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雨量及植被种植对土壤中重金属淋失的影响

2011-07-09铁柏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土壤溶液密集降雨量

白 梅,铁柏清,杨 洋,陈 喆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等,其迁移转化形式复杂多样,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1-4]。土壤中是否种植植物、种植植物种类、种植密度大小以及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农业生产措施,都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环境,从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笔者在室内淋溶柱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降雨量和不同植被种植情况对土壤中重金属淋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土壤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供试土壤于2010年4月采自株洲霞湾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田间无水。土壤样品采自耕作层,采样深度为0~20 cm。采用梅花点法采集,每个混合样均由5个以上分点样品组成。土壤样品自然风干,除去草根、石块等杂物,混匀。

1.1.2 土壤背景值测定 采用四分法取部分土壤样品,磨细,过80目筛,用HCl-HNO3-HF-HClO4全消解法测定土壤中Pb、Zn、Cd含量,用王水水浴消解法测定土壤中As的含量。用电极法测定土壤pH值(25 g/L)。试验土壤中As含量为0.307 mg/g,Pb含量为 2.790 mg/g,Cd含量为 0.202 mg/g,Zn含量为0.586 mg/g,土壤pH值范围为6.5~7.5。

1.1.3 其他试验材料 盆栽用桶、水稻(陆两优819)、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雨量计、白色聚乙烯瓶、抽滤装置及实验室常用仪器等

1.2 试验方法

将长势均匀的水稻幼苗移栽至填好土壤的桶中,并淹水2 cm。利用自然降雨,测量降水量和雨水pH值,收集淋溶水样。当各覆盖度发生明显变化时,需修整植株,以维持原覆盖度。分别采集5.7 mm、20 mm自然降雨量条件下的淋溶水样待测定。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将水样置于4℃条件下冷藏保存。

1.3 测定方法

用量筒测量淋溶液体积;滤液中Pb、Zn、Cd的浓度直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美国瓦里安公司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As的浓度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北京吉天AFS92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b的浓度和总量变化

从图1可知,从不同降雨量来看,在各个种植情况下,20 mm降雨量下淋溶液中Pb的浓度都低于5.7 mm降雨量时淋溶液中Pb的浓度,与室内淋溶柱试验结果相符合。从不同种植情况来看,在不种植时,淋溶液中Pb的浓度低于少量种植(10株水稻)、高于密集种植(18株水稻)淋溶液中Pb的浓度。这可能是因为水稻的种植,土壤中的根系改变了土壤中的溶液环境,在根系局部小环境中,可溶性或可交换态Pb增多,使得土壤中Pb的移动性增强,从而导致淋溶液中Pb的浓度增加。而在密集种植时,可能是因为水稻根系对土壤溶液中Pb的吸收和吸附超过了土壤溶液环境中增加的Pb,致使淋溶液中Pb的浓度不升反降。

图1 淋溶液中Pb的浓度

由图2可见,不种植时,5.7 mm降雨量时和20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Pb的总量没有变化。但是,在5.7 mm降雨量下,少量种植和密集种植时土壤中Pb的淋出量均比不种植时少,密集种植减少了45%;而在20 mm降雨量下,土壤中Pb的淋出量猛然增大,密集种植时达到不种植时的21倍。这可能是因为,在降雨量较少时,土壤中溶液环境变化较小,土壤中淋出Pb的总量随着淋失液中Pb浓度的降低而变小;而在20 mm降雨量时,因密集种植时淋失液的体积大于不种植和少量种植时淋失液的体积,使得密集种植时土壤中淋失Pb的总量最大。

图2 土壤中淋出Pb的总量

2.2 Zn的浓度和总量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淋溶液中Zn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这与室内淋溶柱模拟试验结果不符,可能是因为在20 mm降雨量时,降雨强度较大,对土壤冲洗较厉害,一部分原先被土壤吸附的Zn被解吸,致使淋出液中Zn的浓度增大。从不同种植量来看,少量种植时淋溶液中Zn的浓度大于不种植时淋溶液中Zn的浓度,可能是因为水稻的种植,土壤中的根系改变了土壤中的溶液环境,在根系局部小环境中,可溶性或可交换态Zn增多,使得土壤中Zn的移动性增强,进而导致淋溶液中Zn的浓度增加;在5.7 mm降雨量时,密集种植时淋出液中Zn的浓度低于少量种植时淋溶液中Zn的浓度,可能是因为水稻根系对土壤溶液中Zn的吸收和吸附超过了土壤溶液环境中增加的Zn,致使淋溶液中Zn的浓度降低;而在20 mm降雨量时,密集种植时淋溶液中Zn的浓度高于少量种植淋溶液中Zn的浓度,可能是因为在20 mm降雨量时,降雨强度较大,对土壤冲洗较厉害,影响了土壤中根系对Zn的吸附,使得淋出液中Zn的浓度增大。

图3 淋溶液中Zn的浓度

由图4可见,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一方面是由于淋溶液中Zn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另一方面是因为20 mm降雨量时淋溶液的体积大于5.7 mm降雨量时林溶液的体积。从不同种植量来看,在5.7 mm降雨量条件下,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变化不大,甚至略有减小,这可能是因为降雨量较小,土壤环境几乎没有变化,导致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变化较小。而在20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在少量种植和密集种植时都明显低于不种植时,因为Z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土壤中的Zn,致使土壤中淋失的Zn的总量下降。

图4 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

2.3 Cd的浓度和总量变化

从图5可以看出,淋溶液中Cd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这与室内淋溶柱模拟试验结果不符,可能是因为在20 mm降雨量时,降雨强度较大,对土壤冲洗较厉害,一部分原先被土壤吸附的Cd被解吸,致使淋出液中Cd的浓度增大。从不同种植量来看,少量种植时淋溶液中Cd的浓度大于不种植时淋溶液中Cd的浓度,可能是因为水稻的种植,植物根系改变了土壤中的溶液环境,在根系局部小环境中,可溶性或可交换态Cd增多,使得土壤中Cd的移动性增强,导致淋溶液中Cd的浓度增加;而在密集种植时,可能是因为水稻根系对土壤溶液中Cd的吸收和吸附超过了土壤溶液环境中增加的Cd,从而使淋溶液中Cd的浓度降低。

图5 淋溶液中Cd的浓度

由图6可见,土壤中淋出Cd的总量,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这一方面是因为淋溶液中Cd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另一方面是因为20 mm降雨量下淋溶液的体积大于5.7 mm降雨量时淋溶液的体积。从不同种植量来看,土壤中淋出Cd的总量都随着水稻种植量的增大而稍微减小,可能是因为土壤中水稻根系对土壤中Cd的吸收和吸附较强,从而使土壤中淋失的Cd的总量减少。

图6 土壤中淋出Cd的总量

2.4 As的浓度和总量变化

从图7可以看出,在不种植的情况下,在5.7 mm降雨量和20 mm降雨量下淋溶液中As的浓度一样。而在5.7 mm降雨量时,少量种植时淋溶液中As的浓度远远高于不种植和密集种植时淋溶液中As的浓度。这可能是因为水稻的种植,植物根系改变了土壤中的溶液环境,在根系局部小环境中,可溶性或可交换态As增多,使得土壤中As的移动性增强,导致淋溶液中As的浓度增加;而在密集种植时,可能是因为水稻根系对土壤溶液中As的吸收和吸附超过了土壤溶液环境中增加的As,致使淋溶液中As的浓度不升反降。在20 mm降雨量下,淋溶液中As的浓度随着水稻种植量的增加而减少。可能是因为水稻根系对土壤溶液中As的吸收和吸附超过了土壤溶液环境中增加的As,致使淋溶液中As的浓度降低。

图7 淋溶液中As的浓度

从图8可以看出,土壤中淋出As的总量,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主要是因为在20 mm降雨量下淋溶液的体积大于5.7 mm降雨量时淋溶液的体积。从不同种植量来看,在5.7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As的总量随种植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在20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As的总量随种植量的增加迅速减少,这主要是因为水稻根系对土壤溶液中As的吸收和吸附超过了土壤溶液环境中增加的As,致使土壤中淋出As的总量减少。

图8 土壤中淋出As的总量

3 小结

(1)从不同降雨量来看,淋溶液中Pb、As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时低于(或不大于)5.7 mm降雨量时,而淋溶液中Zn、Cd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时高于5.7 mm降雨量时;在20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 Pb、Zn、Cd、As的总量高于(或不低于)5.7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Pb、Zn、Cd、As的总量。

(2)从不同种植量来看,少量种植时淋溶液中Pb、Zn、Cd 的浓度都大于不种植时林溶液 Pb、Zn、Cd的浓度;密集种植时,淋溶液中Pb的浓度低于不种植时淋溶液中Pb的浓度,Cd的浓度比少量种植时低;在5.7 mm降雨量时,密集种植时淋出液中Zn的浓度低于少量种植时淋出液中Zn的浓度,而在20 mm降雨量时,密集种植时淋溶液中Zn的浓度高于少量种植时淋出液中Zn的浓度。土壤中淋出Cd、As的总量都随着水稻种植量的增大而减小;在5.7 mm降雨量条件下,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变化不大,而土壤中Pb的淋出量减少;在20 mm降雨量时,土壤中淋出Zn的总量在少量种植和密集种植时都小于不种植时,而土壤中Pb的淋出量猛然增大。

(3)在5.7 mm降雨量时,少量种植时淋溶液中As的浓度远远高于不种植和密集种植时淋溶液中As的浓度。在20 mm降雨量下,淋溶液中As的浓度随着水稻种植量的增加而减少。

[1]章 骅,何品晶,吕 凡,等.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30(1):130-137.

[2]罗 磊,张淑贞,马义兵.土壤中砷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2008,40(3):351-359.

[3]赵兴敏,王春玲,董德明,等.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在沈阳郊区农田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 [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9):1880-1887.

[4]赵中秋,朱永官,蔡运龙.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2005,14(2):282-286.

猜你喜欢

土壤溶液密集降雨量
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溶液化学特性的影响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密集恐惧症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临桂区土壤溶液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溶蚀能力浅析
洞庭湖区降雨特性分析
全球导航四大系统密集发射卫星
欧盟等一大波家电新标准密集来袭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溶液N03-浓度的影响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溶液DOM的影响