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2011-07-25韩秋菊张倩倩
韩秋菊,张倩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
纤维素酶能使不溶性纤维素材料水解成简单糖,进而发酵产生乙醇,广泛用于农业、食品、酿酒、纺织、再生能源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1~4]。中度嗜盐菌分布极其广泛,在盐碱环境(盐湖、海洋等盐水环境,盐碱地、盐池等盐土环境,盐渍发酵食品等人工环境)中能够存在[5]。其产生的纤维素酶也同样具有在盐碱环境中发挥作用的特性。研究发现,中度嗜盐菌具有很多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首先其易于在高盐环境中生长繁殖,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发酵过程中其它菌类的污染;同时营养要求比较简单,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和氮源;中度嗜盐菌产生的酶在不同的盐度和温度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活性,能满足工业操作单元中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条件[6]。
作者在此利用中度嗜盐菌HS1发酵产生纤维素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由中度嗜盐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在盐碱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活性,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纤维素酶的应用范围,对于解决目前纤维素酶生产存在的稳定性差、产量低、成本高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实验
1.1 菌株
中度嗜盐菌HS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物工程教研室保存。
1.2 培养基
嗜盐菌培养基:酪蛋白水解物5%,酵母粉0.5%,MgSO4·7H2O 0.2%,NCl 10%,K2HPO41%。
发酵培养基:酪蛋白水解物0.075%,酵母提取物0.1%,柠檬酸钠0.3%,MgSO4·7H2O 2%,KCl 0.2%,FeSO40.005%,NaCl 10%,麸皮5%。
1.3 方法
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氮源、液体种子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菌株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再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正交实验的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
1.4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1.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7]
取1 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入3 mL DNS试剂于25 mL比色管中混匀,置于沸水浴中5 min,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 mL,摇匀,在52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葡萄糖浓度(mg·mL-1)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为y=1.2113x+0.0175,R2=0.9946。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
1.4.2 酶活力的定义
在30℃、pH值为6的条件下,1 h分解纤维素产生相当于1 μmol葡萄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酶活力(U,U·mL-1)依下式计算:
式中:W为方程中计算出的相应的葡萄糖的浓度,mg·mL-1;1000为将mg折合为μg;n为酶液稀释总倍数;0.5为反应时间,h;M为样品的分子量(葡萄糖为180)。
2 结果与讨论
2.1 氮源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分别添加1%尿素、1% NaNO3、1%蛋白胨、1% NH4Cl和1% (NH4)2SO4作为菌株HS1液体发酵氮源,培养24 h后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见图2。
图2 氮源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由图2可知,NaNO3作为氮源时,菌株HS1产纤维素酶活力最大。进一步考察NaNO3浓度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NaNO3浓度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由图3可知,NaNO3浓度为1.5%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最大,为(52.58±1.52) U·mL-1。
2.2 液体种子接种量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图4)
图4 液体接种量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由图4可知,液体种子接种量为8%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最大,为(43.54±8.13) U·mL-1。
2.3 初始pH值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图5)
图5 初始pH值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由图5可知,当初始pH值为6.5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最大,为(51.32±6.51) U·mL-1。
2.4 培养温度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图6)
图6 培养温度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由图6可知,培养温度在30~40℃范围内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当培养温度为35℃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最大,为(53.20±2.88) U·mL-1。
2.5 培养时间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图7)
图7 培养时间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由图7可知,培养前期酶活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培养时间为3 d左右时酶活力达到最大,为(46.28±3.01) U·mL-1。
2.6 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的正交实验[8](表2)
由表2可知,最佳实验组合为A2B1C2D3,即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4 d、初始pH值6.5、液体种子接种量6%。
3 结论
对中度嗜盐菌HS1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S1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氮源是1.5% NaNO3,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液体种子接种量6%,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6.5、培养时间4 d。
表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肖春玲,徐常新.微生物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2,22(2):33-35.
[2] 冯定远,刘玉兰.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广东饲料,1999,(4):35-37.
[3] 李燕红,赵辅昆.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5,17(5):392-397.
[4] Bhat M K,Bhat S.Cellulose degrading enzymes and their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J].Biotechnol Adv,1997,15(3-4):583-620.
[5] Ventosa A,Nieto J J,Oren A.Biology of moderately halophilic aerobic bacteria[J].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1998,62(2):504-544.
[6] 赵百锁.中度嗜盐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359-362.
[7] 诸葛健,王正祥.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211-212.
[8] 栾军.现代实验设计优先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12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