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南昌桃祺福境墓园景观规划设计

2011-07-26刘大亮王志远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墓园景观文化

刘大亮,王志远

(1.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基地,山东济南250101)

0 引言

墓园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应该从园林艺术和殡葬文化两条研究线索相渗透结合,研究悠久的殡葬历史,结合新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1],积极营建生态园林化的人文新型现代城市墓园,使墓园与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科普教育结合起来[2],倡导墓志文化,建造多元公众活动空间,为后世创造文化胜地,积淀人文精神与人生哲理,为世人营造纪念、缅怀、沉思、展望等心灵寄托园区,同时拓展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现代墓园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结合桃祺福境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将墓园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并与之和谐共存于环境之中,墓地公园化将成为城市中难得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绿地。特别倡导绿色环保的墓园设计理念,把中国传统的墓葬文化和西方优秀设计和当代科技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墓园建设道路。

1 基地概况

桃祺福境墓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山镇,总用地面积约19.8hm2。园区东西北三面为丘陵山地,林地风景优美;西面地势低洼围合一小水塘,向西望去视野开阔,地势平坦,以水塘、农田和少量村落为主。园区用地以丘陵山坡林地为主,最高点高程是134.52m,最低高程是 74.85m,相对高差近 60m,山脊线呈南北走向。园区内植被稀少,主要以木荷、枫香、湿地松的幼苗为主,主要分布在园区的北部,地被以杂灌为主,总体有利于营建园林化城市墓园。

南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南昌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桃祺福境墓园所处地区生态条件优越,且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集自然人文景观与一身。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为综合性墓园的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 规划设计构思与方案

“桃祺福境”取自中国传统文化桃花村深、祈愿祝福之意。殡葬园林是精神文化的寄托,

把人的精神活动以寄情山水的形式融入园林,借助景观的意象延伸和升华达到对世事常理的感悟。通过园林要素的艺术和技术化处理,打破传统墓园沉重、压抑的气氛,让逝者在绿树花丛中安息,让情感在关怀中绽放,让思念在山水中萦绕。追求天人合一,把生命的内涵与环境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蕴涵人类与花草树木般生生不息的含义。积极拓展人文纪念功能与墓园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建设成为纪念缅怀先人,寄托亲情故里,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文明场所,将社会文明与经济建设功能结合成为一各整体,打造一处有悠久文化积淀,有特殊的艺术氛围,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型墓地公园。

2.1 设计原则

2.1.1 因地制宜结合自然

墓园规划应考虑基址的基本场地情况,例如水文气候、地势地貌、自然资源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充分结合场地现状,合理开发利用,尽量不破坏现有山势和植被,坚持因地制宜的景观原则利用各要素,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建设[3],突出自然情趣,使往者、生者均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2.1.2 整体考虑布局合理

墓园在具备庄严、肃穆、简洁等纪念性气氛的同时又融入现代景观的艺术之美,通过造园要素的综合应用来表达静谧、安详,同时为人们积极创造活动、休闲及思考的场所。设计时要统筹利用原有地形将道路与墓区巧妙组织,形成高低错落曲折有致的合理布局。

2.1.3 多重需求人本为先

充分考虑人的综合需求,确定人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强调对人的关心、尊重人的信仰。为人人提供多种标准和规格的选择,同时照顾对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比例考虑[4],力争以自然艺术化的园林环境为出发点,创造出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教育、不同活动内容、综合服务完善的园林景观化殡葬场地。同时依据中国风水原则,在方位取向、高低布局的位置上满足有利朝向及良好视线,并且将人的活动区域与墓园区合理的分割又联系。

2.1.4 统筹规划持续发展

结合墓园本身情况,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布局,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以殡葬和旅游双重市场为向导,充分利用地形资源优势,努力把墓园建设成为祭祀纪念、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

2.2 总体规划布局

按照“阴事阳做”的原则结合墓园内各组成要素的特点营造阳光明媚的风景,在布局中原则上按风水学“以曲带直”、“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在景点布局和空间设计上以缓和含蓄的风格为宜,功能分区上注重功能合理完备同时又相互有所分割(图1)。

图1 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墓园场地整体布局呈狮形结构,狮头朝南狮尾朝北,山脊沿狮子脊背延展。规划布局尊重民俗习惯与地域传统文化将大门、管理用房、牌楼、追思堂、墓区等建筑安排合理方位及朝向。根据规划用地的周边环境、相关条件、区内地形状态、道路交通系统及各功能分区的需要,作出规划布局,将整个墓园分为接待服务区、墓地区、休闲区(图2)。

图2 功能分区图

主入口选择东北平地,入口前作停车场,停车场面积约12140m2。墓园主建筑群包括办公、服务、接待等管理服务功能,建筑面积约3000m2。主路平地以西设人工湖景,作为园区水系的主水面,用以调整整个墓园的灵动和生气,水体面积约8600m2。休闲、游览、绿化等文化区重点布置在山顶区内,墓葬区主要分谷地大区及山地大区两类,各区又各划分为数个小区,各区间交汇接合处,分设小景点,宜休息、聚散等(图3)。

图3 总体鸟瞰图

2.3 分区规划

2.3.1 接待服务区

接待服务区位于整个规划的最北边,场地地形狮子头的位置,主要包括入口门区、入口牌坊、商品展示、办公楼、停车场、十二肖广场、接待楼、追思堂。门区是环境规划中所必须具备的功能要素起到承上启下、疏散人流和管理服务等功能,入口以牌楼形式突出整个墓园的形象,端庄传统。进入后为树阵和花池引导的神道,创造人与上帝对话的空间,同时起到良好的视觉引导效果,将主入口与中心广场联系。两侧设计有工艺品展示的商店,方便扫墓者购买纪念品祭奠已逝人。主广场将十二生肖文化融入设计中,取其符号特征,象征安息于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生命。广场与主楼连接处设计平静的水面,人通过水面进入建筑内部,肃穆、沉静之情油然而生。这个区域是整个墓园的核心区域,以明显的轴线关系蕴含肃穆庄重的主题。

2.3.2 墓地区

墓区是墓园的主体,坐落在中南部山丘的西面,按风水原理,在配合地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吉向分别安置了丙山壬向、巳山亥向 、巽山乾向、子山午向、癸山丁向、乙山辛向、卯山酉向、丑山未向等墓碑坐向,既让墓园的布局风水达到了最优,又满足了人们对于墓地的各种心理需求。墓葬形式安排有:传统葬区、树葬区、花葬区、草坪葬区、水葬区、艺术葬区、高档特色葬区等,为各种需求的人们不同的选择参考。墓地的园与园之间以苍松翠柏为隔离带,区与区之间以花、草、灌木丛相区别,墓与墓之间以长青树相衬托,达到园园相通、区区相连、错落别致的园区动态环境,两湖莲花吐珠,亭台楼阁与花草灌木交相辉映。

2.3.3 休闲区

墓区的生态林地形成东南西三面高低围合,使得场地有层次丰富的林地屏障,休闲娱乐区域位于山脊部分,地形变化较为丰富,根据现状情况不大动土方利用良好的植被景观相应的在风景林地区域设置观景台和游园场所,局部建立天然氧吧以大小景观空间结合布置亭廊、翠竹苑、登高台、观心厅等艺术小品,使得游园的空间序列丰富变化,在静谧的缅怀中渗透景观的关怀,让沉思缅怀之人在意境中超然解脱,释放心情,融入自然的境界中。

2.4 种植设计

不同于传统墓园中植物品种选择单一,只是松柏类简单列植的陈旧方式,现代墓园应该根据自身的布局和特点,以特色带全面,遵循园林生态美学的原则,采取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呈现出以自然美为主的朴素园林美。

在桃祺福境墓园植物配置上,墓区种植搭配的选择坚持以常绿柏松类为基调,这类树种在树形上优雅、季季常绿、端庄挺拔,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代表着永恒和万古长青,寄托了逝者的夙愿及生者对死者怀念和哀悼的延续[5]。进而考虑不同的季节变化、特殊的地貌地形、雨水气候等因素适当配置一些当地的藤本和花叶植物,除此之外还适当种植一些夏秋季结果的果树营造累累硕果的效果,蕴含着吉祥和如意的象征,既美化净化空气环境,又丰富景观效果,以生态化的公园效果改变墓地以往寂静凄凉和阴森悲伤的沉重形象。

2.4.1 道路广场

墓园的主干道种植绿化以遮荫树种为主,选择高干直冠荫浓的本地乔木树种,在路旁林荫树下配置丰富的地被景观;次干道营造柔和的遮荫景观道路;小游步道布置于风景林地中,与地被花卉在林中形成林荫小径。广场植物种植结合景观功能以落叶乔木为主结合小灌木或香气树种,中心广场周边配置四季花坛与花叶树种形成舒适的林下休闲空间。

主入口及干道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为基调树种,停车路段则变换树种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Poir)醉香含笑(Micheliamacclurel)以丰富不同区间的道路特色,乔木下再搭配山茶(Camellia japonica)、八月桂(Osmanthus fragrans cv.Tbubergii)等花灌木。两侧种植一定宽度的风景林,选用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柑桔(Citrus reticulata Banco)、桃 (AmygdaluspersicaLinn)、李(Prunus)、法国冬青(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等。次干道选用造型美观、耐修剪的树种,如蜀桧(Sabina komarovii(Florin)Cheng et W.T)、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塔柏(Sabina chinensis(L.)Ant.var.chinensiscv.Pyramidalis)等,局部点缀龙爪槐(Sophora jrponica L.cv.pendula)、海桐球(Pittosporum tobira)、含笑(Michelia figo)等,不同墓区突出一种树种,以区分墓区特色,形成幕区绿化标志。

2.4.2 墓园区

(1)普通葬区以台阶式墓地为主,绿化选用耐修剪的蜀桧(Sabina komarovii(Florin)Cheng et W.T)、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法国冬青(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种植,形成屏障式绿化,绿带宽度不能少于0.8m,墓前可采用对称式种植,可选用小叶黄杨(Buxus sinica)、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sieboldii)、月季(R.chinensis)等。

(2)草坪葬区和花葬区以观赏草坪、鲜花为主形成开朗空间,墓群后种植以山茶、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常绿灌木搭配松柏等针叶树形成墓区分区的植物带,并作为宽阔草坪空间的背景。

(3)树丛葬采用一树一穴——“以树代墓”的形式,形成以乔灌木为主的树木园。采用群植、片植、丛植等自然式栽植手法,选用植物以木兰科的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广玉兰等为主,辅以山茶、桂花等。

(4)高档墓区以植物绿化美化、风景亭廊、艺术雕塑等园林小品的建设,以提高其文化艺术品位。植物选择以树体造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珍贵植物品种为主,多选常绿树。

2.4.3 风景林地

风景林地植物在尽量保留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丰富植物种类,考虑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常绿与落叶之间的搭配,层次上尽量考虑高低层次的搭配,在树丛下搭配种植灌木丛。该区绿化以保留原有的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枫香(Loquidambar formosana)、乌桕 (Sapium sebiferum(L.)Roxb)、湿地松等植被为主,补植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atropurpurea’)、鸡爪槭(Acer palmatum)、紫荆(Cercis chinensis)、木槿(Hibiscus syriacu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 Planch)等,营造花团锦簇、绚丽多姿的公园式绿化氛围。

2.4.4 殡仪悼念区

殡仪悼念区为营造肃静和缅怀的氛围,该区绿化选用常绿高大乔木或以开白花为主的花灌木,以形成悼念区特有的植物景观,所选树种有广玉兰、雪松(Cedrus deodara)、白 碧 桃 (Prunus persica′Alboplena′)、白 花 泡 桐 (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等,建筑背面和依山处种植柏木(CupressusfunebrisEndl)、湿地松等作背景林。

3 结语

“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墓园文化与园林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现代墓园建设与文化、生态及旅游相结合成为趋势。在园林化的墓园中,人们感受到的将是生命的温馨与光辉,寄托着更多的哀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墓园景观设计应站在新的角度融合新时代产物赋予的新内涵、新形式,内部环境资源与外部文化资源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活、环保、游憩等极为重要的内容。

[1]鲁敏,程正渭,王金江.城市公园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齐河晏子公园景观规划概念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2):95 -98.

[2]张晟,邓禧.中国殡葬文化及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7,25(6):99 -101.

[3]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21(6):16-24.

[4]王夫子.殡葬文化学: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233-272.

[5]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47-65.

猜你喜欢

墓园景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谁远谁近?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