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间带产絮凝剂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2011-07-26冯胜科刘其友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年7期
关键词:放线菌含油絮凝剂

耿 强,冯胜科,张 超,刘其友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3;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可以使液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菌体细胞及胶体等凝集、沉淀的特殊高分子代谢产物,是高效、廉价、安全、无毒、易降解、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型水处理剂[1]。

目前,产絮凝剂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集中在土壤中的细菌,专门研究潮间带产絮凝剂放线菌的报道较少。作者在此系统地对潮间带具有较好絮凝效果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得到了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Y-3,优化了其培养条件并考察了其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

1 实验

1.1 菌种与培养基

菌种来源于青岛开发区唐岛湾潮间带底泥。

分离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 g,NaCl 0.5 g,KNO31 g,K2HPO4·3H2O 0.5 g,MgSO4·7H2O 0.5 g,FeSO4·7H2O 0.01 g,琼脂 20 g,KCrO40.1 g,海水1000 mL,pH值7.4~7.6。

筛选与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 g,NaCl 0.5 g,KNO31 g,K2HPO4·3H2O 0.5 g,MgSO4·7H2O 0.5 g,FeSO4·7H2O 0.01 g,KCrO40.1 g,海水 1000 mL,pH值7.4~7.6。

保藏培养基:高氏斜面培养基。

1.2 方法

1.2.1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对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确定絮凝效果较好的菌株。采用Nikon TS100型相差生物显微镜及成像系统对筛选菌株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2]进行初步鉴定。

1.2.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培养基组成及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培养基以乙醇作为碳源、酵母膏作为氮源,选取4个主要因素即初始pH值、培养温度、乙醇用量、摇床转速作为放线菌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3],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

1.2.3 含油废水絮凝实验

在500 mL烧杯中加入300 mL含油废水,用移液枪移取少量微生物絮凝剂,将烧杯置于电子变速搅拌机搅拌棒下,先快速(200 r·min-1)搅拌2 min,再慢速(60 r·min-1)搅拌6 min,然后静置10 min。之后从烧杯同一高度取50 mL上清液,测定含油废水的浊度、石油类和COD去除率。其中COD、浊度、石油类的测定分别采用重铬酸钾法、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4]。

1.2.4 絮凝率测定方法

采用高岭土法[5]测定絮凝效果,并加以修正。向250 mL烧杯中加入150 mL 4 g·L-1高岭土悬浮液、3 mL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液,放置在六联搅拌机下,插入搅拌叶轮。先快速(200 r·min-1)搅拌1 min,再慢速(60 r·min-1)搅拌3 min,然后静置5 min。取上清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550。同时以蒸馏水代替培养液作对照实验。絮凝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为对照上清液吸光度值;B为样品上清液吸光度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菌株筛选与鉴定

2.1.1 菌株的分离与初筛

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对唐岛湾潮间带3处底泥样进行分离,结果显示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没有或很少菌落形成,说明高氏培养基缺乏海水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不适合潮间带底泥中放线菌的生长。将去离子水改换为海水后共分离出18株放线菌,所测絮凝率如表2所示。菌株絮凝效果分布见图1。

表2 初筛絮凝活性测定值/%

图1 放线菌絮凝效果分布图

由表2和图1可知,大部分放线菌具有一定絮凝活性,同时出现了絮凝率为负值的菌株,可能是由于放线菌自身在培养基中的代谢物质的影响。对高岭土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絮凝率>80%)的放线菌菌株共有3株,占16.67%,对其进行含油废水复筛实验。

2.1.2 菌株的复筛

对初筛得到的3#、4#、10#菌株进行含油废水的絮凝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复筛菌株对含油污水的絮凝效果/%

由表3可知,3#菌株不仅对高岭土具有很高的絮凝活性,对含油废水絮凝效果也最好,将其命名为Y-3,进一步进行优化培养。

2.1.3 菌株的鉴定

对复筛得到的Y-3菌株进行显微镜菌落特征检测,结果见图2。

图2 Y-3菌株的个体与菌落形态

由图2可知,菌株个体为细杆状,无鞭毛,菌落呈圆形,气生菌丝为乳白色,基质菌丝为象牙黄,表面粗糙有褶皱呈绒毛状,边缘整齐,中间突起。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能利用蔗糖、葡萄糖但不能利用果糖,能使淀粉水解而不能使纤维素水解,能使牛奶凝固、明胶液化,这些特征基本符合放线菌链霉菌属[6]。因此,初步鉴定菌株Y-3为链霉菌属。

2.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2.1 培养基组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表4)

表4 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由表4可知,乙醇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放线菌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较好。乙醇作为碳源,价格低廉并且具有灭菌作用,因此有利于工业应用。酵母膏为天然有机质,富含氮源以外的营养物质,利于代谢产物形成,产生的絮体较大。高盐度的培养基会降低放线菌的数量,抑制放线菌的生长[7]。因此,培养基宜选择低盐度。

2.2.2 培养基初始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图3)

图3 初始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酸性条件下,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不大;当培养基偏中性(pH=6.0~7.5)时,絮凝效果最好;而在碱性条件下,絮凝率迅速下降,说明该放线菌所产絮凝剂为阴离子型[4]。

2.2.3 培养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图4)

图4 培养温度对放线菌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

2.2.4 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图5)

图5 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由图5可知,当摇床转速为140 r·min-1时,菌株Y-3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

2.3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表5)

表5 放线菌产絮凝剂培养条件优化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5可知,各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培养温度>初始pH值>乙醇用量>摇床转速,培养温度对放线菌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影响最大。

综合考虑,确定最优培养条件为A2B2C3D1,即培养温度30 ℃、初始pH值7.0、乙醇用量35 mL·(L海水)-1、摇床转速130 r·min-1,在此条件下,放线菌Y-3对高岭土的絮凝率达到92.76%。

2.4 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絮凝效果

考察在最优培养条件下放线菌Y-3所产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浊度去除率为66.4%,COD去除率为19.23%,石油类去除率为23.64%,效果较好。

3 结论

(1)从潮间带底泥中筛选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Y-3,优化的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低盐度;培养温度30 ℃,初始pH值7.0,乙醇用量35 mL·(L海水)-1,摇床转速130 r·min-1。在此条件下,对高岭土的絮凝率达到92.76%。

(2)放线菌Y-3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和一定的降解作用,在最优培养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66.4%、COD去除率达到19.23%、石油类去除率达到23.64%,具有一定工业应用价值。

[1] 徐美娟,胡惠仁,刘秋娟.环境友好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J].上海造纸,2004,35(1):52-55.

[2] 张武岗,冯俊涛,方香玲,等.放线菌19G-317菌株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9,35(3):243-248.

[3] 潘丽君,陈锦全.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10-115.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石璐.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3.

[6]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线菌分类组.链霉菌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13-15.

[7] Zhang Yubin,Lin Peng,Wei Xiaoyong,et al.Effect of salinity on microbial densities of soil in the dilution plate technique applied in mangrove areas[J].Acta Ecological Sinica,2008,28(3):1287-1295.

[8] 叶晶菁,谭天伟.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分离选育及提取鉴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28(1):10-13.

[9] 张平,戴友芝,唐受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4):243-248.

猜你喜欢

放线菌含油絮凝剂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BAF组合工艺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
絮凝剂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及进展
酸调质—氧化降解法提高含油污泥的沉降性能
铁路含油污泥焚烧的特性
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Fe3 O4=PAC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新型改性絮凝剂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