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

2011-07-21蒋廷婵雷晓霞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电刀渗液脂肪组织

蒋廷婵,雷晓霞

(延安市妇幼保健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孕妇及胎儿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要求剖宫产人数及巨大儿出生率的增加,使临床剖宫产率相应提高。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明显增多,这既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影响患者康复。对此,如何提高剖宫产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当今的护理专业队伍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根据发生原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12~2010-12在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病人186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岁,平均体重69±11.8 kg,无明显心肺疾患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发生脂肪液化38例,对照分析调查脂肪液化发生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住院剖宫产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1]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多发生在术后4~10 d,大部分患者述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常规检查时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黄色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2 研究指标 分别调查186例剖宫产患者的体重、有无妊娠水肿及贫血、是否采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开方式及切口暴露时间等六个项目,分析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

1.2.3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33例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所观察六项指标与脂肪液化关系见表1,从表1可见,剖宫产患者术前的体重、有无妊娠水肿及贫血,手术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口方式及切口暴露时间对发生脂肪液化产生的影响较大,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与上述因素有关。

表1 33例剖宫产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原因统计表

3 讨论

迄今,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许多学者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和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有关[2]。水肿及贫血患者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差,肥胖者所消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较体重正常者高,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3]。

4 护理

切口愈合不良并有黄色渗液,患者往往认为是切口感染,易出现抱怨、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康复。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其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释,使其对病情和处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消除顾虑。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请家属一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

给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营养丰富、产气少、易消化的饮食的食物,如鱼类、瘦肉、水果、土豆、芹菜、粗粮等。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术前术后白蛋白和总蛋白低于正常值的可酌情输入白蛋白,术后食欲差、经胃肠营养摄入不足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总之,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慎用电刀,使用横切口,术后理疗是防治脂肪液化的重要措施。根据脂肪液化发生特点,我们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沟通,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增加腹压、减轻腹胀的发生,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的方法。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患者痛苦。总的来说,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对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让患者的身心处于最佳接受治疗康复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促进其早日康复。

[1]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2]赵洁,舒春华,徐秀杰,等.高频电刀致腹部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4):47.

[3]闻学军,黄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

猜你喜欢

电刀渗液脂肪组织
质量控制数据下高频电刀使用年限与性能的关系分析
可用于起搏器依赖的R 波触发型高频电刀的制备及临床研究*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穿刺处渗液的原因及控制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胖孩子脂肪组织6岁时已现病理变化
高频电刀在基层医院应用安全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