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2011-07-12冯晓芬汪海飞李涵冰
冯晓芬,何 剑,花 霞,汪海飞,李涵冰
(1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0;2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人事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人文关怀集中表现为对人文精神价值的弘扬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系。护理学是以人为服务对象,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随着社会对人文关怀的日益重视,培养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已成为21世纪护理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1-5]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带教实践,使临床护生具备人文关怀理念,学会关怀行为,取得一定成效。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共8组进行为期5周的实习。每组护生分为3小组,每小组3名护生,第1周由1名带习教师集中培训人文关怀理念,第2周开始每小组护生由1名带习教师指导,每名护生固定分管3张病床。
2 研究方法
2.1 带习教师以人文关怀理念影响临床护生
2.1.1 关怀式的实习前宣教。
每组护生入院前进行统一的实习前宣教,同时了解带教老师、熟悉科室环境使护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流程。
2.1.2 带习教师对临床护生的关怀。
3名护生1名带习教师组成1个关怀小组。带习教师要关心护生的衣、食、住、行,及时的师生沟通,关注护生心理变化,减轻护生心理负担,为其营造一个以合作伙伴关系、互尊和互惠、自我指导和创新为基础的充满关怀气氛的学习环境。
2.2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2.2.1 角色示范式人文关怀教学。
①对入院患者的关怀。带习教师对新入院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式的入院宣教,护生进行模范学习。患者由于不熟悉病房环境,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带习教师应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带领患者参观病房,交代住院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通过带习教师亲自示范,用自身言行举止影响护生对关怀概念的理解和对关怀行为的实践。[6]
②对患者术前的关怀。带习教师带领护生对术前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使护生亲身感受人文关怀,从而内化为自己对人文关怀的理解。细心为患者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发放术前指导书,提供患者所需信息。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真诚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增强其信心;为患者播放电教片,使其熟悉手术室环境,了解手术过程及方法。护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学习如何在护理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
③对患者术后的关怀。带习教师应引导护生细心安置患者,将疾病、手术方式相似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集中进行宣教和指导。同时,鼓励患者之间、家属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协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减少术后焦虑感和孤独感,增强预后信心;询问患者目前健康状况,如进食、活动、睡眠等,根据疾病知识和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通过带习教师的示范教学,为护生展示关怀行为,正确引导护生评判性思维,促使护生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2.2.2 日志式的人文关怀教学。
教师应鼓励护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组织护生讨论各自记录的关怀案例。通过讨论可以增加护生对人文关怀式护理深层次的认识,培养护生在临床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的能力。同时,及时解答护生学习日志中的疑惑,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2.2.3 对话式人文关怀教学。
对话是护理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一种主要方法。带习教师要鼓励护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分享心得和经验。通过对话使护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教师也了解到护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增强了护生的关怀意识。
2.3 评价方法
2.3.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
采用黄弋冰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表,[8]量表的同质信度以 Chronbach's α 系数评估,总量表为0.904,各维度为 0.639 ~0.842;重测信度为 0.82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各项目均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5级计分。实施前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问卷调查,实施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情况,实施前后均发放问卷72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100%。
2.3.2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请有关专家审定,对每名入、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实施前对护生所管床位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调查,实施后再次进行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生实施人文关怀的满意度,实施前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16份,有效率99%;实施后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98%。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情况
表1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除困难8项得分在实施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实施前总分低于实施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情况()
表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情况()
灌输信念和希望 健康教育 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决困难 人文关怀能力实施前 11.16 ±1.64 22.87 ±2.45 19.78 ±2.0912.32 ±1.5212.68 ±1.7217.50 ±2.3416.70 ±1.6815.22 ±2.12 137.78 ±9.69实施后 14.56 ±1.76 27.042.42 22.642.17 14.651.74 15.691.54 19.512.55 19.191.85 17.782.00 151.2510.99 t -4.24 -5.26 -3.43 -2.03 -2.61 -2.01 -2.15 -3.43 -4.24 P 0.00 0.00 0.00 0.04 0.01 0.04 0.03 0.00 0.00
3.2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
表2显示,实施后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患者人数降至18人,而满意率高达95.6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
4 讨论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秉承人性、德性,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的服务于患者的实际本领与才能。[9-10]通过对临床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使临床护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人文关怀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职业思想,这将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满足时代对护理教育的要求。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深化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护理的质量保证。如果忽略现代人文关怀这一核心内容,整体护理在实践中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达到优质护理。[11]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提升护士形象,和谐护患关系,满足人们对人文关怀的渴求。
5 结论
护理是充满关怀的职业,应重视临床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而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教学方法,引导临床护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观察、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达到培养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目标。
[1]杨爱丽.人文关怀应对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的心理压力[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123 -124.
[2]孙毅,彭东风.临床护理带教中对护生的人文关怀[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1):1159 -1160.
[3]马芳,宋建华.关怀教育及对护理教育的挑战[J].中华护理教育,2008,5(1):45 -47.
[4]罗竹,何剑.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与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122 -123.
[5]邓敏,何剑.现代医学模式下对护理人文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107 -108.
[6]郭瑜洁,季诚.角色扮演法在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精神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49 -250.
[7]Watson R,Lea A.The caring dimensions inventory(CDI):Content validity,reliability and scal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5(1):87 -94.
[8]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
[9]黄弋冰,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1(4):70 -72.
[10]诸葛慧香,胡建伟.加强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树立护理新理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1(9):14 -15.
[11]苏爱华,高英丽,薛雅卓,等.关怀照护训练与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2):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