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2011-07-25苾芬
戴 苾芬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南京 210013)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互动交流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往往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收获的丰欠,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因而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成为被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综观各国研究,其主要问题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这个主题上.例如课堂上应不应该设计大量的提问?问题的频次应如何设计?提问应该出现在学习文本之前还是在其之后,哪个效果更好?什么样的问题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提问后应该如何控制时间等等.
下面我们结合一节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课,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对其中教师的提问加以实证性分析,以期还原当时的教学场景,从中发现规律,希望在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两方面都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2 对教师课堂提问的记录与分析
2.1 课堂教学的全息记录与分析
这节课的课题为“电荷、库仑定律”.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和师生活动进行全息性客观的描述(见表1、表2),用选择性为观察技术对本节课的教师提问设计、提问技术以及师生活动等进行分析.
表1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片断)
表2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从以上的记录分析可发现,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 式已被淘汰,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讲授、提问、实验等,把教学内容逐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试图通过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多种教学目的.
本节课共提出了32个问题,大约每分钟提出0.8个问题,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为(1)、(3)、(6)],占总课时的34.4%,从提问密度而言还是适中的.我们曾经听过一节课,在40分钟内提了近100个问题,每分钟平均提出问题在2个以上,这种高密度的教学提问不一定能达到有效的教学.一是可能问题过于简单,不值得提出;二是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时间思考,被教师牵着跑,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而怎样提问,提什么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分析、研究.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占总课时33.1%,以教师为主的占总课时的66.9%,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略有不足,可以进一步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减少自己讲授的时间.
从表3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一个个小的知识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诸如引入式提问、讲解式提问以及过渡式提问等,由浅入深,以问题串的形式,一步一步强化,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解决.这样使课的进程自然,衔接流畅,层次分明.学生听课愉悦,接受知识轻松,渐进式地培养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3 定性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遵循的规律”教学片段的提问记录
2.2 教师提问层次分析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把外部知识与自身认知有机结合,给出相应的答案.从表4可看出:(1)教师对本节课的提问设计是精心准备的,32个问题兼顾了5个层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2)问题的言辞清晰,学生能很快领会教师提问语句中包含的信息,并作出教师期望的回应;(3)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不足之处是,从表面上看提问兼顾了5个层次,但是真正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纵横联想的提问设计较少,且没有给学生自发提问的机会.
表4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2.3 教师提问技巧分析
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因而教师必须体察学生的思维动态,适时提出适当的问题.同时,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还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答问题.通过表5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选择性分析可看出,教师能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适时提出问题;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也能依据课堂的实况采用了学生齐答、自愿和点名回答等方式,学生参与覆盖面较大,而对部分学生的回答,教师也给了激励性的评价.但是,也必须看到这节课提问中有40%的等候时间不足3 s,提问后学生齐答的占41%,可见低层次的提问比例略大,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从教师理答方式统计可看出,提出的问题中有31%在学生回答时被打断或自己代答,有41%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较弱,教师为完成进度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这是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表5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3 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3.1 对提高物理教师提问行为效度的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时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不同层次问题的分配,在一节新课中对于一些知识性提问(如回忆已学的事实、知识、常识等),比例应不超过30%;对于一些理解、运用性问题应占50%左右;对于综合性、创造性的问题不超过20%.
(2)课堂问题设计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教材知识范围及体系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借助已有知识运用类比法提问,也可以在学生思维障碍处提问,或利用实验现象提问等.
(3)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计问题能激发大部分的学生思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面带疑难,出现一片沉默,则要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以便减少思维梯度,尽量不要自问自答.例如在学习库仑扭秤实验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问“库仑扭秤有什么奥妙之处?”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分成几个问题引导:①“库仑用什么方法定量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的?”②“定性谈谈库仑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微小作用力的?”③“库仑扭秤实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4)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大部分教师平均只给学生1 s的时间思考,而研究表明,对于低层次的问题,应把等候时间增加到3 s,对于高层次的问题,应增加到 15 s.等候时间的增加会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给出更长、更多的回答,未回答的问题就会减少,学生会更愿意给出猜想性的答案,并且他们自发提问的频率会提高.
(5)要重视评价.无论学生得出什么答案,都应给出一个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以便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从而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
3.2 对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反思
目前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探究性学习还是自主合作的学习,在课堂教学实施时都离不开课堂提问.教师要真正理解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重视对课堂提问本身的研究.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让学生有兴趣,能引起学生共鸣,并有解惑的意愿,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的能力.(2)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并掌握物理思维方法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留有余地,发挥“留白效应”,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去想象、去钻研、去填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信与征服困难的勇气.(4)要有延伸性,应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延伸出新的相关的问题,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把问题的探究延伸到课外.(5)要有多向性,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培养发散性的思维及灵活变通.的能力(6)教师自身要树立质疑的意识,善于教学追问,抓住学生在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从中激发出创新思维火花,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总之,物理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提问能力、提问技巧,才能让课堂提问成为推进教学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对一节典型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分析,来提供一种课堂分析、反思的视角与方法,让物理教师能在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1 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炳升,仲可庄主编.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