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图片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11-07-26翟铮璇
□ 本刊记者 翟铮璇
提到财经图片,大家脑海中多半会浮现陪伴我们多年的简单画面:红红绿绿的大盘与交易者。思路决定图片质量,而财经图片的使用者几乎都是深谙经济脉络的财经编辑,对图片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拍摄与采用之间,症结便产生了。该如何突破长久以来财经图片的拍摄困境?本刊记者与财经一线的杂志、报纸、出版社采编人员展开对话。
卞卓丹(《财经国家周刊》副总编辑):最常见的问题,首先是新闻性不强,一些财经类图片不是以新闻事件为拍摄中心,而是选择剑走偏锋,去拍一些游离于新闻事件主体之外的事物。
其次,拍摄者对财经事件、财经政策的理解力还不够强,在财经方面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图片不能准确反映财经事件的本质及影响面。
再次,财经类图片的系统性不强,没有形成以人物、机构、事件为主体的专业资料图片库。这些图片必须定期更新,否则无法满足媒体对即时财经资料图片的需求。
最后,图片供给方与图片消费方供需脱节,沟通欠缺。比如,杂志与商业图片库的合作,远远不是点对点服务,所以在很多细分领域,找不到编辑部想要的图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杂志社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摄影队伍,比如重要专访等。如《财经国家周刊》的省部长系列访谈,就必须由杂志社自己完成拍摄工作。这种方式是杂志最为理想的供图方式。但点对点提供图片的方式对人力物力财力要求都很高。
签约摄影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但编辑部必须重视与签约摄影师的沟通,明确图片要求。但目前,专门从事财经类图片拍摄的摄影师较少,不像体育类摄影师队伍那么强大。
宋兆卿(《中国证券报》头版图片编辑):《中国证券报》专注于资本市场,我谈一下资本类图片的情况。一提到资本市场,记者就去股票交易所拍一张。要么是老太太,要么是老先生。现在已不能单去拍股市大盘。国内股市使用的是电子盘交易,欧美是人工盘交易,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他们都是打电话交易,所以你看到很多国外交易所内的照片都是一群交易员,表情很生动,很夸张。但我们没有这样的场景可供拍摄。
卞卓丹:与突发事件相比,多数财经类事件的视觉元素比较单一,不够直观。所以很多人拍交易所表现股市涨跌,拍超市表现通胀,这都太单调、太程式化。
实际上,财经事件、财经新闻这个拍摄类别有其自身特点。其一,财经事件往往影响面较广,涉及利益群体、行业、人物较多,因此照片需相应地进行多方面立体表达。其二,针对财经事件视觉元素不够直观的问题,需要仔细寻找财经新闻的承载体,如人、机构、事物等,把不太直观的东西用一种直观的视觉方式传递给读者;其三,财经领域细分程度很高,行业跨度很大,摄影师很难真正对多个行业深入了解。
宋兆卿:财经照片可粗略分为宏观类和微观类。很多图片可归为泛财经类,此类内容选择范围更广,例如动车事故。这个事情对铁路行业、机车制造等行业产生很大影响。微观类是指具体的某个行业,例如资本市场、房地产行业、IT行业等一系列细分行业。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细分行业的专业知识都有较大跨度,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卞卓丹:以《财经国家周刊》今年关于高利贷的一组报道为例。我们做这组报道时,一些高利贷标志性案件还未完全暴露,因此合用的图片很少。仔细分析后,我们便可顺着报道中提到的高利贷链条,找到一条相关图片拍摄链条,比如放贷村民、借款人(包括借款人的企业、工厂现场图片)、催债群体、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地下钱庄,甚至包括一些可能被拖下水的正规金融机构,这些都是值得拍摄的场景和主体,他们的举动、表情、兴衰,不都符合摄影的表达方式?这样一分解,可以拍摄的对象便确定了,丰富了。作为一个认真的拍摄者,应该去拍摄这些东西。目前,财经图片市场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图1 8月4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道指重挫512点。
图2 8月8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名交易员以手掩面,道指下跌超过600点,失守11000点重要心理关口。
宋兆卿:以拍资本市场为例,并不是只有大盘才能表现资本市场。比如,某矿业公司上市,常规思路就是去拍一个上市仪式。要从该公司基本面的角度去表现,去拍这个公司的实际情况,这就有更多的信息。一张实景照片,经专业人员分析可估算矿山的生产能力,根据机器能估算出产量等。这对于基本读者来说,起到信息确认的功能,对于专业人士来讲,他们能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另外,如果这个公司情况名不符实,那这照片的价值就大了。我认为,反映资本市场信息是照片的第一要务。
另外,拍摄组照时不能仅反映财经事件的一个点。以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件为例,摄影记者事先应从财经的角度进行细分。例如描述事发现场的照片,可作为主打,但作为组照,不能用很多张去表现这个事发现场。那么,环保局的表态你要关注,周边海域的居民受影响情况你要表现,这片海里生物遭受污染情况你要知道。总之,围绕这一事件为圆心,波及一系列方面,把围绕在事件周边的情况都表现出来。影响到的点,都是可以表现的点。
魏长水(中国摄影出版社主任编辑):财经新闻可以拓展到民生与日常生活中来。除了专家解读,更多的民众应参加到经济活动的画面里来。就摄影画册讲,财经图片类画册占比偏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财经图片发展的成熟度。
卞卓丹:从事财经类图片拍摄的摄影师要具备两个专业性:财经知识专业性、新闻摄影专业性。具备一定财经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做到以财经事件的主体为核心来拍摄图片。财经图片拍摄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确定、寻找到作为事件承载体的人、机构与事物,这是拍好财经图片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考虑怎么通过新闻摄影的手法去表现这个承载体。对于财经事件特别是财经政策出台的图片,摄影师需要经过影响面分析-主体确定-拍摄这样几个步骤,简而言之,就是先做分析再拍摄。
以《财经国家周刊》最近的文章《华尔街日记:跌宕的一周》的配图为例,图片用纽交所中的交易员或其他参与者的表情表现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后一周内华尔街的情绪起伏。这组照片好在比较“实”,紧扣主题,又抓住了人物表情这一直观元素,配图效果比较好,可惜由于版面原因,排得稍显局促了些。
要拍出成功的财经新闻图片,对于摄影师而言,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多与跑口的文字记者交流。跑口文字记者往往一专多能,对某个行业有较深了解,他们清楚一个财经事件发生后的影响面,以及受损方及获益方的情况。这样摄影记者可以更快地找到适合的拍摄点和拍摄内容。
总之,一定的财经专业知识有助于摄影师又快又好地找到财经新闻的承载体,找到最适合表现财经事件的拍摄内容;而摄影语言的运用,优秀的视觉效果,则可增强财经图片的传播效果。
宋兆卿:拍照片最好与文字记者同行。文字记者对财经事件的影响要比摄影记者更敏感,他们专注于某个行业,掌握该事件的上下游影响。摄影记者通过与文字记者沟通,借用文字记者的点,用镜头去讲述一个财经图片故事,会比较容易把事件梳理清楚。这种方式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魏长水: 首先,要培养财经记者队伍意识与能力,了解照片是对文字更好的注解与解读。其次,相关媒体在外派财经记者的同时可安排摄影记者随同,取得一手文字材料的同时,可也获得更多更直观的图片材料。第三,摄影记者在关注社会新闻与突发事件的同时,也从民生及经济活动的角度来解读,丰富报道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