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习题讲评的六种策略

2011-07-13康振文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示意图审题习题

康振文

摘 要: 讲评习题课上合理运用一些讲评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作者从六个方面对习题讲评的策略作了总结。

关键词: 高中物理习题讲评 六个策略

高中物理习题的设置是千变万化的,习题的讲评是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习题讲评是让学生开阔思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知识和查缺补漏有效手段。教师应通过习题讲评,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规范解题和熟练解题常用技巧,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力,达到举一返三的目的。在讲评习题课上合理运用一些讲评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讲评习题课时候应注意以下六个策略。

一、抓住重点,分清详略。

教师的讲解重点,不是放在正确的结论上,而是放在如何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也便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症结所在,利于把问题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析题、解题的方法、能力及习惯。

对习题中出现的笔误型错误,让学生自己修正;概念原理型错误,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能力型错误,由教师点拨。另外,一般性题目讲清知识点;难题及重点题目讲清思路,讲深讲透;典型题目借题发挥,广开思路,使之举一反三。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一般在物理习题的评讲过程中,学生过错较多的题目是评讲的重点。

二、认真审题,构建模型。

近年高考物理试题尽管题目的数量少,但是对审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却往往由于时间紧张等原因而草草看题(只关注具体的已知数据,而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因此在二轮复习阶段尤其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审题能力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审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关键词语。2.隐含条件。3.物理过程。4.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5.画出示意图和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6.排除干扰因素和克服思维定势。

“构建物理模型”就是将题目中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转化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正确构建物理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1)养成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结合题目描述的现象、给出的条件,确定问题的性质;同时抓住现象的特征寻找因果关系,为物理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2)构建物理模型时,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画示意图可以是画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画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示意图、v-t图、s-t图,画等效电路图,画几何光路传播示意图、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画粒子轨迹图等,也可以是画采用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

三、错题归类,有序讲评。

在每年高考都有一部分考题难度不大,但是失分率很高。这类题目往往不需要太多解题的技巧,但是考生就是容易由于种种不必要的原因失分甚至根本不得分。如果认真研究这些易错题,分析考生中比较普遍的错解、失分现象,研究出错的缘由,就可以发现考生在平时学习、复习和考试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体系不系统,知识概念较模糊,学科思想,解题思维混乱,解题技能不足,解题习惯不好,等等。因此习题讲评前可先按知识点或题型将错因归类,然后再按一定次序讲评。这样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突破问题症结、掌握其实质或规律,忌不加整理,逐题讲评。另外,教师在批改习题后,也要认真剖析学生做错的原因,如知识缺漏、粗心大意或者老师讲课的疏漏。只有找到了学生出现毛病的原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切中要害,避免学生以后“故伎重演,重蹈覆辙”。

四、多解多问,拓展延伸。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高考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了新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就变得最为关键。因此教师在对经典习题评讲时,不可就题论题,方法单一,要充足发掘经典题的潜在功效,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引申和变化,使学生逐渐掌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触类旁通的能力。把相关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常见的有情境、迁移、应用、图像、综合等几种发散形式。如可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性、合理性,又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也就被拓展并开阔起来。

五、强调细节,规范答题。

每次考试下来,都有不少学生在一些细节及答题规范性方面失分较多。因此对计算题解答要注意规范化解题和表达,加强得分意识。我们可依照“三步曲”来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注意列式分和求解分:有必要的文字阐明;列出具体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答案。另外字母表达的题目,最后一定要检查答案中的字母是不是全部已知,必要时要画出几何关系图和位置图。

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非题设字母、符号但解题却需要用到的中间变量要说明,最终结果要用题设字母表达。采用“设……”,“令……”等说法,或“各物理量如图所示”(要在示意图上标出相应各物理量的字母、符号);②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等;③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如研究对象可采用“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明了的说法,如过程或状态可采用“从A-B”、“在t时刻”等;④说明作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如“据……得”、“由几何知识知”、“由题意知”等;⑤写出解题过程中必要的关联词,如“将……代入”、“由……得出”等;⑥对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加以说明,如说明矢量的方向、功的正负等;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如“因为……,所以……”、“综上可知”等。

六、讲评结合,师生互动。

作为讲评课的课堂,主体依然是学生,试卷是学生做的,题目是学生错的,不管对错,都是学生身上发生的,学生最具有发言权。所以,教师要根据试卷抽样调查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做正确的、解法较新颖的,可让学生做回“老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同一班级的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和方法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也不尽相同。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其积极思考,才能各自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很多时候,学生的解题方法中经常会产生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不妨让一些具有独特解法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讲评中交流,在交流中讲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所收获、取得成功。教师不仅应讲、评结合,激励为先,而且应把更多的讲、评机会留给学生,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对学生激其情、励其志,使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总之,教师要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必须提高讲评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学生在习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典型的错误,要分析透彻,使学生认识到错误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的方法和技巧.2008-09-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ecfdf20100afzd.html

[2]朱友平.如何做好高三物理试卷讲评.2010-05-10.http://bd.tjjy.com.cn/JiangPingKe/201005/6220.htm

猜你喜欢

示意图审题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三招”学会审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