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手术患者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2011-07-27刘碧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6期
关键词:丙泊酚插管芬太尼

刘碧华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50

在全麻诱导期气管插管时患者出现插管应激反应,是由于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机械刺激,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所致[1],表现为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甚至心律失常。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是通过调整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更好地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2]。为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笔者对60例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60例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 42~73 岁,体重 45~62 kg。 排除精神神经疾病史、高血压病史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将60例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1、R2和R3组,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用北京思路高公司TCIⅢ型靶控输注泵行静脉TCI诱导,丙泊酚各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3 μg/ml。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R1组0.2 ng/ml、R2组0.4 ng/ml及R3组0.8 ng/ml,在舒芬太尼达到相应的靶控浓度并平衡1 min后行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舒芬太尼靶控达平衡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 1 min(T3)、插管后 3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平均动脉血压(MAP)、HR、BIS 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表1 三组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变化()

表1 三组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变化()

注:与组内 T0相比,*P<0.01;与 T1比较,△P<0.05;与 R3 组比较,﹟P<0.05

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MAP(mm Hg)HR(次/min)BIS R1组R2组R3组R1组R2组R3组R1组R2组R3组96.4±9.495.3±10.197.5±10.675.6±10.275.5±9.476.5±10.893.6±7.892.6±7.493.2±7.668.4±7.3*67.2±9.2*65.2±8.3*70.7±9.270.6±8.267.5±7.8*43.5±4.2*42.1±4.0*38.8±3.878.6±8.4*77.4±7.2*68.3±6.8*72.7±9.672.6±9.168.2±8.1*44.2±4.5*43.4±4.2*42.1±4.389.3±8.9△88.6±7.5△69.3±7.2*75.6±8.5△76.6±7.8△68.9±7.2*47.3±6.9*﹟46.9±6.6*﹟41.2±6.187.6±8.3△86.3±8.1△67.3±6.8*75.4±8.1△75.3±7.8△65.3±6.8*45.3±7.4*﹟44.6±6.9*﹟39.9±6.570.4±7.5*69.8±7.2*66.7±6.2*71.5±7.470.5±6.964.2±6.245.1±7.2*﹟44.3±6.8*﹟39.8±6.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

三组T2与T0时点比较,MAP及HR均显著降低(P<0.01);R1及R2组T3及T4时点MAP及HR显著高于T1时点(P<0.01),R3组 T3~T5时点 MAP及 HR 与 T1时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R3组BIS值明显低于R1组和 R2 组(P<0.05)。 见表 1。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R1、R2及R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5.0%和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是以单片微机控制输注执行系统按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通过调整血浆或效应室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半衰期长,是芬太尼家族中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且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3]。

舒芬太尼应用于麻醉诱导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但用药剂量有较大差异。本组结果显示,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8 ng/ml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效果优于血浆靶浓度为0.2 ng/ml及0.4 ng/ml时。舒芬太尼分布容积小,清除半衰期短,终末清除期短,所以清除较快,体内蓄积少,麻醉的可控性好[4-5]。

目前麻醉时的镇静剂主要是丙泊酚,其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目前最理想的催眠性静脉全身麻醉药物[5]。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可降低患者意识消失所需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使较低的丙泊酚浓度即可得到相同的麻醉效果[6]。丙泊酚具有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及抑制心肌而导致血压下降。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可有效抑制插管应激反应。获得更好的插管条件不仅取决于丙泊酚对上呼吸道反应的抑制,还得益于静脉注射较大剂量舒芬太尼后出现的镇痛、镇咳及呼吸抑制作用。

BI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监测指标,能客观快速地反映大脑生理功能的变化,检测及判定麻醉中意识水平和镇静程度。麻醉中若使患者意识消失,要求BIS值在40~60之间,本研究提示三组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IS值均在60以下。气管插管后R3组BIS值明显低于R1组和R2组(P<0.05)。丙泊酚在BIS监控下产生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起效快,恢复快,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较为理想,二者间药效学具有协同作用。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既可保证患者无术中知晓,又可避免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

舒芬太尼有可能引起肌肉僵直、心动过缓等,与用药剂量、注药速度有关。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胸壁肌僵症状,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浆靶浓度为0.8 ng/ml的舒芬太尼更有利于维持乳腺癌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可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1]张小艳,李刚,王令平.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2009,47(6):76-79.

[2]龚健,陈仲清.靶控输注在镇静镇痛方面的研究与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11.

[3]尧新华,曾维安,刘继云,等.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7,28(4):462-465.

[4]刘坤.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0-11.

[5]刘斌.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94-95.

[6]白耀武,钱金洪,高秀江,等.剖宫产术患者瑞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复合麻醉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9):808-810.

[7]张志捷,徐辉,于红,等.鼻内镜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2):1089-1090.

猜你喜欢

丙泊酚插管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