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安全担忧再起 备考热点逐一破解

2011-07-20 季涛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1年8期
关键词:耕地粮食农业

 季涛

【热点综述】

2011年3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及中国、法国、加拿大和一些非洲国家的代表在北京就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举行研讨会,与会者对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将近20%的人口”非常赞赏。

“2011年力争粮食产量保持在5亿吨以上。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温家宝总理今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承诺掷地有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石,成为“两会”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更让人担忧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粮食作物产量将下降2.1%,粮食供应仍将趋紧。毫无疑问,在今年,粮食问题将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去年以来世界上传统的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都遭受了高温、洪灾的冲击,我国周边的东盟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也减少了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因为减收而出台了相关减少或限制出口的措施,此举令农产品供应出现紧张预期。

虽然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然而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仍将持续。人为的土地污染、耕地面积减少、建设侵占耕地等社会因素和洪涝灾害、地震、冰冻灾害等自然因素都将影响粮食安全。从去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多省持续干旱,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8省份冬小麦受旱面积已经占到播种面积的四成以上,严重受旱面积达到2963万亩。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关系到国民的基本生存情况,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

【备考提示】

1. 世界粮食问题

(1)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从世界范围来讲,粮食产量呈上升的趋势。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粮食消费不均衡,是粮食问题的根源,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粮食紧缺问题是当今世界的迫切问题之一。

(2) 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分布和贸易

小麦:约占世界谷物总量的32%,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国际上传统的小麦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这几个地方的出口量占世界小麦贸易量的70%。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南美和部分欧洲国家也有一些进口,巴西、埃及、欧盟、日本和印尼是小麦进口大国。

玉米:主要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美国玉米出口量占世界60%以上,对国际玉米市场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墨西哥、韩国一直是世界较大的玉米进口国。

稻米:世界水稻的主产区集中在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东亚、南亚、东南亚。亚洲水稻产量占全球水稻产量的90%以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中国等是进口稻米较多的国家,泰国、越南、美国等是主要的稻米出口国。

(3) 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10年8月18日公布了“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粮食风险最高的50个国家中,有36个是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其中阿富汗和非洲9个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的风险最高,而北美、欧洲的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有充足、可靠的粮食供应。

2.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1)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仅对粮食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对粮食的质量、粮食获得的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在加大,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等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事关中国的稳定与发展。

(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国际、国内两方面。

国际原因: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冲击我国的粮食生产。在本国政策的保护下,美欧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地区,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美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大量低价倾销,摧毁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粮食净进口国,从而为粮食危机埋下了伏笔。

国内原因:受自然条件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不稳定。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气候的异常变化频率大,引起的洪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会影响粮食产量,所以不利气候条件是导致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淡水资源缺乏,且南多北少,很多农田的灌溉用水得不到有效保证。

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耕地是提供粮食的保证,我国人均耕地少,而且随着工业化推进和城镇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吞噬良田。另外,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另外,进城务工和种经济作物相比,种粮效益明显偏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3)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

靠土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要继续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建立粮食生产抗风险的机制。政府保护价粮食及非保护价粮食,切实解决好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靠科学: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要实施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应试策略】

2011年的高考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可能结合“国际粮价大涨”、“我国北方干旱”、“新农村建设”等热点,考查世界和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考查重点依然是粮食的生产、粮食贸易、农业布局、农业区位选择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复习时,应注意把粮食安全和以下知识点相联系: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创新演练】

【例1】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了针对全球163个经济体进行调查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根据世界部分国家粮食安全资料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表格中相关国家的地理特征,推断字母a、b代表的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

(2) “布什就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发表看法说,印度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是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国务卿赖斯也表示,印度人和中国人饮食的明显改善是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你认为这些说法正确吗?造成现在全球粮食日趋紧张、粮价不断上涨的主要责任应该谁来负责?为什么?

(3) 芬兰地处北欧,四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芬兰农业生产一直是高投入低产出,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但是,芬兰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不断为农业的生存与发展寻找新的出路,时至今日芬兰已成为世界粮食最充裕的国家。我国应借鉴芬兰农业发展的哪些经验,使我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成为世界强国?

(4) 我国连续7年实现粮食增产,对世界粮食安全有何意义?

【思路解析】 第(1)题,阿富汗、利比里亚、巴基斯坦气候干旱,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中国2010~2011年北方多省持续干旱,导致粮食减产。第(2)题,考查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粮食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第(3)题,考查农业生产的措施,答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芬兰政府通过各种措施该”这个关键句,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去分析。第(4)题,我国人口众多,虽然不是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但也是原因之一。我国粮食能自给自足了,也有利于稳定世界粮食安全。

【参考答案】 (1) a:干旱;b:台风(2) 不正确。全球粮食安全存在危机和风险,原因根本不在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应对粮食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原因是:主要发达国家采取非常规手段获取能源,能源危机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欧美用大量粮食作物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使原本紧张的粮食雪上加霜;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资本大量进入粮食期货市场,抬高了粮价。(3) 向农村地区进行政策倾斜;鼓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加强规模经营,使用农业机械;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答案合理即可)(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需求量大;连年增产可以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有利于稳定国际粮价,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例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P-人口总量;G -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粮食播种面积;Y-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 下图为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 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 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 ≠C×Y),下面三种情况,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① P×G-C×Y>0 ② P×G-C×Y=0

③ P×G-C×Y<0

(3) 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扩大灌溉面积和_______________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水资源更为紧张和_______________。

(4)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科学)技术。

【思路解析】 第(1)题,可以直接从材料一中的平衡公式中“P×G=C×Y”中得出答案。第(2)题,首先要明白公式的含义,即人口所需粮食量大于耕地所生产的粮食量。然后再从生态破坏分析原因。第(3)题,从材料二的图可看出,化肥投入指数很高,但是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第(4)题,考查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1)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率 (2)①;人口所需粮食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3)增施化肥;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地酸化、水体污染)(4)生物(基因工程)。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农业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