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晋名窑
——孟家井

2011-07-18文/王

检察风云 2011年18期
关键词:瓷窑孟家白地

文/王 鼎

三晋名窑
——孟家井

文/王 鼎

孟家井瓷窑遗存和国家权威机构所收藏展览的孟家井窑瓷器,使我们有幸领略到孟家井窑陶瓷制品的风采,孟家井窑昔日的兴盛和繁荣景象仿佛在眼前重现。

中国古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孟家井瓷窑,在今太原市东郊孟家井村。旧时孟家井村归榆次县属,榆次县归太原府辖,故文献中将孟家井窑称为榆次窑。据考,孟家井窑创烧于宋代,元、明为其鼎盛期,规模较大,至清代产量减少,民国仍在烧制,有三晋大地上的“瓷都”之美称。

孟家井窑历史悠久

《永乐大典》中有这样的记载:“瓷窑在榆次北六十里孟家井。按《晋阳志》云,窑五十座。”孟家井村东北100多米处山坡上有窑神伯灵庙,庙中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碑记中记载:“榆次县之北六十里有乡曰孟家井,居民大约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

1959年、1962年山西省组织考古工作者赴孟家井窑遗址进行了两次调查、挖掘,窑址所存瓷窑和瓷片,不但为了解孟家井窑瓷器烧造史提供了实物依据,而且对研究北方金元时期瓷器发展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故1965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地黑花诗文椭圆形枕

黄釉印花盘

绞胎钵

200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中国古代窑址标本展览,从全国上起东汉,下至明清的众多窑址中遴选了140个古代著名窑址,孟家井窑名列其中。该展览有这样的介绍:“山西榆次窑,窑址在榆次县孟家井村,孟家井旧属榆次县。宋至明代瓷窑,窑址遗物以黑釉、白釉所占比重最大,白釉多有印花装饰,线条粗犷,釉色白中闪黄,因系叠烧,碗心有一圈无釉。黑釉瓷也有印花装饰者,但数量较少。还发现有少量酱釉、青釉印花、白地黑花瓷器标本。”

在孟家井村,如今仍遗存有几座瓷窑和大量瓷片,主要分布在村北的台地上、村西大道东侧和村南边。

美不胜收的孟家井瓷器

白地黑花玉壶春瓶

从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器物以大众生活日用的碗、盘为多,还有罐、钵、灯、瓷枕等器物。见有印花、划花、彩绘、胎釉混合装饰等。印花纹饰有古朴的绳纹,有宋金时期常见的菊花、牡丹、莲花纹饰,还有月花锦及文字装饰,见有“福”、“花”等字。白地黑花瓷器纹饰多为大写意花卉,还有简笔写意的动物纹及抽象图案;文字书有“福”、“花”、“郝”、“金”等字,意取吉祥或工匠姓氏。发现有少量做工精细的白地黑花碗瓷片,碗心绘画,外壁画松枝、祥雲,精美而淳朴,具有金代陶瓷特色。兔毫、釉滴、绞胎瓷所见甚少,制作精美,为孟家井的典型代表产品。

孟家井窑瓷器装饰技法多样,以白地黑花和绞胎瓷最具特色且极富艺术性。白地黑花瓷是北方民窑在陶瓷史上的重大贡献,它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运用在陶瓷装饰上,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孟家井窑白地黑花瓷的绘画与河北磁州窑相比,更显古朴、粗犷,以写意、大写意画法为主,有构图简洁、线条流畅、笔法率意的特点。绞胎瓷更是独树一帜,其花纹绞拧、两色相间,犹如木之年轮,流畅美观,被称为“木理纹瓷”,神奇而珍贵。

在烧制方法上,金元时期孟家井窑采用盘碗内底刮釉一圈的叠烧方法,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是金代陶窑瓷工匠的杰出创造。此外,还采用支钉支烧和沙子垫烧等烧造方法,工艺技术较为领先。孟家井窑瓷器质坚耐用、美观大方,因而广受欢迎。日用瓷器主销于太原、榆次及周边地区,有些销至内蒙古、河北等地。

民窑精品——玉壶春瓶

孟家井窑瓷器器形古朴,装饰既有浓郁的北方民间艺术风格,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实为北方民窑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山西省博物馆都藏有孟家井窑烧制的瓷品。中国国家博物院收藏展览有孟家井窑金代烧制的白地黑花玉壶春瓶,瓶的高度为30厘米,最大腹径18厘米,足径8厘米,颈部和下腹各有两道弦纹,两组弦纹间写有“榆次县孟家井烧来的胡壶如有不口”,这是目前唯一标明产地的孟家井窑产品。

孟家井瓷窑遗存和国家权威机构所收藏展览的孟家井窑瓷器,使我们有幸领略到孟家井窑陶瓷制品的风采,孟家井窑昔日的兴盛和繁荣景象仿佛在眼前重现。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书讯《地摊淘瓷777天——手记与实样图解》出版

今年又是热腾腾的收藏大年,不管是古玩抑或是字画,但凡是藏友喜欢的收藏品,便会钻研进去,一探究竟。2011年的书展在沸腾中画上了句号,在收藏类签售现场看到,喜爱收藏的粉丝欣喜的神态和屡屡“交通堵塞”的签售现场,吸引着读者眼球的是《地摊淘瓷777天——手记与实样图解》一书。以亲身地摊淘古瓷的经历为主线,采取瓷品实样图解形式,从新石器时期、宋金、元明、清代、民国五个阶段的陶瓷样品来著述,而每件图样更是从正面、侧面、圈足、细部逐一描述,力图还原全方位的实样。深谙文化艺术领域多年,时任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的祝君波先生,推荐这本淘瓷手记。可谓,对瓷之收藏颇为地道的一本书。

作者的收藏理念,似乎也已在书名上看出了端倪。777天正是两年来在周末时分,闯“鬼市”(意指上海城隍庙地界特有的一种淘宝早市)的结果,外出时有在各地古玩地摊淘瓷的走动,丰富了地摊淘瓷的品种。书中也以图鉴方式,一一罗列了购买时间、地点及成交价格,手记的串联写法给读者最实战的互动,总结关键知识点,避免藏友吃亏上当。收藏不为金钱,上海人追求的是“小白相”的单纯境界。既不会丧志,但也玩物,而且还玩出了味道。地摊淘瓷就是不与充斥拍卖市场的金钱角力来比,给出的是实惠与诀窍。尽看地摊走出的瓷世界《地摊淘瓷777天——手记与实样图解》。(文/沈海晨)

(谢谢各位读者朋友对鉴赏家栏目的支持,如对本书感兴趣,可拨打零售、邮购垂询电话:021-64723180,联系人:周先生。)

猜你喜欢

瓷窑孟家白地
生物纳米铁/铈联用过碳酸钠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瓷窑废墟
庄稼
沙埠青瓷窑探微
晚明公安袁门三杰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
白地霉发酵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河南禹州神垕镇发现一批瓷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