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选择”不再纠结
2011-07-20卢钢
卢钢
在地理高考试卷中,选择题的分值通常占50%左右,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因此对考生来说,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考卷的答题成绩。很多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经常抱有“侥幸心理”,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地理图文材料、时事地理材料等,经常会带着一定的猜测成分去答题,这样做冒险的成分较大。与其冒险,不如掌握一些选择题的命题特征和规律,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提高选择题的答题准确率。下面笔者通过一些典型试题的解析,介绍一些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
一、 有一种选择要明理
明理,就是要对自己作出的选择能说出确凿的理由或证据来。此类选择题通常会提供图文材料并结合地理教材中主要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考查,作答时,要运用地理原理或规律对图文材料进行转换、分析、推理、验证、归纳。
【例1】 (2011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调研)下图为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读图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0° B. 20°N
C. 20°S D. 23.26′N
(2) 某地当日比图中甲地的夜长时间略短,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3) 图2中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乙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结合图文信息,把题图转换成常规图形,如图3。因为乙地日出时间为0时,所以可判断70ºS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依据“直射点纬度和极昼或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互余”,得出直射点在20ºS。而“某地夜长较甲地时间略短”,可转换为“某地的昼长较甲地略长”,因为同时日出,故在右图中的晨线上标志为“丙”即可判断出“某地(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即H乙=90º-(70º-20º)=40 º,通过计算验证可选出 a图正确。
解题启示 要有“理”可说,这就需要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熟练运用,若有计算,则用“数据说理”;若可“绘图说理”,则会通过绘制原理图、过程图等示意图加以辅证。
二、 有一种选择讲因果
此类选择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现象、问题的成因,需要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有时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对某一事象进行前因后果、逻辑关系的分析判断。
【例2】 (2011届江西省上饶市四校联考)读全球雪线高度分布图(图4),分析全球雪线高度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蒸发 D. 地形
【参考答案】 A
【解析】 气温、降水、蒸发、地形等因素虽都会影响雪线高度,但是要符合题干中的“低纬向高纬”这一规律的因素主要气温,因为受“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影响,气温也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气温高则融雪量大,雪线高,反之亦然。
【例3】 (2011届江苏省苏北四市期末调研)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图5),判断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
A. 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 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 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 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参考答案】 D
【解析】 解决框图类题的关键是遵循因果关联,可以由因及果,也可以由果索因。因为生活污水指向a,故结合备选项,可知a为污水处理厂,排除BC;棉布是棉纺织工业生产出来的,所以由棉布反推出b为棉纺织,排除A;然后把另两个部门代入c、d,验证答案的合理性。
解题启示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首先要分清根本原因或直接原因,其次要全面分析影响的因素,另外,要分析孰因孰果,把握逻辑关系,联系教材。解答框图类题目时,可以将选择项代入框图中,按照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加以验证。解答一组前后有因果关联的题组时,可在答题完成后反推,若因果成立,则选项正确。
三、 有一种选择抓信息
“无图不成题,无题不考图”,这是当今地理高考的基本特点,不仅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而且更符合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此类选择题的答案往往就隐藏在图中,只要认真读图,即使在平时学习或训练中从末接触到过的地理事象,通过捕捉图中的文字、数据、符号等图例信息,再结合题目要求,并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就很容易选择到正确的选项。
【例4】 (2011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月调研)下图是“运价定价方式随运输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在南京主城区开行的投币公交车,在城区内均为1元(空调车2元);地铁一号则是多个站点,票价2~4元不等。公交和地铁运输的定价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
A. a和c B. b和c C. c和d D. d和a
【参考答案】 D
【解析】 本题目属于密切关注生活的新情境的地理试题,重点考查同学们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中无明确的答案,只有掌握坐标图的读取方法,才能正确作答。横坐标为距离,往右表示距离增加;纵坐标为运价,向上表示运价增加;直线、折线和曲线表示随距离增加运价的变化趋势。结合图例内容可a随距离增加运价持续增加;b表示在一定距离内运价不变,而在另一距离范围内运价增加,呈现阶梯式增加;c表示在一定距离内运价变化幅度大,当达到某一距离时,运价相对稳定;d则不随距离的增加而改变运价。结合题干信息,容易选择出符合公交车和地铁的运价定价方式。
【例5】 (2011届广东省惠州市模拟)读下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 ()
A.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 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 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 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参考答案】 D
【解析】 依据图中“经度、纬度”确定该岛屿为海南岛,结合图例,可知该岛屿“周低中高,山地为主”;因为是岛屿,故河流“短小”,因坡降大而“流急”;因为A地纬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由“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的分布趋势,可知道岛屿西南部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西南部大于东北部,原因除西南部纬度略低外,主要是位于盛行风山地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
解题启示 此类选择题的题干中通常会出现“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据图中信息”等字眼,若有以上字眼出现,一定要结合题目要求认真读图,从图名到图例,看清文字和数据,要读出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或发展、演变趋势等。
四、 有一种选择需比较
此类选择通常会出现在区域为背景的地理知识(经济活动、地理要素等)考查中,对某一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变进行比较,或对某一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评价。
【例6】 (2011届广东省深圳市第一次调研)下表是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和2008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与1961年相比,该县2008年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降水量大 B. 植被破坏严重
C. 农业用水量减少 D. 蒸发量增大
【参考答案】 B
【解析】 该题要求从时间角度比较分析造成“雨季地表径流量”的大小的原因。径流量的大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年降水量”的多少,它们呈“正相关”;另外“森林覆盖率”也会影响涵养水源的状况,从而影响“雨季地表径流量”,它们呈负相关。因此从这两个因素和“雨季地表径流量”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可知2008年较1961年的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森林覆盖率下降。
【例7】 (2011届广东省惠州市模拟)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下表)。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
A. 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 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 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 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D
【解析】 从“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表中可知,A方案的侵蚀量和径流量最高达100%,水土流失严重,径流变化大,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环境效益最差;B方案3~8年内的经济效益不如A方案同时段高;C方案在3~8年内的经济效益最差,只在8年后最佳。从区域持续发展角度看,我们不能着眼眼前利益,应放眼未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解题启示 区域比较时,要结合区域的自然背景特征、人文经济特征,注意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题目要求作出正确判断。方案比较时,一定要综合考量,分析归纳出各种方案的利弊,从地理学角度看,一定要选择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即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适合的方案。
五、 有一种选择求最佳
此类选择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题干中会出现“最”这样的表示程度的关键字,重点考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识记程度,对地理事象的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二是备选项的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符合题意的,即最佳的答案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例8】 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影响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信息网络 B. 便利交通
C. 优惠政策 D. 人才和文化
【参考答案】 D
【解析】 以上四个备选项对创意产业区位选择都有影响,但从题干创意产业的概念分析,该类产业应该属于“技术导向型”,故主导因素为“科技人才、文化创新”。
六、 有一种选择防定势
这里的定势主要指思维。此类选择题一般会在题干的设问中出现“不正确、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否定性词语,而我们平时习惯性选择正确答案,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自以为是。另外,一些地理知识,尤其是经过反复训练和强调的知识,在头脑中已经印象深刻,此时若出现在备选项中,情绪上的兴奋,往往就会忘记认真读取图文信息,对各选项欠斟酌,从而把它当成正确的选项选择。
【例9】 (2011 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0年10月26日9点,在三峡大坝蓄水175m见证仪式上,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宣布了三峡库区的水位成功蓄到了175m,175m意味着我国治水伟业被推上新的台阶。关于三峡此时抬高水位的目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下游的防洪
B. 有利于枯水期发电稳定
C. 有利于中下游枯水期也能正常航运
D. 有利于保证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A
【解析】 水库主要作用之一是调节水流,三峡水库的主要功能就是针对下游的防洪,受此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认为A项正确。实际上,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能忽视,11月到次年5月是长江的枯水期,此时蓄水对下游不具备防洪的作用。
【例10】 (2011届山西大学附中2月模拟)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在K省该农作物收获期内N省最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A. 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 台风肆虐
C. 寒潮频繁来袭
D. 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参考答案】 D
【解析】 从N省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看,四个选项均正确,都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对作出正确选择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尤其是K省收获该农作物的时间在“7月中”,很容易联想到夏季是东部季风区的雨季易出现洪涝;会忽视N省(位于长江流域)在7、8月因锋面雨带的北移而出现“伏旱”。
【解题启示】 若出现“不正确”等否定性词语,先将其圈画出来,然后再在选项中打叉或打勾。若出现熟悉的地理知识,尤其是结论性的语句,一定要慎重选择,可结合选项认真读取图文中反映的信息,若信息中不能反映该知识,则要学会放弃。
以上仅仅是针对常见的选择题型和常用的方法进行列举,任何解题的方法都是相对的,任何人也都有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关键的是同学们在冲刺复习中能更加理性的回归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做选择题时得心应手,不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