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思潮考量

2011-07-09张占平王洪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国有化思潮资本主义

张占平,王洪春

(1.河北经贸大学 组织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2.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当前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又一次引起了许多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的思索。那么,就这场世界罕见的经济危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而言,到底应当引起我们哪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呢?

一、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

对于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

(一)金融风险不断转嫁他人是这次危机的直接成因

关于危机的直接成因,有人讲,这次危机是由于金融产品过度创新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次危机中,许多金融创新产品遭到重创。但是这种观点较为模糊,容易把整个金融创新都给否定了。并且,这种观点在语法上也存在问题:因为任何事情出现“过度”都是坏事。所以这种观点也容易招来反对意见。尤其是金融行业和金融学者,基本上都是反对这种说法的。甚至有人还说,中国面临的不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按照这种观点,既然中国是创新不足,那就意味着中国目前的创新产品根本不存在金融风险了。实际上,创新不足并不意味着现有创新产品不存在严重的金融风险。

有人讲,过度透支信用是危机的根源。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准确。实际上,过度透支信用只是危机运行的一个环节、一种表现形式。有一位美国学者(尼尔·福格森,Niall Ferguson)讲:“贪婪不是危机的根源”,“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1%——才是更重要的原因”。这意味着,只要基金利率不下调,就不会发生危机了。这似乎有点故意混淆是非。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位学者恰好是从2007年开始,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GLG Partners)担任咨询人[1], 看来他觉得自己贪的还不够多。实际上,利率的调整只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而已。

从深层次看,金融风险不断转移才是这次危机的直接成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过度透支信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机构和个人参与虚拟资本的交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流动性和证券化?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虚拟资本市场“江湖险恶”吗?这一切都源自于金融风险被通过这些途径不断的转移,具体说来,就是各种债务不断证券化,转手卖掉。谁都知道其中有风险,但是谁都想在转手获利的同时,把其中的风险尽快转移出去。所以,谁都不严格审查交易品种和合同,反正其中的风险可以转移掉。这是一种典型的儿童游戏:传花击鼓。风险最终暴露时,这些有毒资产落在谁的手里,谁就等着倒霉吧。

(二)金融信用评级失真和监管不力是导致危机的外部诱因

许多人把危机直接归因于金融信用评级失真和监管不力。实际上,这些都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源。目前,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惠誉(Fitch Inc)、标普(Standard& Poor's) 和穆迪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垄断了全球90%的债券评级市场,在这次经济危机当中确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不光彩的角色。2005—2007年发行的担保债务证券(CDO)的85%都被标普评为最高级的AAA等级,其中大多数是垃圾债券。

虽然201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有关改革信用评级制度法案,企业在要求评级时,不准企业自己选择评级机构,而是由政府专门机构指定评级机构。但是,只要评级是向企业收费的、评级机构不承担评级后果,评级机构就仍然会看钱行事。

至于金融监管不力的问题如何解决,更是不应抱太大的希望。只要简单看一下目前对许多著名的大金融机构的所谓的处罚,就可以证实这一点。还没有哪个大公司及其高管受到严厉处罚。

(三)过于相信市场经济的自我平衡能力和自律能力是导致危机的思想和理论原因

过于相信市场经济的自我平衡能力和自律能力是导致危机的思想和理论原因,尤其是以新自由主义为主的思想,更是对市场经济顶礼膜拜。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万能的、尽善尽美的东西。在宏观层面上,市场经济基本上是盲目的。

但是,我们也不应把新自由主义等某种经济理论作为这次危机的根源,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上,在西方国家经济学领域,总是不断的由新自由主义或者凯恩斯主义等轮流主导经济学思潮。这些所谓的主导性的经济学思潮也是服务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而不是相反。

(四)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方式

有人把这次危机归因于人的贪婪性,或者归因于简单的超前消费,这都是肤浅的。历次大危机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难道所谓的高度文明的民主国家的人性比发展中国家的人性更贪婪?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方式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导致收入长期两极分化,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拥有少数收入和财富,占人口少数的高收入阶层拥有多数收入和财富,由此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严重过剩,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过去的危机是由于实体资本占有利润和社会财富导致总供给不断扩大、总需求不断缩小造成的。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危机主要是由于虚拟资本占有利润和转移社会财富造成的,虽然总供给不断扩大和总需求不断缩小,但是由虚拟资本造成了在有效需求缩小的前提下的虚拟需求扩大,最终结果是谁加入了这个虚拟需求的队伍里去,谁就必须吞下虚拟资本“糖衣”包装的“有毒资产”(toxic assets)的恶果。虚拟资本的这种发展是实体资本长期过剩的表现,是经济危机由生产过剩转变为资本过剩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有关美国收入差距的扩大状况,参见表1。

表1 美国每20%人口的住户和家庭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由低到高排列)

美国官方记录的家庭(family)收入分布数据是从1947年开始的,住户(household)收入分布数据是从1967年开始的。所以,在表1当中,1929年家庭税后基尼系数是学者估算的。

在表1当中,占人口20%的最高收入住户(Household)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稳步攀升,其他四个层次的住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是稳步下降(参见图1)。

实际上,从1967—2008年,住户税前基尼系数最低的年份是1968年,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收入最高的20%的住户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重,在2001年首次超过50%。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这一比重达到历史高峰,为50.5%。[2]从1947—2008年,家庭税后基尼系数最低的年份也是1968年,最高的年份也是2006年。在经济危机的2007年和2008年,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重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于历史的高位,这与华尔街的高管们在经济危机当中仍然发放数百亿美元的奖金的行为是相吻合的。

每次经济危机基本上都是对过大的收入差距的一次微调,其基本标志是危机之后,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参见表2)。

表2 美国住户税前收入分布在经济衰退期前后的变化

不过,收入差距的短期缩小,并不会改变长期扩大的趋势,并且作为流量的每年收入差距所累计成的作为存量的财富(wealth)差距更大,其主要标志就是家庭之间的财富基尼系数,远远大于相应年份的收入基尼系数(参见表3)。

表3 美国住户财富基尼系数及其比较

美国官方没有关于住户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现有这方面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学者估算的,因此,有高的数据,也有低的数据,本表采用的数据是较低的数据。例如,美国学者Lisa A.Keister和Stephanie Moller在2000年估计,美国住户财产基尼系数1962年为 0.80,1983年也为 0.80,1989年为 0.85,1992 年为0.85,1995年为0.87。[3]

虽然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方式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个根本原因只是说明了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还没有解释危机的直接成因和外部诱导因素。因为每次危机的直接成因和外部诱导因素是不同的。

二、各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

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应对经济危机,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功。从科学发展观如何看待这些应对政策?

(一)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拯救大公司是生产力发展本身的要求

西方国家的政府一定要直接拯救大金融公司、大企业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公司和企业的规模已经大到不允许它们倒下的地步。因为它们的倒闭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重大损失。

所以,从深层次看,政府拯救他们,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并不在于政府到底是否信仰社会主义。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拒绝拯救雷曼公司,雷曼公司真的倒闭了,人们后来才发现,雷曼公司倒闭给整个社会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它所需要的政府出资额,何况,如果雷曼公司复苏之后,还可以归还政府的出资。所以,美国政府赶快亡羊补牢,政府成了经济危机火海中的救火队,到处拯救面临倒闭的大公司。

(二)政府采取各种国有化式的政策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政策

在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应对经济危机中,最突出的一种方式就是国有化或类似的国有化。国有化曾经是许多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采取的一条主要政策,也曾经多次遭到西方国家和学者的反对。但是,这次危机仍然证明,国有化是最有效的一种应对政策。

尽管西方国家的国有化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这仍然不妨碍证明这一点:国有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尤其是经济社会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达国家更具备实现国有化的物质基础。

虽然西方国家目前的国有化是效率较高的一种应对危机的方式,但是这种国有化也带来一些问题。一些被救助的大公司趁机敲政府的“竹杠”。

(三)资本主义国家将在国有化与去国有化之间长期摆动

截至2009年11月底,美国共有694家金融机构接受过政府的援助,已有49家机构全部还款,有4家部分还款,偿还总额达到1 610.3亿美元,占政府向金融机构投资总额的近三分之二。联邦政府由此获利192.4亿美元。

对于尚未还款的金融机构而言,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在接受援助后的前五年每年应支付5%的优先股股息,在此之后股息上升至每年9%。此外,政府在救助部分金融机构的同时还购入了普通股认股证,可选择在10年之内以约定价格购买这些机构的普通股,也可择机出售套现。截至2009年12月14日,财政部出售认股证的收入已达到39.9亿美元。[4]美国联邦政府的国有化措施不仅及时挽救了金融市场,而且还从中获利了,而且还是使得美国政府初尝了获利的甜头,这不仅堵住了反对者的嘴巴,还将大大增强未来实施国有化救助措施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采取国有化对策时,几乎都是反复宣称目前的国有化是暂时的,尤其是当得到政府救助的企业还清政府救助金之后,就自动摆脱了国有化的枷锁。实际上也是如此,西方国家的一些被政府救助的企业,甚至在还没有摆脱债务危机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偿还政府债务。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将在国有化与去国有化之间长期摆动。

(四)国有化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上移

国有化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次经济危机当中采取的最有效措施,并将在未来的危机当中继续使用。这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只是缓解了矛盾。但是,与以往危机之后的结果不同的是将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出现上移,即矛盾由市场层面转移到政府和国家层面,最终导致政府和国家危机。

目前,政府主要是从两个层面缓解危机。一个层面是从社会底层缓解危机,这主要是通过多年建立起来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普通公民的基本生活。所以,这次危机表现出一个重要特征:普通公众的基本生活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社会矛盾没有激化,只是那些参与炒房和从事风险投资的群体受到较大的打击。但是政府却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另一个层面是从上层缓解矛盾,即中央财政直接救援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化和发行国债等。所以,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最终也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但是这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资本主义企业在市场和政府财政两个层面左右逢源,分别大捞一笔横财。而政府在市场和财政两个层面分别“输血”,美国联邦政府尽管在国有化上获得利息等收益,但是其财政赤字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国有化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上移,最终将导致政府和国家破产,目前主要表现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三、当前经济危机中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探讨这次危机的原因,使得国外的人们不得不想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毕竟说明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

(一)戏言式的社会主义思潮

在这次经济危机当中,这种戏言式的社会主义思潮,严格地讲,还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它一半是对苏联和东欧僵化的社会主义的嘲笑,一半是对西方国家政府的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的批评与讽刺。所谓戏言式的社会主义思潮又有不同的提法。

1.“柠檬”社会主义(Lemon socialism)。柠檬容易变质和腐烂,所以在英语里,“柠檬”一词有质量差、难保存的意思。因此,柠檬社会主义是指质量差的企业得到政府的种种优惠政策的保护,质量好的企业反而任凭在市场上自生自灭。结果是该倒闭的公司不倒闭,该付出成本的股东和企业主不负担责任,而把责任转移到国库和纳税人。政府怕很多大型企业倒闭造成社会恐慌或是失业率增加,而面对企业主的勒索,采取了妥协的方式,如发放解困贷款或是行政干预造成该企业起死回生。[5]

“柠檬”社会主义的实际意义并不是指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反而是嘲讽社会主义的一个用语。但是,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1953年)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隐藏式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施行对象是上层阶级有钱人,“柠檬”社会主义是它们拥有的一种特权获利了,就理所当然地把利润装到自己的腰包,破产了,就通过各种游说,把损失转嫁给政府和纳税人。有人把小布什政府颁布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称为“柠檬”社会主义的一个范例。无怪2008年9月下旬,美国本土166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致信给美国国会领导人反对政府干预计划,“宁可破产,不应该援助”。

“柠檬”社会主义的提法,早已有之,只不过,这次经济危机使得人们旧话重提,似乎别有一番风味。这使人感觉到,目前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是真正的“柠檬”社会主义。

2.富人的社会主义和穷人的资本主义(Socialism for the rich and capitalism for the poor)。这种思潮是指当前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富人的社会主义,同时又是穷人的资本主义,即对富人有利、对穷人不利。这种思潮与上文的“柠檬”社会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把政府的那种“嫌贫爱富”的制度安排表述的更直白。

这句话是美国住房研究专家查尔斯·艾布拉姆斯(Charles Abrams,1902-1970)首先提出来的。后来,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迈克尔·哈灵顿(Michael Harrington,1928-1989)在 1962 年引用了这句话,使得这句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这句话的真正广泛引用,则是从这次经济危机开始的。尤其是2008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之后,人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认为这是典型的“富人的社会主义和穷人的资本主义”。

这种观点之所以把西方国家看做是富人的社会主义,是因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导致财富向富人流去,即纳税人的钱流向富人腰包的,比流向穷人腰包的要多,而穷人却在危机中煎熬。

这种思潮还有其他多种表达方式——利润私有化而损失社会化(privatize profits and socialize losses)、收益私有化而风险社会化(Privatize gains,and socialize risks)、收益私有化而债务社会化(Privatize gains,and socialize debts)。甚至有人讲:“富人的社会主义和穷人的残忍资本主义”(socialism for the rich and brutal capitalism for the poor)。

(二)制度分析式的社会主义思潮

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是从西方国家政府所采取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及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寻找其与社会主义的类似之处,但是这类思潮又伴随着对社会主义的恐惧。

1.金融社会主义(financial socialism)。这次经济危机中,金融社会主义是各种社会主义提法当中频率最高的。金融社会主义的提法,至少在1998年就出现了[6]。不过,从2008年开始,它才成为一个流行词。2008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两大房地产信贷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由此,拉开了各国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国有化的序幕。

2.国家社会主义(State Socialism)。有人认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危机,导致国家社会主义的产生。当然,也有人坦诚地认为,这与其说是国家社会主义,还不如说是国家资本主义。[7]

西欧国家曾经对俄罗斯在前几年强行将该国石油工业收归国有的做法大加抨击。但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西欧国家便迫不及待将他们最大的银行国有化。所以,一位西方学者说:或许,我们终究都会成为社会主义者。

3.准社会主义(Quasi-Socialism)。准社会主义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某些社会主义的要素或成分。如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赋予工人阶级和公众较多的权利;道路和公园的公共所有权。

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就有人称他是准社会主义者,因为他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8]奥巴马上台之后,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国有化的政策,这使得更多的人称他是准社会主义者。

类似的称呼还有半社会主义(semi-socialist),有人把半社会主义等同于准社会主义,但是也有人赋予了半社会主义新的含义——生活必需品实行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非生活必需品实行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

可见,这次经济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使得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仍然是解释、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及其应对政策的有效武器;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富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可以试探多种形式的国有化。

总之,这次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没有改变,但是危机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挽救危机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采用各种形式的国有化措施,并且初获成功,这表明国有化是社会转型的有效过渡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和模式没有过时。再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仍然具有时代的魅力。尽管这次危机引起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未必是科学的,但是这毕竟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仍然具有时代的魅力。

[1]李巍,周寅婕,福格森.贪婪不是危机的根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5-25.

[2]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Economicsand Statistics Administration U.S.Census Bureau.Income,Poverty,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2008,PP.38-39,2009-09,http://www.census.gov/prod/2009pubs/p60-236.pdf,2010-04-21.

[3]Lisa A.Keister and Stephanie Moller.Wealth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Annu.Rev.Sociol,2000.26:63-81.

[4]刘兰香.美国财政部救市收益盘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2-21.

[5]Robert Reich.How America Embraced Lemon Socialism[EB/OL].http://robertreich.blogspot.com/2009/01/howamerica-has-embraced-lemon.html,2009-03-31.

[6]Llewellyn H.Rockwell,Jr.Financial Socialism[J].The Free Market,November,1998,P11.

[7]约书亚·科兰兹克.金融危机使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成为关注焦点[N].《时代》周刊,2008.

[8]S.E.Cupp,Is Obama A Socialist?Not if You Ask One[EB/OL].http://www.humanevents.com/article.php?id=286450,2010-03-26.

猜你喜欢

国有化思潮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欧洲银行国有化:一把双刃剑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