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普读物《观云识天》备受关注
2011-07-21
“在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深刻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时候,我们学校应该进一步推广、宣传、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廉水这样说道。
近期,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编撰的科普读物《观云识天》广受关注,激发了大家的兴趣。
四个篇章教你观云识天
云意挥洒,来去随风;舒卷升降,聚散无穷。云是天气的“招牌”,看云,能识别天气。“观云识天”古来有之。从云的聚散,可探求槽来脊往,锋生锋消,把准天气脉搏,预测未来天气。
这本名为《观云识天》的小册子共分为赏云篇、究气篇、问天篇、人才篇四个篇章,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其中,赏云篇介绍了毛卷云、滚轴云、火烧云、马蹄云等二十余种形态各异的云彩,并配以“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等朗朗上口的民间俗语、谚语;究气篇介绍了云的形成、现代探云技术以及气象台天气预报的业务流程和方法等;问天篇介绍了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气象灾害、气象能源等;人才篇介绍了郑国光、吴国雄、颜宏、潘剑翔、朱云来等该校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表明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人才。
小小科普读物为广大中学生开辟了走近气象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第二课堂。江苏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评价这本小册子“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中学物理、化学、地理乃至政治课教学的生动内容。”
近四个月编撰精益求精
《观云识天》“口袋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廉水教授亲自策划并参与编撰的一本科普手册。李校长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就是关于观云识天的,其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中发现气象奥秘无穷。所以想到选择‘口袋书,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爱气象、学气象、探索万千气象的奥秘,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编撰这本不到50页的“口袋書”,编写小组的成员们可没少下工夫。《观云识天》的主编之一蒋昌华告诉记者,“这是写给中学生看的册子,所以文字要做到深入浅出,同时要图文并茂,这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气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编写小组认真细致的花费了近4个月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本“口袋书”。在初稿完成后,为了检验自己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做到了通俗易懂,编写小组还从该校非气象类专业找来几名学生充当“第一读者”。“不学气象的学生能够看懂这本小册子,就说明这本书的编写成功了。”
服务社会高校义不容辞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社会义不容辞;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教育义不容辞;以学科特色和优势服务社会,高校更是义不容辞。
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动服务气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行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为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为企业壮大研发力量,为社会大众解释诸多气象热点问题,积极承担一所大学的社会责任。李廉水校长坦言,学校已经在气候变化领域做了一些研究,应该将所了解的知识普及开来,希望从中学生开始培养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从娃娃抓起,节省水电,减少排放,节约资源,积水成河,积沙成丘,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同时激发中学生愿意为气候变化去做研究,愿意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去做研究,愿意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去做研究。”(王小曼编辑:唐釜金)
(江苏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