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和提高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环境和能力研究
2011-07-16隋文环路非温铁
隋文环 路非 温铁
(1.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2.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 前言
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竞争,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它对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全球化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然而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应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努力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和扩大农产品出口能力,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与定价权,有效地拉动吉林省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中国第一产业的升级发展。
2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
2.1 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全球农产品贸易在近几十年间,呈现出一种起伏发展、波动增长的态势。随着近年来工业现代化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但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食品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农产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仍将占据重要的地位。全球人口的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粮食能源化等因素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表1显示了2007年我国和其他部分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额统计情况[1]。
表1 2007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农产品出口额统计(单位:亿美元)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许多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肉类、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的产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而且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出口量却只占总产量的1%左右,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亦未能幸免,但受到的冲击有限。一方面,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其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程度刚性,收入的减少并不会导致绝大部分农产品消费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虽然我国消费者对GDP的变动较敏感,但危机带来的后果只是GDP增长放缓,2009年仍保持着5%以上的增长率。随着全球经济在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快速复苏,中国农产品将在未来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占主导地位[2]。
2.2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重重,遭到反倾销指控逐年增加
农产品本身具有价值和附加值低的特点,而且各国都把农业发展看作是稳定社会的因素,因此农业贸易领域一直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程度最低的领域。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都采取多重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对本国农业提供大量补贴,以阻止他国产品的进口。全球贸易市场中,农产品一直是各国反倾销的重要对象。
农产品遭遇的主要贸易壁垒表现为:一方面,农产品高关税依然存在(见表2),平均税率高达62%,远远高于非农产品[3];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以技术为支撑条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要求,从而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根据WTO统计,成员国有关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通报中,40%以上为发达国家。如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有10多万个,美国的技术标准也高达2.5万个,日本仅在农药残留限量方面的标准就多达6000多个,针对从我国进口的大米要进行104项农药残检测。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技术和设备落后,检测手段也受到限制,对发达国家设定的这些标准,有些很难达到。
表2 主要国家农产品关税水平
此外,全球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国家,如美国、欧盟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为提高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对本国农业提供大量补贴。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每年达到100亿-300亿美元(据当年市场情况而定)[4],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每年的预算为550亿欧元,占欧盟总预算的40%[5],农业补贴则在共同农业政策预算中占据了最大部分。也就是说,欧盟每年财政支出中有近40%是给了农民,这还不包括各成员国向本国农民所提供的补贴。而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给予农产品出口的资金支持有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频率逐年提高,被诉倾销农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反倾销的征税幅度越来越大,反倾销持续时间约来越长,其中大多数是我国比较有优势的农产品,因此反倾销对中国涉案农产品和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影响。此外,反倾销又会出现连锁反应:一方面,我国某一出口农产品遭到反倾销指控后,其他国家担心这一商品会大量涌入,因而也采用反倾销指控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某一农产品受到反倾销指控后,会助长对我国其他农产品的反倾销。
3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是吉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自2000年以来,农产品出口额在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0%左右,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亚洲市场。但是,与山东、江苏、辽宁等省相比,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还有很大差距,2009年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额是江苏的47.8%、辽宁的30.6%、山东9.6%,与吉林农业大省和畜牧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6]。造成这样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条件下,吉林省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成为制约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瓶颈。
3.1 种养生产方式落后,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意识薄弱
当前农产品出口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质量,而农产品的质量取决于该产品种植和养殖的技术与方式。近年来吉林省蔬菜出口增长迅速,但与山东、江苏等省相比,出口总量还微不足道。主要原因是蔬菜生产还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上,各家各户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用药、施肥情况、有害生物的防治、病虫草害的控制、采收期的掌握等都无法统一,检验机构既无法进行监督管理,也无法对农药残留进行有效监控,致使农药残留超标、品质规格不统一而无法出口。
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肉类产品的出口。肉类产品是吉林省具有出口优势的大宗农产品,但是出口数量一直不多,原因之一是畜禽生产仍以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生产力水平不高,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难以控制。即便是“公司加农户”种养模式中的农户,由于动植物疫病疫情和药物残留得不到有效监控,产品出口也受到较大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吉林省每年出口蜂蜜4000-5000t,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也属于大宗出口农产品。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高度分散,滥用药物,监控困难,致使药物残留超标而被拒之于门外,2009年全年对欧盟仅实现出口蜂蜜一批。
目前,吉林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还很不完善,难以有效保证出口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具体表现为:①标准不健全。我国入世后,只有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外要求的农产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吉林省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按照标准生产方面还满足不了出口的需要。②认证注册少。对出口生产加工企业认证注册是国际上的通常要求,吉林省获得认证注册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少,到2009年6月,全省获得注册的出口肉类加工企业只有20家,获得注册登记的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只有50家。③检测不到位。吉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质检机构不够健全,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人员素质相对不高,还没有形成以省部级质检机构为龙头、以区域性质检机构为骨干、以市县质检机构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④出口基地建设滞后。吉林省出口农产品的生产还基本上停留在“公司加农户”的水平上,有的还依靠从市场收购农产品出口。实践表明,“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从市场上收购农产品出口的风险更大。
从近几年情况看,造成吉林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的主要障碍是卫生安全质量问题,而且很多是农药残留问题。为了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农药残留超标成为吉林农产品出口难以跨越的技术壁垒,出口农产品生产者和企业必须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和出口风险意识,坚决做到在种植养殖中不使用进口国家规定禁用限用的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种植养殖环节控制住农药残留,确保出口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和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形象。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出口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渠道和窗口,在农产品出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山东、江苏等省比较,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企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差。以出口肉类加工企业为例,进入中国肉类食品加工50强的企业,2002年吉林省只有2家,2005年吉林省3家;在全省注册的肉类出口企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仅有4家;其他注册的出口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管理落后,肉类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普遍没有完全在企业监控下的畜禽饲养基地,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难以控制,不适应出口的要求。
4 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尽管经济复苏必将给吉林农产品出口带来增长机会,但金融危机带来的障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农产品出口面临相当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改善农产品出口环境、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农产品出口能力,各部门各方面要共同努力,促进吉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1 抓住经济复苏机会、扩大农产品出口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应该紧跟全球经济和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调整工作重点,积极做好准备,抓住经济复苏对农产品需求增长的机遇,同时还要努力开拓多元市场。目前,吉林省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市场,虽然这两国市场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也有很大的开拓潜力,但是单一市场风险比较大,回旋余地小,一旦出口受阻就要遭受重大的损失。并且,除了日本、韩国市场外,俄罗斯、东南亚、港澳、欧美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开拓的空间。这方面成功的典型是长春某公司,其生产的蔬菜除了出口日本外,还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市场多元化,使蔬菜出口保持常年不断。因此,今后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市场,其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占领和开拓该市场既有利于市场多元化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给我省农产品出口创造新的增长点。
4.2 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划,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出口环境
(1)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动态,建立完善的国外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近年来,国外贸易壁垒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加高,经常变化。因此,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国外的技术壁垒,认真总结国内发达地区企业突破TBT的经验,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合作,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WTO/TBT·WTO/SPS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企业及时做出调整,尽可能防止贸易纠纷[7]。
(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中小企业。近几年来,吉林省除了涌现出像德大、皓月、华正、大成、黄龙等大规模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外,还出现了许多个体民营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虽然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出口数量不多,但是它们分布在全省各地,在组织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吉林省政府应对这些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增加信贷、适当减免费税、减轻负担、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如适当减免这类企业为获得进口国市场准入而发生的产品认证费及相关注册费、评估费、检验检疫费、备案费等费用,对于这类企业到境外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发生的展位费,给予补贴。尤其是对来源于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而造成的企业损失,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产品出口保险制度,设立灾害保险补偿金给予补偿,以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强化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农业,坚持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农产品出口屡遭拦阻,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的“三废”、污水灌溉、大气污染、化肥用量过大、施肥方法不当以及农药等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所造成,其更深层次源于环保意识普遍淡薄。因此,政府要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和引导功能,加大环保思想宣传力度,完善环境贸易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手段,加强对全民尤其是对农民、农场工人和农业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强化环保意识。②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对农村骨干力量进行培训,为全面推行农产品的绿色化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③各级政府应努力为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形成自觉为绿色农产品服务的新观念[8]。
4.3 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1)合理有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吉林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目前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多还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甚至是盲目的状态,调整方向不明确。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农产品需求的调查研究,以便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要避免盲目无序发展;要积极扩大畜禽、食用菌、蔬菜、杂粮、果仁、蜂蜜、中药材、山野菜等出口潜力大前景广阔的农产品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数量,扩大出口。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提高组织程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组织带动作用。各级政府要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服务,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农民的种植,更不能由政府出面代替农民签订出口农产品生产销售合同。
(2)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践证明,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可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可以使农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吉林省的龙头企业都是实行产业化发展,它们把畜禽、蔬菜这个传统农业项目做成了工业化发展格局,主要特点是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工厂化加工、市场化营销和一体化经营。但是,吉林省的龙头企业还太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还不快。扩大农产品出口,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在加快不同形式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时,特别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支持、培植、促成一批集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集团,尽快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
4.4 加强宣传力度,创建出口名牌
扩大农产品出口,除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经营,还要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发展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品牌声誉和固定的消费群体牌。目前,吉林省许多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知名度不高,制约了吉林省农产品更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原因是我省对农产品的优势宣传不够。如吉林省西部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生产的红辣椒不仅肉质厚、颜色红亮,甜辣适中,而且采用无公害技术种植,没有药物残留,洮南市生产的“金塔”牌辣椒深受韩国客商的欢迎,占韩国市场的30%。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未能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因此,要想扩大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吉林省农产品的优势,特别是企业要利用网站、广告、展销会等各种手段宣传自身产品优势,使国内外客商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吉林省农产品的信息。近几年来,虽然长春农博会对宣传农产品优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参加的国外客商不多,国际影响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中华人们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报告2009[EB/OL].[2010 -05 -04].http://wms.mofcom.gov.cn/accessory/201005/1272939548240.pdf.
[2]陈龙江.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现状与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10,4:94 -100.
[3]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多边贸易谈判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王囡囡.出口型农业面临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10-01-14(A06版).
[5]新华网.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突出“公平”和“绿色”[EB/OL].[2010-11-21].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21/c_12800053.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农产品)2009年12月 [EB/OL].[2010 -03 -15].http://wms.mofcom.gov.cn/table/2009_1201.pdf.
[7]马文杰,喻翠玲,冯中朝.美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J].世界农业,2004,11:33 -36.
[8]郑金英.农业标准化: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8,4:492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