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能力的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
2011-07-23黄士良王振杰金红霞
黄士良 王振杰 金红霞 曹 珍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关于职业教育体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及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角度出发,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由于高校所处层次不同、专业特点不同、所处地域不同等诸多差异的客观存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存在着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所设专业的竞争力成为探索和思考的核心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应该最终落到所培养人才的能力上,而在诸多的能力要素中,专业核心能力则是最根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一、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专业核心能力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综合性。专业核心能力不是单一专门课程培训所能完成的,是培养体系中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的有机合成。(2)长期性。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学习和训练,短时间的培训不能形成。(3)成长性。专业核心能力随着拥有人在实践中的不断运用而增强,如果不使用将会退化。(4)独特性。专业核心能力难以模仿,由一系列特定教育资源和系统培养方案所支撑[1-3]。
在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时,必须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再根据模块的组合设计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框架,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能力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其基本设计思路是:首先,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核心技能,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其次,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必修的、体现专业特征的,而就业性课程是灵活多变的、供学生选修、体现就业方向特征的。整个课程结构由于核心课程的内在结构和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具有灵活性、多样化特征。这种富有弹性的模块化课程结构设计,有利于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有利于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衔接;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以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选择学习方案和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色,首先应该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的高等技术和高级技能,并达到专科文化知识水平,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技艺型人才。高职人才规格的特点,决定其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课程设置的“三个接轨”原则。“三接轨”即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因此,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同时,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应结合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将劳动、人事部门的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2)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需要对专业的高技术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析和整合,建立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研究每一能力模块中应培养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4-6]。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计划制订时,我们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园艺植物的认知能力,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等生产管理技能,如《花卉生产技术》、《盆景与插花》各安排2周课程实训,《蔬菜生产技术》2周课程实训、《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果树生产技术》各安排2周课程实训,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1)“活模块、多方向”。园艺技术专业要吸取用人单位意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相互结合的三维结构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少而精的基础知识,核心主干的专业技术应用,广阔的交叉素质培养,实现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要制定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相配套的专业理论教学环节。(2)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应用为目的,从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将课程分为花卉、蔬菜、果树三个方向。如花卉方向设置的有关课程有《花卉生产技术》、《盆花栽培技术》、《盆景与插花技艺》等;蔬菜方向设置的有关课程有《蔬菜病虫害防治》、《蔬菜生产技术》等;果树方向设置的有关课程有《果树生产技术》、《观赏树木》等。(3)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专业教改方案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4)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正确处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在广度上应包括本专业大专知识素质的基本内容,不能遗漏;在深度上,各门课程要以大专水平的基本要求为度,加强针对性与实用上的精深。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探索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每门专业课程都紧紧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及学习小组通过自助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指导、监督(激励、答疑、纠正)评估学生学习活动为主[7]。如:
(1)项目教学法
以生产实际工作中的蔬菜生产典型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导入,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完成生产任务步骤,掌握技能。目前,项目驱动教学法已经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项目教学的工作流程为:
(2)任务驱动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应用于微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化,学生承揽了项目后,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引导,师生共同创设工作情境、确定工作任务的内容和标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协作完成任务、进行效果评价。以面对工作任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起点,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为教学过程的结束,每一个任务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强效动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不仅向教师学习,还通过相互学习和自主学习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不断思考、应用、设计、创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熟练了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教学流程如下:
(3)案例教学法
是应用于微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启发,利用可视化的多媒体功能,从一个实际的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2.一体化教学改革
完善一体化教学,如蔬菜生产技术,学院购置了大量新设备,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另外,还要加大《蔬菜生产技术》课程的改革力度,真正做到将课堂搬进生产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同时进行,实现生产性课程一体化教学。经过近几年的改革,《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按照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于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除笔试外,在实践操作较多的课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产品评价等,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教师、学生、技术人员成为实施考核的共同主体,学生成绩由形成性评价成绩(70%)和终结性评价(30%)两部分组成。
(三)实践教学改革
1.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全面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现在高职教学中,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的管理、评价等环节都模仿普通高校,强调的还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园艺技术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实践课的课时从占总课时的40%,到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约达1∶1。同时,实践课程必须有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教材或讲义、指导用书,并将实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2.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
“贴近生产实际、适应生产需要、反映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是高职教材的特色,结合专业方向特色,鼓励园艺技术专业教师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2008年度编写了《蔬菜生产技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校本实训教材,2009年参加编写了由科学出版社承担出版的《植物学简明教程》。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基地
目前校内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较为先进、完善的实训室,建有果蔬园、食用菌生产培训基地等。但学生的综合实训、动手能力环节仍然不够,需要建设更完善的蔬菜生产日光温室、果蔬储藏与加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重点是建设完善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基地,争取建成河北省食用菌培训基地,为培养河北农村女性农业生产技能,建设新农村发挥园艺技术专业优势。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的实训需要,先后与10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作为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企业接收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需要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增加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小 结
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2007年立项为院级重点课题,2009年申报了河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课程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建设,力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培养的学生能在行业内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隋学圃,颜玉凤.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1):33-35.
[3]迟恩武.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深化课程体系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1,(5):60-61.
[4]黄加銮,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益[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28-29.
[5]林峰,林雪春.高职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J].职教论坛,2003,(20):18-19.
[6]宋春燕,罗小平.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1-4.
[7]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