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经济困局考量政府调控智慧
2011-07-24蔡京望
◎ 文/蔡京望
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了由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难以自拔;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让世界经济前景更加不明;中国国内通胀压力有所抬头,制造业增长趋缓。这些都让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也更加考量政府宏观调控的智慧。
外部环境充满悬念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现在的经济前景很成问题,虽然其经济处于一个微弱的复苏阶段,但由于政治层面,美国两党未能就削减赤字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启动自动削减这样一个机制的话,那对美国经济的复苏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个就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还是看不到头。
全球经济局势的不稳定,首当其冲的,是外需压力增大。统计显示,中国对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速已从今年8月的22.3%降至10月的7.5%。近几个月来,电子产品、船舶、纺织等出口敏感行业生产增速放缓。预计四季度海外订单将继续下降,明年出口增幅将更受影响。
欧债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同样可能影响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此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欧美一些国家明年相继进入大选期,令相关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基于对当前国际贸易先行指标走势的判断和对2012年决定贸易走势主要因素趋势分析,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将维持相对较低的增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说。
PMI破50预警中国制造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1日发布,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这是PMI自2009年3月份以来33个月内首次回落到50%的经济强弱分界点以下。同日公布的汇丰PMI也仅有47.7%,较10月大幅下降3.4个百分点,创32个月新低。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称:11月PMI回落到50%以内,对此不必反应过度。但也要引起警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特别是市场需求显示疲态值得关注。
新订单指数全年波动下行,并且下行速度较快,11月回落到47.8%,为33个月以来首度回落到50%以内。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半年在略高于50%的位置上徘徊;下半年明显下降,自8月份以来,虽然9月份短暂回升,但整体不改50%以下低位运行的局面。
从产成品库存指数来看,最近3个月上升明显,已连续2个月保持在50%以上。尤其是最近生产指数出现明显下降,本月下降到50.9%,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产成品库存指数仍然加快上升,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
反映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正在由防通胀向稳增长方面转变。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从分类数据来看,产出指数下滑了1.4个百分点,而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则大幅下滑2.7和3.0个百分点。这些均表明即将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数据可能将远远低于市场预期。未来数月,中国经济都可能进入一个较慢增长的区间。
最能感受经济冷暖的一些民营企业已意识到转型的迫切需要,开始寻找应对危机的出路。
通胀阴霾未除
12月1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面临抗通胀和保增长两大问题,明年通胀因货币供应、输入性通胀和国内劳动力、能源成本增加将难以下降。他预计明年CPI依然会维持在5.5%左右。
为何通胀水平明年仍会在高位徘徊?成思危认为,根源在于影响通胀的三大因素仍未消除。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供应,目前来看不可能收紧。他分析称,在发达国家现在还都是处在低利率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继续加息或者频繁提高存准率,必会造成大量热钱流入。
至于其他两项因素,成思危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在高位同样会影响国内通胀水平,例如石油、铁矿石的价格虽然近段时间略有下降,但仍居高不下。此外,目前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原材料、能源价格的提高将会影响物价。
《国际金融报》的评论也称,这轮通胀的主要因素并没有消除。一是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依然过剩,中国经济规模只有美国1/3多点,但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却超过美国28.2%;二是本轮通胀不是结构性的,而是全面的,物价上涨的动力依然存在;三是市场要素上涨的要求并没有就此终结,特别是人力成本要素上涨的要求依然强烈,资源环境成本上升的趋势也还在继续;四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依然高企;五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初,各级政府都存在追求增长的盲目冲动,这也是通胀管理的一个难题。
“目前通胀势头只是初步被遏制,CPI依然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货币政策放松,随时都有可能导致通胀反弹。如果管理层不对市场的各种解读正本清源,那么本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能让释放出来的货币又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市和股市。”经济学家马光远日前撰文说。
“稳健”应对挑战转型寻觅良机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长期增长放缓和短周期下行的交织阶段。从短周期角度看,目前外需疲软和投资去杠杆化,将导致2012年出口和投资等经济增长引擎动能减弱,经济增速较2011年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中国经济面临较大挑战。不过,在复杂形势下,中国已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正朝着宏调预期方向发展:CPI在7月达到年内峰值后逐月回落,10月已由高峰期的6.4%回落至5.5%;GDP三季度同比增长9.1%,依然在合理波动区间。人们预计,2012年GDP与CPI增速将呈平缓“双降”态势。
有关专家认为,这符合既定的宏调目标。经济平稳放缓,为调结构和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应顺势而为,以改革为市场释放空间,促进中国经济更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能感受经济冷暖的一些民营企业已意识到转型的迫切需要,开始寻找应对危机的出路。佳佳童车是浙江平湖最大的电动童车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海外。佳佳童车厂总经理陆利平说:“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一款童车的研发和模具,成本就要几十万元,但为保证企业后续发展动力,佳佳童车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方面仍然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而开始着力打造品牌影响力。
与佳佳童车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坚持研发投入、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选择在危机来临时“修身养性”,为将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时下一系列统计数据和经济现象表明,本轮宏观调控已到关键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对中国来说,必须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强微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财政结构支出制度的改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表示,中国将实行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会合点,谋求自身发展与世界经济互利共赢,化解世界经济动荡带来的一系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