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空间和材质及形式训练
2011-07-09崔轶
崔 轶
在现阶段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随着各类设计软件的持续升级,学生的电脑表达水平在飞速提高,空间想象力得到不断的发掘;与此同时,徒手表达能力显著退化。传统建筑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徒手表达主要涉及图面表现技巧,包括线条、明暗和色彩表现、构图技巧等相关绘画基础。然而,对当代建筑设计的评判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图面审美,只有表现技法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当代建筑学学生该如何思考建筑问题、选择何种研究方法和表达方法推进自己的设计,是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不同的问题适合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和表现,纸上绘图、借助于机械工具的手工实体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建造等都是可以使用的手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如何处理图面的素描关系和色彩层次,而且需要学习如何组织好人在建筑中动态的空间体验。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近几年的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调研分析的能力,并逐步提高模型制作在设计课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加强了学生对手工模型的重视。对于空间、材质与形式训练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贯穿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还能培养学生能动性思考的能力,弥补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改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眼、脑、手不协调的现状,形成观察、思考、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统一整体。在空间、材质与形式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对现有模型材料进行调研、分析与对比试验(通过制作多个小比例实验模型实现),最终确定所选材料类型(见图1)。
图1 餐馆设计分析模型
图2 资料调研阶段的分析模型
2)经过小组讨论后,每人独立进行空间、材质与形式的综合设计,包括建筑空间与光影关系的研究,对于不同材料质感的运用与表达,对材料连接方式(节点)及形式的设计与探索等,设计中需运用小组讨论中形成的结论和分析成果(见图2~图4)。
3)最终形成能够体现建筑设计思想的、以表达空间、材质与形式设计为主要目的实体建筑模型;对分析文字、图片和模型成果进行整理和公开展示,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总结报告一份(见图5,图6)。
图3 别墅设计模型(一)
图4 榫卯结构构筑物
图5 幼儿园设计模型
图6 别墅设计模型(二)
如图1所示,设计灵感来源于电影《摩登时代》,使用质地柔软、便于快速加工的复印纸作为模型材料来抽象地表达由各种尺寸的轴承和齿轮构成的机械化建筑。
如图2所示,用卡板和有机玻璃板制作,主要推敲建筑室内的空间组织和光影变化。
如图3所示,考虑到设计地段位于北京市老城区,为达到与周边原有建筑环境融合的目的,使用瓦楞纸表达曲线造型的屋顶部分。
如图4所示,经过对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的分析,运用经过简化设计的节点将木头连接在一起,组成构筑物。
如图5所示,使用白色卡纸综合表达建筑形式、内部空间与光影变化。
如图6所示,运用木条和有机玻璃板体现建筑外部形式的韵律、节点构造和通透的外围护结构的设计思想。
通过以上的课程设计训练,以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于机械工具的模型制作训练,让学生的手工模型制作能力能够与器绘的、电脑的表现能力一样,得到恰如其分的把握和均衡合理的运用。
2)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加强学生对于建筑形式探索性研究的能力。
3)学生通过手工模型制作,可以弥补电脑模型缺乏直观的尺度感和材质体验的不足,便于有效地理解和操作三维空间,完成从抽象的二维图纸到直观三维形象的转换,同时不断发掘其空间想象力,从而在空间想象力、模型制作等方面缩短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建筑教育的差距。
4)培养学生对于可用性材料的发掘、选择能力,提高运用与真实建筑不完全对应的模型材料质感表达的设计思想的能力,对于材料连接方式的思考和设计的能力。
5)进一步深化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活动的层次和参与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过近几年在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积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探索性研究和模型制作,初步建立了建筑空间的概念,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建筑观,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和谐团结的协作精神大有裨益;为尽快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造创新亦是有益的尝试;同时,对于丰富本校建筑学专业教学特色也是一种贡献。
[1] 黄 源.建筑学基本问题教学[A].200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46-53.
[2] 张 蕾.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向研究型教学转变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0,36(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