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2011-07-13李辉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新课标

李辉

摘 要: 搞好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要走出传统实验教学的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还要注重探究性实验,勇于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新课标 更新理念 注重探究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探究未知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搞好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呢?结合多年来化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做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一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二是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实实在在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第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而且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而且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在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增加学生探究的机会。如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进而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3.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改进和创新。

4.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今,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是比较有限的,这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注意到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如: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期对当地的土壤进行酸碱性的测试,对当地农民的肥料施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讨论本地农业的基本现状,与家长讨论怎样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怎样正确地配制药液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对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研究家里的洗涤剂、调味剂、日用化工产品的性质和用法,让学生知道一些日用品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让学生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