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歌诞生地管窥

2011-07-18袁念琪

检察风云 2011年18期
关键词:百代聂耳田汉

文/袁念琪

国歌诞生地管窥

文/袁念琪

2000年将要过去的一天上午,忽然我家北面传来几声沉闷的轰响。看了晚上的电视新闻才知道,徐家汇绿地建设开工了,爆破的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私营橡胶厂——原大中华橡胶厂厂房。第二年6月26日下午,一阵轰鸣又在那里响起,被拆除的是大中华的隔壁邻居——中唱上海公司的建筑。当第三次爆炸声于2003年响起时,宛平路上挨着原中唱公司的那片新式里弄消失了。2004年3月,一块大型绿地浮现于徐家汇。当年的遗迹只留下一根矗立的烟囱,还有一栋红色的小洋楼。

不曾想到,就在这个我熟悉和常来常往的地方,有过一段与每一个中国人相关的故事,还留有一个待解的谜……

小红楼·百代

2002年的10月18日18:30,我应邀参加“LA VILLA ROUGE小红楼”的开张仪式。此前,我已来过此地。在小红楼的门口西侧,放着一台机器,上半部有个透明的有机玻璃罩子。上面没有文字说明。一问说是装修时从三楼找出来的,是唱片的刻录机。

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档案室,高级工程师“解放”同志听我说起此事,有点不解:“那楼不是做音像陈列馆了吗?那台刻纹机是我们留下的,不是说要办陈列馆么。文字说明早就交给我们经理,交到了市里。”说着,解放从抽屉里拿出了两张复印件,分别写着“刻纹机简介”和“唱片模版简介”。原来,小红楼前那台刻纹机的全称是VMS80立体声翻片机,是当时西德NEUMANN公司的产品。它主要由立体声刻纹放大器和刻纹机组成,功能是把磁带信号转到唱片上。

走进整修一新的小楼,带我参观的郭汉明和蓝彩章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虽然“楼是物非”,但还能看到这栋建筑与昨天的联系:进门是聂耳的照片,三楼包房挂着年轻时代的周璇相片,还有一些收集来的雄鸡牌唱片。

上海不仅是中国最早引进蜡筒式留声机和唱片的口岸之一,更是中国唱片业的中心,当年中国最大规模的唱片企业和最享盛誉的唱片品牌都出自上海。而笔者所说的小红楼便是原先中国最大的唱片经营和制造企业——“百代公司”的一部分。

百代是法国人百代兄弟创建的,总部设在巴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来上海开设公司,公司全称是百代唱片电影公司。先是开在南阳桥,即今天的太平桥绿地。后来再买进贝当路(Pétain, Avenue,今衡山路)的地皮,于1921年在今衡山路811号建了唱片厂。百代是中国第一家灌制唱片的公司,当初主要是生产中国戏剧的唱片;截至抗战前,单是川剧就制作了七十多面。它生产的唱片商标,就是只“雄鸡”。

原中唱上海公司VMS80立体声翻片机(又称刻纹机)

小红楼,原“百代公司”的一部分,《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5月由百代公司录制并制成唱片铜模。著名演员王人美回忆她们当时拍摄《风云儿女》中合唱的戏时,就是伴随着唱片里播放的歌曲,配合做动作的。

唱片进入上海人的生活已有年头,当时民间《竹枝词》唱道:“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关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箫锣鼓一齐鸣。”笔者见到一张老照片,荷枪的十九路军士兵,在对日作战艰苦紧张的间隙,还吱呀呀摇起唱机,咿呀呀地听唱片。

我家老唱片,在“文革”中被外公扫“四旧”卖了。记得唱片中的红圈上,有个LOGO,图案是天安门加华表,那就是“中唱”的产品。“中唱”是解放后由“百代”、“大中华”和“胜利”等唱片公司合并而成的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上海人把“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简称为“唱片厂”。

20世纪30年代,唱机在城市中已渐趋多见,图为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士兵在休息时听唱片消遣。

笔者注意到郭汉明、蓝彩章们递来的名片:在小红楼的LOGO上,不仅有一方刻着小红楼篆体的印章,下面还有一排细小的英文:WHERE HISTORY HAPPENS。看来,渴望了解这里一切的他们,对这里发生的历史还是了解不多。实际上,这方土地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就是与聂耳有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有关。

百代·聂耳·国歌

1934年,百代倒闭;同年6月25日,公司由英国的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接盘。因百代在中国的知名度已成为唱片的代名词,英商仍袭用了原公司名和商标名。

当百代转为英商后,管理人员除了一个名叫德高的法国人,其余均是英国人。最后一位管理者是英国人弗凯斯。因为对中国的事情知之甚少,弗凯斯就比较倚重华人中懂外语者,尤其是器重曾留学法国、1928年回国后进入百代任音乐部主任的任光。任光是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的主要成员,不仅录制了不少的进步唱片,而且还引进了著名作曲家聂耳、冼星海等人。

聂耳加盟百代是在1934年的4月1日,当年11月底辞职。在百代时,他担任音乐部的副主任。除协助任光,还做些作曲,包括抄谱、教歌等工作。离开百代的翌年初,聂耳进入同在徐家汇地区的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该厂音乐部主任,该厂就是今天的上海电影制片厂。

虽然聂耳在百代只有不长的八个月,可他一生被录成唱片的21首由其谱写的歌曲中,竟有19首是由百代公司录制的。在百代出品的这19张唱片里,有人们熟悉的《毕业歌》(唱片编号A1897,由陈波儿、袁牧之演唱),《大路歌》(唱片编号A1907,由金焰等人演唱),《铁蹄下的歌女》(唱片编号A2382,由王人美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版本一:唱片编号A2395,由袁牧之、顾梦鹤演唱。版本二:唱片编号A2879,由民生实业公司职员演唱)等。

《义勇军进行曲》由百代公司制成唱片铜模,这个在《中国唱片厂唱片模版目录》中编号A2879的唱片模版,现保存在北京的中国唱片总公司。据曾在中国唱片厂管理唱片制版的赵家琪先生说,《毕业歌》《大路歌》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唱片,也都是在那栋小红楼诞生的。

还是说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1934年,刚成立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约田汉写剧本。当年冬天,田汉就把剧本《凤凰的再生》交给电通的孙师毅。因田汉在1935年2月被捕入狱,由夏衍接手改成电影剧本,片名也改为《风云儿女》。影片描写了上世纪30年代初,青年诗人辛白华、梁质甫等知识分子投笔从戎、抗日杀敌的故事。它由许幸之执导,袁牧之、王人美、顾梦鹤、谈瑛等主演,吴印咸担任摄影。片中有两支著名插曲,其一《铁蹄下的歌女》,其二便是赫赫有名的《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田汉和聂耳。1933年,聂耳由早于他一年入党的田汉推荐,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歌词最早出现在1935年6月出版的《电通》杂志特辑上,并全文刊登了《风云儿女》的剧本。结尾是主人公辛白华长诗《万里长城》最后一节,即为《义勇军进行曲》之词。聂耳在谱曲时把歌词作了修改,将“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是聂耳赴日前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提出的。1935年2月,他在日本完成创作,把《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拿到谱子的贺绿汀,请时任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

在写下《义勇军进行曲》后不到半年,聂耳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泽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电通》杂志八月号为此推出了“纪念聂耳特辑”。《风云儿女》的创作者们或许从未想到,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十四年后,成了新中国的国歌。

国歌是国家之歌、是民族精神的展现、是人民心声的呼喊,是战斗历程的缩影,是宏伟目标的召唤。世界上最早有国歌的国家是荷兰,时间为1568年,国歌名为《威廉·凡·那叟》(Wilhelmus van Nassouwe)。中国最早的国歌要数1880年出自曾纪泽之手的《普天乐》。之后,做过国歌的有:《李中堂乐》《颂龙旗》《巩金瓯》《五旗共和歌》《中华雄立宇宙间》(《中华雄踞天地间》)《卿云歌》《国民革命歌》《中华民国国歌》(《三民主义歌》)《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为副组长的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推选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和欧阳予倩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聘请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和姚锦新为委员会顾问;并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刊登《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9月21日,政协设立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截至当日,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

同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会上,马叙伦等主张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中写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1月15日的《人民日报》对此解释:“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中国大地响起。此后,这首诞生在《风云儿女》里的歌是一路风云相伴。不仅“代国歌”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作词者田汉遭遇厄运。在“文革”中,名列“四条汉子”之一的他被污为叛徒而打入牢房。在那些日子里,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成了只奏乐而不唱词的无字歌。

十年浩劫过后,1978年3月5日的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聂耳曲,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改为: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在田汉平反后的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的一项是在原《宪法》第四章之名“国旗、国徽、首都”中增加“国歌”,改成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由此,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诞生地

国歌诞生于上海是毫无疑义的。那么,它又落在上海这6340.5平方公里土地的哪一个点上呢?2010年3月25日,笔者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世博·徐汇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徐家汇地区文化牌的初步构想》,其中提出要打造国歌诞生地和徐光启这两个地标性景点。

我的一位长辈曾写信给有关部门,他的看法是:小红楼有可能就是国歌的诞生地。他的继母祁霭璐原是百代公司的会计。他听继母说,上世纪30年代在百代公司任职的聂耳,就在那栋小红楼上班。此外,《义勇军进行曲》又是由百代公司录制的。而有关部门在进行调查后认为:根据现有材料一时难下结论,因为还没找到对《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地点的记载。

当然,纪念国歌地不分南北,不论老幼。按常理,《国歌》的诞生地,要么与《国歌》的词曲作者有关,要么与它的首次问世唱响有关。

第一是看词曲作者。先看歌词作者田汉。一说歌词是他被捕后在监狱里创作,写在一张包香烟的纸上;然后托人带出,给孙师毅和夏衍。另一说法是田汉在被捕前就已完成歌词。有人曾为此求证田汉,可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这样,歌词的创作地可以确定在上海,但无法再具体缩小到某个区。

再看曲作者聂耳。1983年1月27日,夏衍在给《北京晚报》的信里写道:“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虽是聂耳在日本完成最后的谱曲,但有一说是他在赴日前就已在上海打好了初稿。若成立,那就是在徐汇区的徐家汇无疑。因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聂耳是否在百代工作,当时他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徐家汇地区。

第二是看此歌的首次问世唱响。当时,《义勇军进行曲》是找了一些拍《风云儿女》唱歌基础好的演员先录唱片,然后在拍摄时播放。据《风云儿女》女主角王人美回忆(摘自《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在拍摄《义勇军进行曲》合唱这一场戏时,“唱片里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大家边做着动作,边随着唱机里的歌声唱着。”

因而,它的首唱在时间上是唱片在先,而电影在后。就是先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张《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后将该录音转录到影片《风云儿女》胶片上。而这个百代,就在徐汇区的徐家汇。

说到这里,国歌的诞生地,应该不是一个谜了吧……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百代聂耳田汉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聂耳的歌曲创作
新高度、新起点、点燃黄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