合,将推动白内障治疗的发展[3-5]。为了提高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其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同时也为了避免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的浪费,我院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查阅采用的软件为解放军总医院病案室提供的病案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采用限定时间和病种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623例,其中,男793例,女830例;平均年龄为68岁。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临床路径组,815例)和对照组(非临床路径组,80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采用制订好的临床路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按常规进行,无时间限制,随时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等候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1.3 参数选择
所建立的数据库纳入的变量包括:住院号、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各项费用、手术方式、主要诊断、院内感染情况、围术期所有医嘱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等候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37 d,与对照组(非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5.52 d)比较,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等候时间上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平均为1.50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研究组在平均住院费上也大大缩减了患者的开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统计结果
3 讨论
本实验中对白内障患者术前预防性及术后用药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住院过程中对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严格的安排。这样有效地避免了患者无效住院时间的产生,从而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也相对减少。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因治疗步骤均有详细安排,故医护人员只需对患者治疗后进行确认与记录即可。这样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一目了然,避免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及重复性。由实验结果可以表明,我院对于老年白内障的治疗基本符合白内障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37 d,与对照组(非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5.52 d)比较,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等候时间上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平均为1.50 d,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研究组在平均住院费上也大大缩减了患者的开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效果显著。
虽然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实施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成效,但发展尚不成熟,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起步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与国外临床路径不断发展成熟的20余年历史相比,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引入自1996年以来仅仅13年,且直至2001年相关的应用报道才陆续出现,但其中大部分还仅停留在普及宣传临床路径的概念及组织实施方法等浅显层面;开展范围小、涉及病种少,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应用研究,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少数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研究的病种主要是以外科为主,对慢性病及内科疾病涉及较少;当然还有参与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态度消极;缺乏循证实践等[6-8]。
由于本研究应用时间短,样本量小,尚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如对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Graybeal KB,Green M,Mc Kenna B.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the overlake model[J].Nurs Manage,1993,24(4):42-44.
[2]张宏雁,董军.临床途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25(3):98-101.
[3]郭秉宽.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
[4]李德馨,王思玲,苏德森.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4):300-306.
[5]刘平.白内障手术及新进展[J].黑龙江医学,2004,28(8):565-567.
[6]续红梅,刘克军,楚恒群,等,病例分型与医疗质量管理模式[J].中国病案,2009,10(6):34-35.
[7]王复苏.医院全面品质管理实施手册[M].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02:94-100.
[8]曾广萍.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8,30(12):1968-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