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11-07-26梁修深
梁修深
(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南宁市 53021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KOA),俗称“膝骨质增生”,又称为退行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病、膝骨关节病、肥大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等,以局灶性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骨丢失、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及关节畸形和软骨下骨质硬化为特征,是中年人常见一种关节内紊乱综合征,易导致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甚至残疾。临床上以膝痛就诊的骨科门诊病人,诊断为KOA者占50%[1],治疗方法多样。我们采用三通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康复科门诊或住院114例患者,按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有关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确诊为KOA,所选病人均符合本试验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三通法组38例,一般针刺组36例,西药组4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79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2年。发病部位在左膝53例,右膝41例,双膝20例。三组病人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三通组 ①取穴: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内外膝眼、阿是穴;②器具:贺氏中粗盘龙火针一支,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碘酊(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③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胭窝处置一软物使膝关节屈曲60°,每次选择2~5个穴位。先取阿是穴,以手指掐印标记,穴位处常规消毒。选用贺氏中粗盘龙火针,一手以止血钳夹取95%酒精棉球,一手执针,在接近预刺穴位上方约10 cm处,点燃酒精棉球,在火焰外焰部,以倾斜约45°角烧针,令针尖及前部针身呈白亮时,迅速垂直点刺所选穴位(注意烧针的长度一定要大于点刺的深度)。点刺过程控制在0.5 s内,点刺深度以穴位所在部位及患者体质灵活选择,一般为 0.5~1.5 cm。点刺完毕后,用火罐法,留罐5~10 min,以拔出淤血。出罐后以碘酊擦敷针孔,再以毫针快速刺入所选穴位约0.8~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嘱患者火针处12 h内勿近水,忌鱼腥、豆类、生冷等。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2.2 普通温针组 ①取穴同三通法组。②器具:针具:苏州华伦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顺和牌无菌针灸针”,0.25 mm×40 mm,艾条为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的清艾条。③具体操作:患者体位同三通组,所选穴区常规消毒,毫针快速刺入所选穴位约0.8~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将2 cm左右的艾条段套在针柄上并点燃,至燃尽后取下。每次每穴灸3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2.3 西药组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口服扶他林片。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胭窝处置一软物使膝关节屈曲60°,以内外膝眼穴为穿刺点,局部消毒,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若膝关节腔内有积液,先将积液抽吸干净,再将玻璃酸钠注射到关节腔内。嘱病人将膝关节轻轻活动10余下,5~10 min后下地活动。1周1次,4次为1疗程。期间口服扶他林片75 mg,每天1次。三组均在停止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
1.3 疗效观察 疗效观察标准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疼痛、活动与疼痛的关系、功能障碍相关的特殊检查分项的评分标准,对各病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①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70%≤积分减少<95%。③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30%≤分减少<70%;④无效:疼痛等症状及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均于1疗程后按上述统计方法进行评定。三通法组总有效率100%,临床控制率78.9%;普通温针组总有效率95.5,临床控制率55.6%。西药组总有效率77.5%,临床控制率10%,三通法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n(%)]
3 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骨痹、痛痹、寒痹、鹤膝风、膝眼风范畴。如《张氏医通》:“经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楼俯,筋将惫矣。故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者风寒湿气袭之”。风寒湿阻、痰疥留滞是邪实的主要表达形式。如《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中藏经》云:“痹者,风寒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为也。……大凡风寒湿……入于肾,则名骨痹”。《张氏医通》:“鹤膝风者,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由此可见,年龄的增长、长期限劳损、肝肾亏虚、筋骨衰惫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风寒湿邪是本病常见的致病或诱发因素;病位在膝关节,与肝、肾、脾脏病变有关。肝肾亏虚、气血虚弱是致病的根本,风寒湿阻、痰疥留滞是其病理之标。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古代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三种主要的针灸方法,即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艾灸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刺络放血为主的“强通法”。火针点刺采用火针治疗前后,病变部位的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流状态明显好转[4]。不论火针还是温针,都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都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微循环,消除静脉的疲滞状态,不仅加快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亦得到改善,使局部产生的致痛物质得以清除,从而缓解膝关节的局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穴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犊鼻、血海、鹤顶、梁丘、内外膝眼,均以局部取穴为主,可促进病变关节的血液循环。采用三通法可起到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寒除湿、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效果,从而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温针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通经驱邪、温阳散寒的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本课题中使用火针和温针,均具有通经驱邪、温阳散寒的作用,可达到通络止痛之功。现代相关研究表明,用火针刺激病灶反应点,可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使受损组织和神经得以修复。此外还能促进慢性炎症吸收,将病变组织破坏,激发机体对坏死组织的吸收[5]。西医方面,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以明确的是此病系多种因素造成[6]。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为关节液的主要成分,是人体的一种大分子糖胺多糖,在滑膜关节的关节软骨和关节滑液中含量较高。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透明质酸分子量和黏弹性都明显低于正常,通过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腔中注射高分子、高浓度玻璃酸钠,可以迅速提高关节内透明质酸的质量,恢复关节液的黏弹性,重新发挥其对关节的减震和润滑保护作用,对软骨的保护、抑制前列腺素的降解、炎症的消除以及缓解疼痛均有一定作用[7]。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黏弹性充填疗法,主要是通过向病变的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恢复关节滑液的弹性与黏滞度,增加润滑功能,激活软骨组织的自身修复过程,抑制软骨基质的分解,增加蛋白多糖聚集,诱导内源性透明质酸的产生,从而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增加关节活动度[8]。
目前临床上并不能消除骨刺增生,只能缓解或消除症状、延缓骨质增生的发展。本观察也表明,贺氏针灸三通法和普通温针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口服扶他林片均能改善关节症状。三通法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温针和西药组。总之,贺氏针灸三通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是临床上既受患者欢迎又有良好效果的治疗手段。
[1]刘 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02,14(1):51-53.
[2]卢得健,杨丽艳,梅世伟,等.火针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对比研究[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0:187-18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35.
[4]王麟鹏,王京喜,徐春阳,等.国医大师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概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05 -206.
[5]林 凌.火针治疗颈椎病2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9(4):34.
[6]曹建中,狄勋元.骨内科临床诊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0-193.
[7]石 捷,秦世昌,陈柱杰,等.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6,28(5):655 -657.
[8]Hochberg MC.Role of intra-articular hyaluonic acid preparations in 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Semin Arthritis Rheum,2000,30(2 Suppl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