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进口检验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

2011-07-16张国良徐勤陈力军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1年6期
关键词:机电产品用途危害

张国良 徐勤 陈力军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东深圳 518067)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排放,例如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等,但是,毫无疑问,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和环保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机电、机械等产品的升级换代越来越快,产品的淘汰周期越来越短,很多半新不旧的产品被报废;同时,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零部件的生命周期远远超过产品的使用周期。可是尽管许多零部件仍存在继续使用的价值和潜力,但最终都不得不被当作垃圾处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制造业聚集区和加工基地,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丰富,如医用X射线球管、各类MRI线圈、打印机硒鼓、IT设备及汽车零部件等等,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伴随着打印机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与之相配套的打印耗材——墨盒、硒鼓等的消耗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产生的废弃墨盒超过4500万个,硒鼓超过400万个,总体积达40余万m3。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果将这些堆积成山的旧墨盒、旧硒鼓废弃埋在地下,1000年后都无法降解,将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如果对旧墨盒、旧硒鼓进行再制造生产,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降低成本,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的避免废弃物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的污染,社会意义也非常显著。因此,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效益双赢的重要方式。

再制造不但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附加值,还可以为产品的设计、改造和维修提供信息,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经再制造后的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品,而成本却只有新品的1/4甚至1/3,节能达到60%以上,节材70%以上。

2 我国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现状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是指具备再制造价值,通过先进适用的再制造技术、工艺和产业化生产可以恢复原设计性能甚至获取新的性能的旧机电产品。

由于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质量低劣的风险、再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极高的风险、进行再制造生产环境严重污染的风险、工业垃圾泛滥的风险、冲击国内相关民族产业的风险等,再加上我国对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国家相关部门一直以来,对绝大部分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都实施严格的限制甚至明令禁止。

近来,为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已开始尝试对部分旧机电产品进行再制造试点,如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在配套法规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等。同时,为加快再制造技术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国家已把再制造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产品剩余寿命评估、旧件无损检测、再制造产品性能评价等技术。加快建立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公共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

随着国家关于再制造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再制造产业将快速壮大,用于再制造用途的进口旧机电产品的品种和频次将快速增加,这对我们检验检疫部门提出新的考验,如何既支持循环再造绿色经济,又将各种风险拒之国门外,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3 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在检验检疫环节的应用原理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新情况、新问题,运用国际通行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检验检疫部门如何在检验监管环节科学地、合理地管理并控制进口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风险,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估检验监管措施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再对上述风险逐项进行风险评估,即评估每项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严重程度,同时评估每项危害可能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乘积就是该项风险的评估值,若该评估值大于可以接收的程度,则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控制风险。风险控制措施的目的就是降低风险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或者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过去,我们只是凭借以往的管理经验,凭借我们常用的管理措施来管理,并没有对这些管理措施进行科学地、客观地定性定量分析,无法判定这些管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恰当、是否必要、是否充分。如果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来进行分析、评估,就能较好的回答上述疑问。

通常,我们需要对风险危害和风险危害发生的概率进行定量的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风险评估表。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危害等级评估表、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危害发生概率评估表和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评估表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危害等级评估表

表2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危害发生概率评估表

表3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评估表

通常,我们需要自定义一个可以接收的风险程度。例如,对于风险评估值大于9的风险(表3表格中的阴影区域,也就是表明我们不允许轻微的危害经常发生,也不允许灾难性的危害发生。)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或者降低其危害,或者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经采取措施后的风险评估值降到可以接收的程度。

依据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图1示意了进口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检验监管风险分析、评估、控制并监视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运行的过程。

图1 风险管理过程的示意图

风险管理不能简单的靠一两个人就完成,它需依靠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团队来完成,这个风险管理团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检验检疫专家(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人员),产品专家(有相关产品的技术背景),行业专家(了解该行业的整体情况),标准及法规专家(熟悉与该产品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及各国的法规要求),监管相对人(企业)代表等。由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去分析,评估各类风险。共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评判措施合理与否。

4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分析、评估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自身特性;

——再制造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要求和可能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问题;

——经再制造后的机电产品检验标准、性能指标、功能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产品标识等问题。

我们检验检疫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这三方面问题,逐个具体地分析其风险,评估每个风险。

4.1 再制造机电产品的自身特性

并非所有的机电产品都适合进行再制造,只有其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机电产品才值得进行再制造,同时也要考虑民族产业的发展。

4.1.1 经济可行性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建设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是否可以通过先进工艺、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恢复原设计性能和产品质量;其剩余附加值是否较高,获得失效功能的费用是否低于产品的残余增值,如果其价值与所耗费的资源相比十分低廉,就失去了再制造的意义价值,但是,为了节约资源,即使成本一样也值得进行再制造。

4.1.2 技术可行性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是否可以标准化或具有互换性;再制造生产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是否能确保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功能的正确性和质量。

经再制造后的机电产品的故障率是否不高于完全由新零部件组成的产品,同时产品的设计生命周期是否符合规定的期限;产品的功能、性能、安全等项是否与完全由新零部件组成的产品一样;再制造的机电产品是否符合我国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或国际标准要求。

4.1.3 技术壁垒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各国产业间相互渗透,民族产业与外资之间已经不再呈现截然对立的局面。但这并没有消除各国参与世界经济运行时的利益独立性,因此也要充分考虑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进口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是否会对我国相关的民族产业造成伤害或冲击。我国是否具备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法规。

4.2 再制造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要求和可能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问题

分析再制造生产过程的拆卸、清洗和修复的工艺及要求;废弃物的处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或废气、固体废弃物、含有有毒物质对环境及人身是否有害;无法进行再制造机电产品和未达标的零部件是否会残留危害等。确保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在生产中不应产生更多的环境污染,以节约资源和成本。这些再制造生产过程风险分析、评估指标见表4。

表4 再制造生产过程风险分析、评估指标体系表

4.3 经再制造后的机电产品的检验标准、性能指标、功能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产品标识等问题

4.3.1 产品的检验标准

依据不同国家对产品的准入要求,产品经再制造后复出口的,

需符合输入国技术法规要求;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须符合国内市场准入要求及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4.3.2 产品的性能指标、功能可靠性、使用寿命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执行不同特定的程序来评估再制造机电产品的当前状态.;通过分析和测试,确保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同类产品的新品寿命一致的性能和可靠性水平;再制造后产品的最终检查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应与同类产品的新品一样。

4.3.3 产品的标识

再制造产品应在明显部位标示再制造标识(见图2),并在使用说明书中对使用者明确告知。

图2 再制造标识

再制造产品与同类产品的新品相比,应有相同的技术标准(特殊情况除外);应用相同的功能和环保要求规范;允许在技术规范上有微小的差异,差异的大小取决于与产品的类型,但这些差异必须在产品的技术说明书中清楚表明。

5 进口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风险控制

具体到检验检疫部门而言,在对再制造机电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评估之后,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关检验监管措施有:再制造生产企业资质认可;从事再制造生产资质审定;再制造生产企业登记备案与分类管理;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到货检验要求;再制造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要求和可能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要求;经再制造后的机电产品的检验标准、性能指标、功能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产品标识的要求共六个方面。需要评价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这些措施实施以后,是否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也就是采取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必须是在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否则,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更严格地控制风险。

5.1 再制造生产企业资质认可

再制造生产企业是整个再制造过程的重要主体,其资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再制造的结果,因此,必须对再制造生产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其中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生产环境,生产规模,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5.2 从事再制造生产资质审定

再制造生产企业是否具备再制造工艺技术条件;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和再制造设备、设施,检测手段和能力;对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的处置措施和无害化处置能力。

5.3 再制造生产企业登记备案与分类管理

5.3.1 符合条件的再制造生产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实行年度审查

5.3.2 依照出口机电产品分类管理办法对再制造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综合评定结果优秀的为一类企业、好的为二类企业、一般的为三类企业、差的为四类企业。对评定为四类的企业,不能从事再制造业务。

对再制造产品按照产品特性、敏感因子、其他影响产品风险程度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风险评价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H、M、L。按表5对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表5 检验监管模式

5.4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到货检验要求

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的到货检验包括口岸查验、到货查验,到货检验要求见表6。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评估到货检验要求是否能够全面的、有效的支持后续检验监管的执行,从而进一步完善到货检验措施。

表6 到货检验要求

5.5 再制造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要求和可能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要求

5.6 经再制造后的机电产品的检验标准、性能指标、功能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产品标识的要求

对于5.5、5.6这两个方面的风险控制,需要照4.2、4.3中的内容来确定所列各项是否会产生风险、风险危害的程度、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否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其风险,最终达到可接受的范围,以及采取措施后剩余风险的评估。

由于不知丢弃要求而错误丢弃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或企业是趋利的,他们不会自觉地考虑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检验监管措施,就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危害,其结果可能是危急的(评估值4)甚至是灾难性的(评估值5),危害发生的概率将是频繁的(评估值5),该项风险在采取控制措施之前,其风险的综合评估值为20甚至25(4*5=20,或5*5=25),大大高于我们可以接受的9,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该风险造成的危害或者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强制生产企业定量回收、核销废弃物,该项风险造成的危害可能就下降为轻微的(评估值2)发生危害的概率下降为极少(评估值2),则采取该措施之后,该项风险的剩余风险评估值下降为2*2=4,符合我们的要求。这样我们就认为该检验管理措施是有效的、合适的。如果剩余风险评估值仍然大于9,就说明该措施不足,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检验监管措施(详见表7)。

表7 举例

6 全部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

对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完成以上六个方面的风险控制后,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再次收集、分析相关的信息,对剩余风险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引起的风险进行全部剩余风险的可接受评价,若全部的剩余风险符合我们规定的要求,则执行相关管理措施,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完善;若全部剩余风险仍然较高,则说明检验管理措施是不恰当或不足,需要我们开拓思路,采取其他检验监管措施。

7 结束语

应用风险管理对进口再制造用途机电产品及其检验监管措施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评估及风险控制,是将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检验检疫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最终达到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

[1]IEC62309-2004含再用部件的产品的可靠性、功能性要求和试验[S].

[2]ISO14971-2007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S].

[3]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规范进口再制造用途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工作的通知(GESHI).质检检函〔2008〕109号.

猜你喜欢

机电产品用途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
药+酒 危害大
DNA的奇妙用途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用途
关于拟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的公示
机电产品加速贮存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