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龙头企业 打造品牌园区
2011-07-18李益恒
李益恒
郏县产业集聚区是2008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截至2010年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4.6平方公里。河南省委、省政府确立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要求之后,郏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集中全县之力、凝聚全县之智,着力打造以机械装备制造和医用制品为主导产业的品牌产业集聚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2010年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6亿元,工业项目投资3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利税4.2亿元。被河南省政府授予“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确立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四个基地
一是紧密结合郏县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确立主导产业。根据平顶山地区大型煤矿多、郏县有传统机械加工基础的实际,结合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多方调研,科学论证,把机械装备制造和医用制品制造确立为县产业集聚区的两大主导产业。二是创新招商模式,加快项目引进建设。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四个品牌基地建设,建立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督查奖惩机制、用地保障机制,实行了县领导带头招商、乡镇和县直单位组团招商,着力大招商、招大商,加快产业集聚区扩张。
二、 优化环境,筑巢引凤
一是科学规划。坚持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科学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等“三规合一”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完成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等六个规划。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6亿元。实现了水、电、路、气和通讯网络全覆盖,集聚区的配套能力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三是着力优化软环境。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光荣,干扰企业可耻”的意识,确立了“三个零” 理念,即企业用地与群众“零接触”、单位为企业服务“零距离”、行政审批前期费用“零成本”;建立了“五个一”的服务机制,即对入驻项目实行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目标、一抓到底,达到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形成了前期审批“一条龙”、中期建设“全方位”、后期投产“经常性”的服务模式。
三、解决土地瓶颈,破解项目入驻难题
发展产业集聚区,最难的在于土地征用,最棘手的也在于土地征用。如何确保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问题,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郏县举全县之力,采取多种办法,从根本上破解了土地瓶颈,确保了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发展。一是盘活土地法。就是盘活、整合土地资源,把起步区内原有停车场、闲置厂房、农贸市场等分散的建设用地,县政府按照每亩6万元的标准对其进行收购征用,用于起步区建设用地;对居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价格、统一开发建设公寓楼,对园区内农民旧房评估论价补偿后逐步拆除。二是政策激励法。就是采取乡让地、县让利的“飞地政策”,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置换建设用地。对乡镇置换出的土地,以适当方式进行奖励。三是让利于民法。就是采取得力措施受惠于民,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免费对集聚区内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目前已培训1000多人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让失地农民到集聚区内的企业打工致富。四是积极争取法。就是不怕脸难看,不怕话难说,不怕事难办,积极向上级争取土地指标。为此,郏县成立了产业集聚区土地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到国家、省土地部门汇报郏县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争取上级支持。
四、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园区
一是政府积极扶持。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是郏县产业集聚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落户县集聚区后,我们严格兑现承诺,为项目建设搞好贴身服务。县财政出资为平煤机培养技术工人450名,投资4000万元为该公司专门铺设了38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保证了平煤机项目进展顺利。平煤机的成功引进,促成了宏鹰煤机配件、煤神机械、平联机械、特佳表面处理设备制造、瑞安机械等一大批关联度高的机械加工项目扎堆落户,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圣光医药集团是县产业集聚区医用制品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大力支持圣光集团的医药战略联盟营销模式,使圣光医药物流公司销售收入从2007年不足2000万元,达到2010年的17.6亿元,今年有望达到50亿元。同时,支持圣光集团全力实施医用制品孵化园战略,以孵化园为平台,承接全国各地行业、人力、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实现集群发展。今年孵化园计划开工投产12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0多亿元。4月12日郭庚茂省长在视察郏县产业集聚区时,对这种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郏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21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0家,总投资近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品牌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雏形。
(作者系郏县发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