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2011-07-27邹科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6期
关键词:胆酸甘草酸胆汁

邹科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3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f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病理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肝门管区周围炎症和纤维化发生,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其主要特征[1]。临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肝移植,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PBC唯一疗效确切的药物,近年来报道其他药物也有治疗PBC的作用,因此笔者总结了我院联合应用UDCA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PBC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确诊的42例PBC患者,根据2000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的PBC诊断建议诊断[2],其中,男12例,女 30例;年龄 23~62岁,平均46.4岁;病程平均5.8年。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就诊。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复方氨基酸等进行保肝、抗炎、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UDCA(优思弗,德国福克大药厂)口服,2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秋山片剂株式会社)80~10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4~6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按无、轻、中、重程度以 0、2、4、6 分级记分[3]。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版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描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组资料中计量资料及治疗前后配对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的血清TBIL、ALP、ALT、AST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TBIL(μ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n=21)对照组(n=21)62.4±13.535.7±7.4*#59.8±9.340.5±6.2*ALP(U/L)212.4±56.5138.7±33.8*#209.6±51.8166.9±38.6*ALT(U/L)143.2±52.752.1±23.9*#141.4±50.390.2±31.4*AST(U/L)138.5±45.648.8±22.9*#140.2±42.686.8±33.7*

3 讨论

PBC属于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并进一步引发肝内小胆管损伤,肝脏发生纤维化改变,最终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认为PB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些相关研究认为其与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感染等因素具有相关性。随着医学界对本病的加深认识以及生物学检测指标,如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等的临床应用,使PBC的早期检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临床针对于PBC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方法,相应的用药主要包括利胆类、免疫调节类、降脂类、和抗纤维化类药物为主;当然,终末期PBC患者则需要采用肝移植手术进行治疗。虽然相关文献记载的PBC治疗类用药种类众多,但目前被公认为较有效的、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4]批准的唯一用于PBC治疗的只有UDCA。UDCA是一种亲水胆酸,存在于正常人胆汁中,占人体总胆酸的3%,是黑熊体内的主要胆汁酸。药理作用主要包括[5]:①拮抗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作用。UDCA能与疏水性的鹅去氧胆酸结合在一起形成非毒性微胶粒,从而保护细胞膜。②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排泌并抑制其吸收。外源性UDCA可增强肝细胞的分泌能力,促进胆汁酸向胆小管分泌,而且可以抑制回肠对胆汁酸的重吸收。③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和抗氧化作用。④免疫调节作用。UDCA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生成抗体、白介素-2等,减弱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增加NK细胞活性。有关文献报道其治疗PBC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6-7]。

复方甘草酸苷为复方制剂以甘草酸苷、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为主要成分,活性成分甘草酸在机体内经β-葡萄糖醛酸酶作用可生成甘草次酸,有保护细胞膜、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甘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可以减轻由于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复方甘草酸苷被应用于静脉注射治疗慢性肝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

药物联用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UDCA和复方甘草酸苷均为治疗PBC的有效药物,且两类药物毒副作用小特点均经过临床验证。本研究将二者联用,充分发挥UDCA促进肝细胞分泌和复方甘草酸苷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UDCA。总之,UDCA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PBC,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1]陶小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326-328.

[2]Heathcote EJ.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practice guidelines[J].Hepatology,2000,31(4):1005-101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4]张波,陆雁,曹弘,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进展及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4):441-442.

[5]郑盛,刘海.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J].医学综述,2009,15(2):266-268.

[6]黎钟燕.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65-66.

[7]赵艳娟,孙喆莹.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4):432-433.

[8]庞国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茵栀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63.

猜你喜欢

胆酸甘草酸胆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