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时期舆论监督新路

2011-07-27杨兴锋

中国记者 2011年10期
关键词:南方日报舆论监督广东

杨兴锋

(作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坚持不懈对阻碍、影响科学发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推动了工作,也成就了党报对新形势下舆论监督报道的探索。

近两年来,《南方日报》共有百余篇公开报道和参考报道经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直接推动了一大批长期阻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得到加快解决。

实践充分证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机关报引导舆论、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党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有力的武器。

把违反科学发展的行为作为舆论监督的靶心

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加上珠三角发展成本全面上升、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广东30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难以为继。

从《南方日报》接收的新闻报料情况来看,可以印证这种判断。以2010年为例,《南方日报》收到涉及影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报料80622条,其中2399条关于环保问题,4943条关于城市环境、城市管理问题,14863条关于民生治安方面的投诉。

2009年6月,广东韶关云髻山因瓷泥土无序开发,一场大雨使巨石泥沙汹涌而下,将山下十几间民房掩埋。2009年12月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44名孩子存在不同程度血铅超标,元凶是工业区内一家企业。2010年9月,广东肇庆鼎湖一片不该建厂的土地,却建起了国家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周边上万居民生活在臭气中。

这是众多新闻线索中三个较为突出的案例,但足以充分反映影响和阻碍科学发展的行为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总量增长,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甚至直接损害劳动者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上去了,但人们的收入并未相应增加,生活质量反而下降,幸福感减少。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指出的,这些问题再不引起重视、再不下决心解决,不仅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甚至一些拥护改革发展的人也会变成改革发展的阻力。

《南方日报》办报62年,舆论监督佳作连篇,影响很大,敢于批评,成就了南方风骨。早在1950年至1953年,《南方日报》批评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报道、读者来信和评论达100多篇,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60年,《南方日报》记者伴随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行走万里,成就《南方日报》批评报道经典名作《随行纪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方日报》的舆论监督曾有过这样的辉煌:每周至少有一篇批评报道发在第一版,每年有四至五篇批评报道刊登在头版头条。此间精品频出,诞生了《“三菱”万里旅行记》《上亿斤粮食是怎样损耗的?》《群众揭发信挫败了弄权作假者图谋》《雷州水利局官职大批发》等大批舆论监督名作。这些报道确立了《南方日报》在广东干部群众和全国媒体中的威信。南方老报人黄文俞“可以有不说出来的真话,但是不可以说假话”更是成为经典。

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发展转型期,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较尖锐,舆论环境更为复杂。围绕怎样发挥省委机关报的舆论监督优势,怎样通过舆论监督推动工作,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是集约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系统的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要求,揭示了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事实上,这既是对党报舆论监督的要求,也是省委机关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我们以“科学发展立报、改革开放立报、解放思想立报”作为报魂,并由此找到了新时期党报舆论监督的靶心:凡是违反科学发展的行为,我们都要坚决予以批判,予以监督。

对违反科学发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从根本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舆论监督报道,必须做到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碎、完整而不是割裂。

传承南方风骨,推动科学发展。最近几年来,《南方日报》通过对违反科学发展观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阻碍广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也由此形成了鲜明特色与独特风格。

具体来说,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1.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用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发展过程中“重物轻人”的问题。

经过30年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某些发展路径和思路,有的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如果我们还继续抱着以往的发展思路和增长模式,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继续走进“见物不见人”、为了发展而发展的GDP崇拜怪圈之中。

《南方日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尝试用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发展过程中“重物轻人”的问题。

9月13、14日,杨兴锋社长与年轻记者来到基层联系点——广东省最为贫穷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采访扶贫开发“双到”中的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工作,一路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探访。(严亮/摄)

2009年《南方日报》推出了《广东江河水》系列调查报道,连续对练江、韩江、北江等8条广东江河的污染及治理状况进行了全景式舆论监督报道,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广东江河水的现状,问诊每一条江河存在的病症,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报道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注意,他认为这组深度报道策划得好,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广东江河水的现状,充分说明忽视资源环境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下决心转移甚至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适当减少珠三角人口以减少生活污染,并加上必要的环保措施,广东的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时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对报道也给予充分肯定。省政协专门组织政协委员到练江视察,并邀请《南方日报》记者同行。

这组“批评报道”之所以得到广东执政者的肯定而不是反感,关键在于,在这组报道中,我们积极反映江河水污染给群众生活造成的恶劣影响,处处落脚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剖析深刻、有破有立,既有预警,又体现建设性。

2.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理念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是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但其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最为严峻。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为0.746,高于全国0.58的平均水平,更远高于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发达省份。2009年,东西北地区人均GDP及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1/4和1/6,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8项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不到珠三角地区的一半。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2010年《南方日报》重点经营了《“穷广东”调查》系列深度报道。机动记者部7名年轻记者从大城市出发,分别到粤东西北7个不同类型的贫困村采访一周,全面反映广东贫困村现状,深入地分析贫困的历史、自然、观念等原因。

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广东不断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全力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锋工程,并把每年的6月30日作为“广东扶贫济困日”,发动全社会力量解决“穷广东”问题。2010年的“扶贫济困日”,全省就募捐30多亿元,为推动广东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5月17日以来, 《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在“南方调查”栏目推出《“双到”扶贫AB面》系列报道,至今已刊出27篇报道。这组报道抓住“发展不平衡”这个广东转型期的主要矛盾,扣准广东当好落实科学发展排头兵这个时代主题,采用正反对比的独特设计,以AB两面对照的形式推出,A面报道扶贫中的先进典型,B面报道扶贫中的落后个体,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理性监督,深刻反映问题,对被批方形成鞭策和促动。此外,每期报道配发一个评论,观点一针见血、切中肯綮,令人拍案叫好,如《驻村干部不驻村 扶贫难免“走过场”》《企业“举牌”赢掌声更要兑现责任》《“输血”扶贫不根除 脱贫难保生命力》《扶贫要花钱更要花心思》等,为扶贫工作的深入、良性开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正是由于这种正面激励和鞭策落后的强烈对照,使这系列报道产生了广泛良好的效应,形成了新闻报道与扶贫工作的良性互动。被报道列入B面的单位和地区第一时间采取整改措施,表示虚心接受舆论监督。

这组报道为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省委书记汪洋对《“双到”扶贫AB面》先后做了两次批示和两次公开表扬,他在《南方日报》5月17日报道《驻村干部不驻村 扶贫难免“走过场”》上作出批示,指出:“‘南方调查’用新闻监督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做了一件党政部门无法做到的事情。”报道还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了解到《南方日报》这组报道的影响后,欣然接受专访,就广东“双到”扶贫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深刻、独到的阐述、分析。中宣部对这组报道阅评表扬指出:《南方日报》推出的这组报道“不仅体现了报纸工作的巨大功能,也为进一步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3.坚持可持续发展,用舆论监督制止违反科学发展的乱象。

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等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在广东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阻碍科学发展的行为,给少部分人带来暴利,却污染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激发了社会矛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南方日报》坚决顶住各种压力,对违反科学发展的现象进行大胆揭露,受到了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2010年1月25日《每天数百吨问题气流向珠三角》的报道引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高度关注,一场打击珠三角液化气掺假战由此打响。

2010年3月9日《龙川非法开采稀土矿死灰复燃》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批示,国土资源部派出专门调查组,黄泥裸露、污染严重的矿山得到有效整治。

2010年9月15日《鼎湖山脚下黑水入西江》的报道同样引起强烈反响。时任肇庆市委书记的覃卫东早上阅报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南方日报》报道,就报道提到的问题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查研究,并拿出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鼎湖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

据统计,仅仅在2010年,《南方日报》就刊登此类舆论监督报道105篇。这些报道有力地抨击了违反科学发展观的乱象,积极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舆论监督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矛盾。正确处理矛盾,可以推动社会前进,相反,则阻碍社会发展。当群众诉求与政府决策出现偏差、发生矛盾时,新闻媒体如果善于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民生诉求传达给政府部门,并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整改违反科学发展的行为,可以在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说,先进典型报道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正向传播,那么通过舆论监督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则是科学发展的逆向传播过程。科学发展观在“正向”与“逆向”的往返较量中,更深入民心。

2009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刊登《雷州纪家镇仍是候鸟地狱》的报道后,雷州市政府进行调查,遏止当地捕鸟行径。然而,在检查组离开后,当地捕鸟又继续上演。《南方日报》继续刊登《“猫鼠游戏”年年上演》的报道,并深入挖掘难以禁捕的深层原因——《党员干部不吃鸟 禁捕就不是一阵风》。紧接着,《南方日报》记者又到广东江门市新会区采访了万千鹭鸟翱翔的“小鸟天堂”,以新会小鸟天堂不捕鸟、不卖鸟、不吃鸟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雷州纪家镇提供了好榜样。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南方日报》的舆论监督并不是所谓的“炒作”,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工作,客观报道新闻事实,强化“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大局意识,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上文提到的《广东江河水》系列深度报道,并不是仅仅披露广东各大江河的污染情况有多么触目惊心,而是立足于建设性角度,广泛采访专家、官员、百姓,共同探寻解决之道,提出了颇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为广东江河水的治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正是因为此类“帮忙而不添乱”的报道赢得了各方面的尊重。

在社会转型期,党报舆论监督报道一度陷入困局。很多时候,舆论监督被自觉不自觉地视为“洪水猛兽”,视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负面新闻。其实,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说理评析的舆论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这个层面来讲,《南方日报》舆论监督报道与党报所承担的“正面宣传”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功能。

在具体的新闻操作中,我们还注重坚持舆论监督报道“内外有别”的原则,对于那些可能涉及到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可能影响和谐的报道采取参考报道形式向省委及时反映,为省委主要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仅在2010年,就有41篇有关报道获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批示率超过50%,迅速推动了一批重大问题的解决。

比如,在广州亚运期间,针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形势,《南方日报》推出了《亚运内参快报》,随时把重大社会舆情迅速反映给省委领导,批示率为100%,为营造良好的亚运舆论环境做出了独特贡献。

再比如,《南方日报》记者采写了广东茂名市信宜紫金矿业溃坝区部分房屋“全倒户”重建家园存在困难的参考报道,引起广东省主要领导的重视。次日,省政府便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检查灾区建房情况,有力推动了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进度。

在尺度把握上,我们始终坚持既要推动科学发展,又要保持社会稳定。凡是影响科学发展又不涉及社会稳定的,我们采取公开见报的形式;凡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矛盾激化的,则采取参考报道形式反映。较好把握了二者的平衡关系。

《南方日报》的实践表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舆论监督,是可以做到使舆论监督得到各级党委、政府认可和人民群众满意的。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入传播,也纠正了人们把舆论监督当作“负面报道”的偏见与误解。

猜你喜欢

南方日报舆论监督广东
《南方日报》新闻评论的框架建构及其特色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顺应新趋势 七十展芳华——南方日报新一轮改版改革一月观察
广东舆情
《南方日报》:创新表达提升党报封面版的“时度效”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